于津平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2013年7月27日一、世界经济形势世界经济处于不稳定的复苏阶段来源:联合国《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发达国家1.欧元区债务危机2.美国与日本的财政悬崖3.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是否存在硬着陆?债务占GDP比例:美国107%;日本237%。发展生产总值首次超过发达国家。过去十年,中国年均GDP增速10.4%,美国:1.6%预计2013年,中国:7.8%。东亚:6.1%,非洲:4.6%。日本:1.3%;欧元区:-0.4%;目前的发展速度是发达国家的3倍。未来10-15年,全球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贡献占三分之一。高失业率全球失业人口2013年估计会增加510万,达2亿人。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全球失业人口2007年以来已增加2800万,同期还有3900万人因受挫退出就业市场。西班牙失业率26%,其中,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超过50%,法国25%,英国21%。失业贸易保护,国内产业扶持,工资下降非关税贸易壁垒增加,WTO面临挑战WTO谈判进展困难,2001年多哈回合谈判在许多问题上僵持不下。仅在服务贸易自由化、政府采购和信息技术协定等具体领域有所推进。反倾销、反补贴、政府采购歧视性条款等非关税贸易壁垒增加。新的合作组织削弱WTO作用:如G20,由主要发达国家和代表性发展中国家构成。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二、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政策推进自由贸易区各国转向双边合作或其他合作组织。如自由贸易区(FTA),关税同盟(CU),G20。自由贸易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各成员国采取独立的对外贸易政策。如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10+1)等。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贸易自由化,采取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如欧盟(EU)。TPP(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跨太平洋战略贸易伙伴协定。2005年4月由智利、文莱、新加坡和新西兰4国达成协定。2009年9月美国、澳大利亚、秘鲁、越南加入。2010年,马来西亚加入。2010年11月,TPP各国同意美国提案。2011年日本加入谈判。近期中国对TPP的态度有所改变。美国加入TPP的动机是什么?重返亚太战略的一部分;试验FTA新模式;打开国外市场;抑制中国?改变世界规则。TPP特点:反映美国意愿高质量全覆盖:取消全部关税。不仅包括商品贸易还包括金融服务等。美国进入后规则有所变化,增加例外和过渡性条款。如澳大利亚蔗糖不能零关税进入日本。对环保、劳工、知识产权等要求苛刻。要求高于WTO,如规定企业可诉讼政府,允许劳工自由集会结社,取消一切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取消就业和职业歧视。无歧视政策如不得向外商企业提供土地、税收、贷款方面的优惠,也不得向国有企业提供补贴、税收和贷款。高门槛申请方要与所有成员国逐一磋商,并征得所有成员方同意。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优惠政策设立小企业借贷基金制定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鼓励制造业企业回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发挥超国家组织的作用,避免超国家组织的危机欧元区向希腊发放援助,IMF向塞浦路斯发放援助贷款。在危机问题解决中推进一体化。英国、捷克以外的25国签署加强财政纪律的“财政契约”,将欧盟经济一体化推向更深的层次。扩大就业促进制造业回归,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实体经济。美国制定了《选择美国(SelectUSA)》计划;欧盟实施《实现能够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计划、《青年人行动计划》、《青年在工作》等举措促进就业。整顿财政整顿财政纪律、退出危机后的财政扩张政策,削减财政支出,降低政策债务风险。如:减少公共投资、减少福利、削减公务员。如美国“自动减赤”计划。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案件涉案数量增加、涉案产业增加、涉案金额增加。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汇率政策、“337”调查。自6月6日-8月6日,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性反倾销税,如8月6日之前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反倾销税率升至47.6%。三、危机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贸易缓慢恢复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2.2%;预计2013年为3.3-4.5%。其中2012年货物贸易增速仅为0.2%。尽管有恢复迹象,但与金融危机前20年的年均5%的增速相比,增长仍处于不稳定缓慢增长时期。贸易不平衡程度减弱美国贸易逆差占GDP比例由2006年的6%减少到3%;中国贸易顺差占GDP比例由2006年的10%减少到2.3%;日本结束了长达31年的顺差格局,2012年贸易逆差达742.6亿美元。发展中国家贸易地位上升2012年发达国家贸易增速1%,发展中经济体5%。20年前全球贸易60%为北北贸易,30%为北南贸易,10%为南南贸易。2012年发展中国家贸易占全球贸易的42%。预计2020年南南贸易将占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全球价值链分工进一步发展全球60%的贸易为中间品贸易。2013年WTO和OECD联合发布了基于价值链分析的贸易数据:2013年服务贸易占比将会超过商品贸易;出口价值的40%源自于进口;贸易保护起不到保护作用。大宗商品国际价格下降由于需求下降和美国有效开采油气等能源,石油价格下降。能源、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中国、巴西等国的出口竞争力受到影响美欧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美元、欧元和日元出现大幅贬值,资金向中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流动,人民币大幅升值,降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四、中国对外贸易新变化贸易增长高于世界水平,但增速下降2012年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6.2%,出口2万亿,增速7.9%;进口1.8万亿,增速4.3%。货物贸易总额世界第二,出口连续四年世界首位,进口连续四年世界第二。在全球比例分别为11.2%和9.8%。2013年一季度,贸易增长13.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较快,多数产品出口价格上升。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占29.3%,增速9.6%;机电产品出口比例占57.6%,增长8.7%;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纺织品等)出口比例20.4%,增速8.6%。2013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28.4%。加工贸易增速下降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3万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34.8%,增速3.3%,低于一般贸易4.4%的增长水平。主要商品出口情况手持及车载无线电话(29.1%);家具及其零件(28.7%);汽车(27.5%);液晶显示板(22.9%);服装(3.9%);集装箱(-26.1%)。民营企业地位上升201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9.6%,占比31.6%;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1.8%;占比49%;国有企业进出口下降1.2%,占比19.4%。其中国企出口下降4.1%,进口增长0.3%。2013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增速50.7%,国企下降4.9%,外资企业增长0.7%。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高速增长2012年进出口:南非:31.8%;俄罗斯:11.2%;东盟:10.2%;美国:8.5%;欧盟:-3.7%;日本:-3.9%。2013年第一季度出口:南非:35.5%;俄罗斯:19.6%;东盟28%;美国:6.8%;欧盟:1.1%;日本:-3.6%。国内中西部出口增速较快2012年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长20.8%,出口增长29.5%,高于全国水平。出口增长:重庆(94.5%);安徽(56.6%);河南(54.3%);四川(32.5%);江苏出口增长仅为1.6%,低于广东(7.7%)?2013年第一季度,江苏出口增速3%,广东为34.3%。安徽、江西、四川等西部地区增速高达50%以上。五、外贸企业发展战略机遇国际经济正处于恢复时期;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发展中国家保持经济增长;贸易顺差引发的摩擦压力减弱;稳定出口政策暂时不会改变;扩大内需和国内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政策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收购兼并企业,利用好人民币甚至的财富效应挑战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短期内难以高速发展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贸易摩擦成为长期现象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入竞争行列战略充分认识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与区位资源禀赋优势的变化,发挥东部地区产业集群优势和创新资源优势,加快产品的转型升级。大力吸引企业发展亟需的国际化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品牌形象。在现有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基础上,重视新产品开发和新型服务业务开发,业务向附加价值高的产业链两端发展。注意以服务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提升竞争力的可行性。将在本地难以生存的产业转移到能够生存的地区,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态势,拓展产品销售的市场选择空间。提升在新兴经济体的销售网络和销售能力建设。从国内外市场上发现需求新变化,关注进口业务、服务业和内需存在的利润空间。优化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替代劳动力。采用兼并和并购、战略联盟等战略扩大企业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加强风险预警,提升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制度安排和中国国际关系变化,对市场变化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和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