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第一节施工组织设计概述一、施工组织的工作内容及学科发展特点施工组织的任务是根据拟建工程的技术经济特点,以及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各项具体的技术政策,实现工程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对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协调施工中各施工单位之间、各工种之间、资源与时间之间、各项资源之间的合理关系。二、施工准备工作的分类与内容施工准备工作按范围分:全场性施工准备、单位工程施工条件准备、分布(项)工程作业条件准备准备工作的内容: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场外准备。1.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2)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3)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2.物资准备根据各种物资的需要计划,分别落实货源,安排运输和储备,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主要包括材料、构(配)件和制品;机具和生产工艺设备。3.劳动组织准备(1)建立项目领导机构;(2)建立施工队伍;(3)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并安排好职工的生活;(4)向施工队组、工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5)健全各种管理制度。4.施工现场准备(1)做好施工场地的控制网测量;(2)搞好“三通一平”,路、水、电;(3)做好施工现场的补充勘探;(4)建造临时设施;(5)安装、调试施工机具;(6)做好构(配)件、制品和材料的储存和堆放;(7)及时提供材料的试验申请计划;(8)做好冬雨季施工安排;(9)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制和试验;(10)设置消防、保安设施。5.施工的场外准备(1)材料的加工和订货;(2)做好分包工作和签订分包合同;(3)向上级提交开工申请报告。三、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是工程施工的组织方案,是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文件,是指导现场施工的法规。类似于:泡茶过程的管理;班级的管理。四、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及内容1.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一个建设项目为编制对象,规划其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全局性、控制性文件。一般在初步设计或过大初步设计批准后进行编制。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单位工程为编制对象,用来指导其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局部性、指导性文件。是施工单位年度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具体化,内容更详细。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分部分项工程为编制对象,用来指导其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结合施工单位的月、旬作业计划,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具体化,是专业工程的具体施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工程任务情况2.施工总方案、主要施工方法、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单位工程综合进度计划和施工力量、机具及部署;3.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包括工程质量、安全防护以及环境污染防护等各种措施。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5.总包和分包的分工范围及交叉施工部署等。第二节流水施工原理一、流水施工的组织特点在所有的生产领域中流水作业是产品生产的有效组织方法。在组织多个同类型工程或将一个工程分成若干个施工区段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用依次施工、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三种组织施工的方式。1.依次施工依次施工又叫顺序施工,是将拟建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施工过程,每个施工过程按施工工艺流程顺次进行施工,前一个施工过程完成后,后一个施工过程才开始施工。比如一栋楼修完再修下一栋特点1.现场作业单一;2.每天投入的资源量少,但工期长;3.各专业施工队不能连续施工,产生窝工现象;4.不利于均衡组织施工。适用工程类型适用于工程量较小,施工任务只有一栋的工程。2.平行施工指工程对象的所有施工过程同时投入作业的一种施工组织方式。也指几个相同的工作队,在同一时间、不同的空间上进行施工的组织方式。比如架设桥梁时,多段桥面同时架设。特点:1.充分利用工作面,争取了时间,可以缩短工期;2.不能实现专业化生产,不利于改进工人的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不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3.工人不能连续作业;4.单位时间投入施工的资源量成倍增长,现场临时设施也相应增加;5.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复杂。3.流水施工由固定组织的工人在若干个工作性质相同的施工环境中依次连续地工作的一种施工组织方法。具体步骤是:将拟建工程项目的全部建造过程,流水施工在工艺上分解为若干个施工过程,在平面上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在竖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施工层,然后按照施工过程组建专业工作队(或组),并使其按照规定的顺序依次连续地投入到各施工段,完成各个施工过程。流水施工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地利用了工作面,争取了时间,总工期趋于合理;2.工作队及其工人实现了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改进操作技术,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3.工作队及其工人能够连续作业,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之间,可实现合理搭接;4.每天投入的资源量较为均衡,有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5.为现场文明施工和科学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流水施工的技术经济效果。(1)施工工期较短,可以尽早发挥投资效益。由于流水施工的节奏性、连续性,可以加快各专业队的施工进度,减少时间间隔。特别是相邻专业队在开工时间上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搭接,充分地利用工作面,做到尽可能早地开始工作,从而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使工程尽快交付使用或投产,尽早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实现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由于流水施工方式建立了合理的劳动组织,使各工作队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工人连续作业,操作熟练,便于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可以不断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3)连续施工,可以充分发挥施工机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由于流水施工组织合理,工人连续作业,没有窝工现象,机械闲置时间少,增加了有效劳动时间,从而使施工机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得以充分发挥。(4)提高工程质量,可以增加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节约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用。由于流水施工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工人技术水平高;而且各专业队之间紧密地搭接作业,互相监督,可以使工程质量得到提高,因而可以延长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减少建设工程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用。(5)降低工程成本,可以提高承包单位的经济效益。由于流水施工资源消耗均衡,便于组织资源供应,使得资源储存合理,利用充分,可以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失,节约材料费;由于流水施工生产效率高,可以节约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由于流水施工降低了施工高峰人数,使材料、设备得到合理供应,可以减少临时设施工程费;由于流水施工工期较短,可以减少企业管理费。工程成本的降低,可以提高承包单位的经济效益。三、流水参数在组织拟建工程项目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工艺流程、空间布置和时间排列等方面开展状态的参数,称为流水参数。1.施工过程将拟建项目的整个建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工艺过程,这些工艺过程或它们的组合称为施工过程。施工过程的数目一般用n表示。2.工作面某专业工种的工人在从事施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活动空间。3.施工段通常把拟建工程项目在平面上划分成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落。施工段数通常用m表示。由于施工段内的施工任务由专业工作队一次完成,因而在两个施工段之间容易形成一个施工缝。同时,由于施工段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流水施工的效果。为使流水施工段划分得合理,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同一专业工作队在各个施工段上的劳动量应大致相等,相差幅度不宜超过10%~15%。(2)每个施工段内要有足够的工作面,以保证相应数量的工人、主导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满足合理劳动组织的要求。(3)施工段的界限应尽可能与结构界限(如沉降缝、伸缩缝等)相吻合,或设在对建筑结构整体性影响小的部位,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4)施工段的数目要满足合理组织流水施工的要求。施工段数目过多,会降低施工速度,延长工期;施工段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工作面,可能造成窝工。(5)对于多层建筑物、构筑物或需要分层施工的工程,应既分施工段,又分施工层,各专业工作队一侧完成第一施工层中各施工段任务后,再转入第二施工层的施工段上作业,依此类推。以确保相应专业队在施工段与施工层之间,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地流水施工。4.施工层为了满足专业工种对操作高度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将拟建工程项目竖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操作层,这些操作层称为施工层。5.流水节拍每个专业队在一个施工段上的施工时间,以符号t表示。6.流水步距两个相邻的专业队进入流水作业的时间间隔,以符号K表示。7.平行搭接时间在工作面允许的条件下,如果前一个专业工作队完成部分施工任务后,能够提前为后一个专业工作队提供工作面,使后者提前进入前一个施工段,两者在同一施工段上平行搭接施工,这个搭接的时间称为平行搭接时间。8.技术间歇时间施工对象工艺性质决定的间歇时间。如浇构件养护时间,抹灰层和油漆层硬化时间等。9.组织间歇时间施工组织造成的间歇时间。如施工机械转移时间等。四、流水施工的分类1.等节拍流水指在有节奏流水施工中,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都相等的流水施工,也称为固定节拍流水施工或全等节拍流水施工。2.异节拍流水指在有节奏流水施工中,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各自相等而不同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不尽相等的流水施工,在组织异节奏流水施工时,又可以采用等步距和异步距两种方式。3.无节奏流水。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全部或部分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相等的流水施工。等节奏流水施工:等节奏流水施工的特点是:1.所有流水节拍都彼此相等;2.所有流水步距都彼此相等,而且等于流水节拍;3.每个专业工作队都能够连续作业,施工段没有间歇时间;4.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T=(M+N-1)*KM-施工段数;N-施工过程数;K–流水节拍例:某分部工程可以划分为A、B、C、D、E五个施工过程,每个施工过程可以划分为六个施工段,流水节拍均为4天,试组织等节奏流水。要求:绘制横道图并计算工期。T=(M+N-1)*t=(M+N-1)*KM:施工段,N:施工过程t:流水节拍,K:流水步距40天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一、网络计划技术概述用网络图表示各工序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及所需要的时间,在网络图上进行时间组织的编制、协调、优化和控制的技术。特点:(1)统筹安排,明确反映各工序间的相互关系;(2)能确定关键线路,并通过优化提高管理效率。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它是五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依其起源有关键路径法(CPM)与计划评审法(PERT)之分。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在制定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系统规划时,制定了第一套网络计划。这种计划借助于网络表示各项工作与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通过网络分析研究工程费用与工期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在编制计划及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路线。通过网络分析研究工程费用与工期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在编制计划及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路线。这种方法称为关键路线法(CPM).1958年美国海军武器部,在制定研制北极星导弹计划时,同样地应用了网络分析方法与网络计划,但它注重于对各项工作安排的评价和审查,这种计划称计划评审法(PERT)。鉴于这两种方法的差别,CPM主要应用于以往在类似工程中已取得一定经验的承包工程,PERT更多地应用于研究与开发项目。一.双代号网络图的组成①双代号网络图:是指用两个节点表示一项工作的网络计划图。②组成要素:a.箭线;b.节点;c.参数二、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制1.箭线:(1)表示方法:(2)含义:表示一项具体的工作;(3)特点:占用时间,消耗资源。2.节点:1)表示方法:O2)含义:表示前一个工序的结束后一个工序的开始;3)特点:瞬时性,时刻,不占用时间,不消耗资源4)分类:①始节点;②终节点③中节点3.参数表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