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TO要情第42期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2011年3月16日中国“入世”十周年专家座谈会会议综述2011年1月25日,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入世’十周年座谈会”成功召开。会议由孙振宇大使主持,与会专家围绕中国“入世”十周年的评价、经验、不足,未来的挑战与应对,积极发言,献计献策。一、中国“入世”十周年的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入世”是积极参与全球化、融入世界的战略性举措,对我国“入世”十年来的总体评价:成就是主要的、巨大的。我国“入世”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贸易的高速稳定增长,以及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入世十年中国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2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佟家栋认为,我国“入世”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增长是史无前例,除了量的增长还有贸易结构的巨大变化。霍建国认为我们在取得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建立了一些规则和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胡鞍钢把“入世”作为成功的案例来研究。他特别指出我国“入世”对于全球的重大贡献。我国对于世界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贡献都是不断上升和提高的。宋泓认为“入世”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延续,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推进了全球化。李善同则突出了“入世”所取得的成就与我国“入世”的时机,以及我国的经济周期以及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的结合。张燕生同时指出“入世”十年也是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在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政府采购,国内产业政策之间的较量和交锋上,进入到一个冲突的高发时期。海闻指出我国“入世”十年来的不足。其中包括:关于进口的隐性壁垒仍然存在,外汇的改革开放滞后,对内开放尤其是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仍然滞后。胡鞍钢同时认为对这十年做评价需要确立一个分析框架,总结“入世”前后大家所做的预测,并结合事实做出评估。程国强与胡鞍钢都强调要从其他的角度,尤其是就业、收入等3方面测量“入世”的成就。裴长洪强调在“入世”十周年之际除了宣传成就,答疑解惑也尤为重要。二、中国“入世”十周年的经验与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入世”十年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入世”历程固然艰辛,但其间所进行的自主地国内改革和开放,无疑为加入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入世则为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一种机制的约束和保障。“入世”是一个以开放保改革促发展、以进一步的改革发展深化开放的互动模式。这样的互动模式下,促进并形成了我国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体制,且二者互相加强。这样的体制大大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尤为显著。“入世”开放引入了外来竞争压力和国际的优质的要素,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经济形态,建立起一个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机制。更难能可贵的是,几乎所有的外部因素,大多数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有条件能吸收消化这些要素,从而更好的利用他们。“入世”以后我国从上到下对于WTO知识的普及和培训,4政界、产业界、学术界形成合力,发挥积极主观能动性,得以成功应对。“入世”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兴起,厚实了产业基础,使企业家群体崛起并形成企业家精神,也冲减了加入后的不利影响。通过“入世”完成了中国从一个发展中大国向世界大国这个台阶的转换。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大国,开始以国际的视野,肩负起大国责任、加大全球的影响力。三、中国“入世”十周年的不足我国“入世”可谓是应对得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各位专家也认为我们有一些准备不足,对于加入后形势有一些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了应对上的失措、被动和不系统。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论准备不足:如何对待我国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顺差的合理性问题,贸易保护的影响问题,经济走向全球化后的内外联系、经济的传递性问题,“入世”时的限制性条款的影响与应对,我国“入世”后对于WTO以及其他国家的影响,WTO成员对于我国诉求的变化等等。“入世”的黄金十年中,我们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背后的体制问题的注重不足,对于结构调整重视不够。对于何时以及如何转变增长方式没有做好应有准备。“入世”后没有及早把工作重点从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的战略,转向经济国际化战略,解决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而也无法正确对待“入5世”以后迅速上升的顺差和外储,形成一个巨量的贬值资产和升值的负债,导致福利的流失,加剧了内外经济失衡的矛盾。裴长洪认为,WTO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是一个母体,应该是我们学习全球经济治理的干部学校。然而我国对此重视不够、利用不足。程国强也认为国内对于“入世”及对外开放仍有许多认为一致的地方,需要加大宣传。四、中国“入世”十年后的挑战我国“入世”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在世界中的地位,都注定了未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专家们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阐述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海闻认为无论是面临的挑战还是所进行的应对,都必须建立在我国的四个特点上:我国是一个大国,因此制订外贸战略时不能集中;我国是正在崛起的国家,必然会使世界不习惯,因此要处理好与外部的关系;我国是计划经济浓厚的国家,国有经济与WTO规则仍有冲突,因此应该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我国是共产党国家,意识形态上与欧美仍有冲突。另外他还预言美国未来将会以中国为核心,更为关注中国问题。国内最为突出的就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不断恶化,而新优势明显未形成,如何培育新优势显然成为最大的挑战。再加6上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增长方式也将不同。我国如何在WTO框架内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需要认真研究。以往的开放进程是由WTO规则和“入世”承诺来约束的,未来如何在大国间的互惠性开放进程中发挥中国作用。未来国际环境不容乐观。目前的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崛起仍有怀疑和敌对,把中国看作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金融危机最大的受益者,WTO最大的受益者,因而希望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世界主要国家都处于再平衡时期,对华贸易策略正在发生转变,双边贸易关系将更为复杂。国际社会认为,我国“入世”后放慢了承诺的履行,投资环境有所恶化。需要认真研究我国在WTO中的地位变化,以及下一步在WTO中的角色定位。五、中国“入世”十年后对于挑战的应对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呢?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需要继续开放,并从不同的角度献计献策。我们要从理论上总结“入世”对于我国的影响,总结其特殊性和一般性。并加强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要加强战略性,而且不只是方向研究,更要有过程研究阶段研究,更注重针对性。要加强贸易政策的精确性,强调其量化和针对性。同时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性研究,将贸易问题与其他宏观政策有机地结合。我国要以战略性、全局性设计未来的开放战略,处理好7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边和区域、双边的关系,尤其是大国的关系。我国更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还要加强我们对于WTO规则的驾驭能力,积极参与制订和改善WTO规则。我国要探索一个新的开放模式,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确认开放和发展的关系,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二元贸易结构,进一步推动我国体制和机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总结市场换技术的经验教训,正确看待并推进中国“走出去”以及中国跨国公司的建立与作用。我国要借此机会加强全社会对于经济问题的统一认识,如外贸的作用、世贸组织的规则、进一步开放的意义等等经济问题。最后,研究会领导薛荣久教授和张志刚部长发言,孙振宇大使做总结。薛教授结合课题设计,认为中国“入世”十年是以接受规则—熟悉规则—运用规则—创建规则为主线的,因此要围绕规则来评判加入十年来的得失。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同时加入定量分析,加强应对性研究,制定出综合的应对战略。张志刚部长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十年的经验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当年做出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加入世贸是我们这样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权利,也是实现我们伟大民族权利必然的选择,加入世贸的15年谈判和10年的实践,8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中国标志性的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张部长回顾“入世”谈判,介绍了当时产业界的积极应对艰苦奋斗。认为回顾和前瞻时一定要贴近产业、贴近生产力。同时具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是经验,而现在更需要冷静。冷静地看待国际金融危机的几个“变与不变”的整体形势,要用全球的视野、战略的眼光、前瞻性思维去应对。要坚定不移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做好发展生产力这篇大文章,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改革和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要讲人均指标,要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继续加强法治建设;要重视发展企业,发挥企业在后WTO时代它的作用;要注意培育和壮大一批自己的非政府组织;WTO研究会要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孙大使总结中强调WTO是政府间的协议,约束政府的行动和活动,因此促进各个部门的进一步改革。而各部门的出台政策、法规等一定要符合WTO规则,同时也可合理利用灰色地带维护我国的整体利益。9@chinawto.org.cn报送:商务部:部领导,部机关各司局,有关直属单位国务院有关经济贸易部门抄送:本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顾问,常务理事,理事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2011年3月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