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问题的探讨作者:邓锦华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参考文献(23条)1.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19972.夏友富与欧盟建立战略性经济合作关系的思考20033.杰埃米·扎布卢道夫斯基墨欧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意义2001(02)4.宫占奎.李文韬中国在自由贸易区进程中的政策选择[期刊论文]-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7)5.范祚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策略与欧盟经验借鉴[期刊论文]-东南亚纵横2004(12)6.韦丽红.王汉君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期刊论文]-东南亚纵横2004(1)7.洛朗·法比尤斯欧盟与中国--经济与贸易挑战2005(06)8.高华中欧关系处于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时期2005(01)9.许宁宁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2005(10)10.朱景鹏欧洲联盟与中共双边互动经验之探讨--兼论欧盟之对外关系11.周圣葵21世纪与南北经济区域集团化199812.李钢欧盟东扩新商机--新世纪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前景200413.马树生.刘厚俊新区域主义与中国世界竞争战略[期刊论文]-亚太经济2004(2)14.杨玉花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的进程与前景[期刊论文]-东南亚2004(2)15.刘馨琰浅析东亚经济一体化2004(12)16.宾建成.陈柳钦世界双边FTA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探讨200517.严启发双边FTA国际经贸关系新热点18.裘元伦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期刊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0)19.朱雯霞欧盟反倾销矛头直指中国[期刊论文]-社会观察2004(3)20.杨红强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SCFTA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世界经济研究2005(6)21.查看详情22.查看详情23.HowtheEuropeanUnionworks/Acitizen,sguidetotheEUinstitutions2,rueMercier,L-29852003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朱颖.ZhuYing评欧盟全球贸易新战略-世界经济研究2007,(8)2006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个题为《全球的欧洲:在世界中的竞争》报告.该报告阐述了欧盟全球贸易新战略.欧盟全球贸易新战略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来实现欧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欧盟确定把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一个战略平台.亚洲将是欧盟选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对象的主要地区.欧盟的全球贸易新战略与美国小布什倡导的竞争性自由化战略如出一辙.由于自由贸易协定在本质上偏离了WTO所倡导的非歧视原则,所以,欧盟与美国的做法将对多边贸易体制产生消极影响.中国面对美国、欧盟甚至是日本展开的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应该作出应有的反应.2.学位论文常世旺国际区域性税收协调:理论与实证研究2007在过去的20年间,区域性经济一体化浪潮计划席卷了整个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分属于不同的区域性经济组织,许多国家甚至隶属于不止一个组织。这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的目的在于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由于在组织内部实行低税率甚至零税率,对外则实行统一或差别性的关税,从而使得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进而增加了各国税基的弹性。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以本国税收收入最大化为目标而实行的税收政策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外部效应。一些国家通过减税或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来吸引别国税基,从而导致各国税收“向底部竞争”的劣均衡。虽然对于税收协调是否必然会克服税收竞争的负面影响,在理论界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出于打击国际避税等共同目的以及对有害税收竞争的担忧,使得绝大部分国家积极的参与到了区域性税收协调中来。本文的总体框架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国际区域性税收协调的一般理论,即区域性税收协调的起点——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区域性税收协调的机制以及区域性税收协调的效应;其次,梳理、归纳区域性税收协调在各个经济组织内部的发展,特别是在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等内部的发展;再次,在对各区域性经济组织税收协调过程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国际区域性税收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发展趋势;最后,将上述规律及发展趋势应用于指导中国实践,提出我国参与区域性税收协调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了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以及文章结构和创新之处。本文的第二章研究了国际区域性税收协调的一般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国际区域性税收协调的起点——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一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国际税收协调始于双边税收协定(条约),而区域性税收协调则始于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两者的区别在于:在自由贸易区下,各成员国对外可以保持不同的关税水平,并实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而关税同盟则要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在静态分析中,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净福利效应取决于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的比较;而在动态分析中,则进一步考虑到低生产效率国的贸易扩张效应和高生产效率国的成本递减效应。其次,利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区域性税收协调的机制设计。以经典的哈马达模型为基础,归纳出区域性税收协调机制设计的五个方面:稳定增长的经济环境是前提、利用同一研究方法确定各国比较优势、利益分配与成本分摊、协调方法及步骤和违约的惩罚机制等。最后,分析了区域性税收协调的三种经济效应:资源配置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经济发展效应。本文的第三章梳理了欧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发展的实践过程。在间接税和直接税协调上,分别以具有代表性的增值税和公司所得税为例。在增值税协调方面,欧盟在早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1993年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使得目的地征税原则受到根本性挑战。近期关于增值税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完善目前的过渡体制还是采用新的欧盟增值税协调方案。在公司所得税协调上,9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进展,90年代以后随着协调机制有刚性向弹性的转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的焦点集中在协调方案的选择以及相关的分配公式的确定上。2004年欧盟东扩后,虽然在过去的20年间10个新成员国的税制体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差异使得欧盟税收协调的难度更大。本文的第四章梳理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地区及其他区域性组织的税收协调的进程。这几个组织大体上都处于关税协调阶段,由于各成员国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历史认同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税收协调进程缓慢。本文的第五章归纳总结了国际区域性税收协调的演进规律和发展阶段。通过归纳国际区域性税收协调呈现出以下规律:在范围上,多区域性并存,雁阵式发展;在程度上,梯次型逐步深化;在机制上,由刚性转向弹性;在效果上,由重形式到重内容;在发展趋势上,由洲内到跨越洲际协调。从区域性税收协调发展阶段上来看,大体遵循了关税协调——避免双重征税——反避税——间接税协调——直接税协调——统一税的几个阶段。本文的第六章研究了我国参与区域性税收协调的政策取向。首先,分析了我国参与区域性税收协调的可选择方案:域一:中国大陆一港澳台自由贸易区、10+3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一避税地国家协定;域二:中国一欧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一美洲自由贸易区;域三:中国一非盟自由贸易协定。其次,重点分析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的步骤及收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在系统性梳理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税收协调的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性税收协调的发展规律:在范围上,多区域性并存,雁阵式发展;在程度上,梯次型逐步深化;在机制上,由刚性转向弹性;在效果上,由重形式到重内容;在发展趋势上,由洲内到跨越洲际协调。第二,归纳总结出区域性税收协调机制设计的五个方面:一是稳定、增长的经济环境是两国税收协调的前提和基础;二是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客观分析各国的比较优势,进而确定税收协调的步骤;三是税收协调中的利益分配与成本分摊。对于税收协调的福利效应虽然在理论上表明其可能是正的,但现有实证研究却表明福利效应可能很小,更为严重的是即使是很小的福利效应也会因国家规模不同而导致分配不均而导致协调进程缓慢。因此这就需要建立转移支付机制,使税收协调的收益能适当的弥补成员国的成本,以保证协调的进程;四是税收协调的方法。辅助性是税收协调的基本原则。因为在税收协调过程中一般不存在超国家机构,因此协调的方法是两国不断的讨价还价的过程。从税收协调程度较为深入的欧盟来看,协调的方法包括加入标准(即共同体条约)、共同体宪法、指令、建议与报告、政策接近等。依上面次序,税收协调手段的强制性依次减弱,因此税收协调的收益也可能会逐渐降低;五是对于违约的惩罚机制。第三,总结出区域性税收协调发展的大体阶段:关税协调——避免双重征税——反避税——间接税协调——直接税协调——统一税。区域性税收协调始于关税协调;其次,避免双重征税就包括了国外税收抵免、税收协定和征管协助等;而反避税则包括了受控外国公司税、转让定价税、资本弱化税以及有害税收竞争等。而随着税收协调的深入,各国可能逐步弱化本国税收主权,而实行统一税。第四,确定了我国参与区域性税收协调的一般步骤:谈判对象的确定与排序、协调方式的选择和协调机制的确定。总结出我国应坚持的一般原则:与伙伴国必须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南北协定优于南南协定,大国间协定优于小国间协定;虽然地缘关系不是建立联盟的必要条件,但相邻国家间建立联盟却可以获得额外收益;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先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坚持民主、公平的协调机制。第五,确定了我国参与区域性税收协调的可选择方案:域一,中国大陆一港澳台自由贸易区、10+3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一避税地国家协定;域二,中国一欧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一美洲自由贸易区;域三,中国一非盟自由贸易协定。而我国目前急需建立的是中国大陆一港澳台自由贸易区、10+3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一避税地国家协定等三个自由贸易区。3.期刊论文宋耀.魏浩跨国公司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实证分析及启示-亚太经济2004,(5)目前,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可忽视的经济现象,就是跨国公司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文就这两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同时表明:跨国公司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中国参与区域经济组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4.学位论文唐凤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框架研究——以原产地规则、保障措施和争端解决机制为中心2007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是我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本文对该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保障措施、争端解决机制作了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长期和稳定的增长,在这几十年发展中,全球经济表现为全球化的趋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06年10月,全球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已建成自贸区共有214个,这其中,2006年1-10月期间建成的自贸区就有30个,这个数目比2005年全年还要多。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现已达成和正在谈判的自贸区共有52个,欧盟有50个,日本21个;在区域贸易最活跃的亚洲,已经缔结的自贸协议已经达到81个,这其中还不包括正在谈判和规划中的100多个项目,而且,这种区域范围内合作的趋势日趋增强。东盟十国包括印尼、新加坡、秦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缅甸、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3亿,东盟(ASEAN)十国GDP总值在2006年达到8830亿美元,在2004年至2006年间,东盟地区过去三年中经济增长年率均值达到了5.8%,快于全球增长率4.8%。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到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人口、贸易总额超过1.2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到2008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将成为继欧盟和北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