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进口刘仕华张辉耀胡国松(西南石油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0500)摘要:伴随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石油消费在未来十几年内将会急剧增加,由此引发的石油进口也势必会进一步扩大。石油进口突然中断或积聚减少必将危及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而诱发一系列的政治问题。因此,石油进口安全已成为一个关系到石油安全、经济安全及政治安全的战略性问题。文章在对石油进口安全的内涵及中国石油进口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石油进口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关键词: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它不仅关系到经济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军事和政治安全。因此,石油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自给自足”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立足点,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步向前发展,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将逐年增加。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20年我国要实现GDP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国家石油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已成为一个关系国民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可目前,仅靠国内石油供给来保障石油安全已经是不可能的。我国石油专家也普遍认为,长期依赖进口石油来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现实。因此,在能源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关键就是要确保中国石油进口安全。1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内涵几乎所有的石油消费大国,如美国、中国、日本等,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都超过了30%。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石油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30%时就会产生安全问题。可见,石油安全问题是所有石油消费大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但从长远和全球的角度来看,世界石油供给不可能满足世界石油消费,所以,确切地说,“石油安全问题”实质上是指石油进口安全问题。因此,凡是对外石油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都应该把石油进口安全置于整个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位置。石油进口本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满足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石油进口安全对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石油进口安全就是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进口足够的石油并安全地运至国内,以满足一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石油的需要。而石油进口不安全却是指石油供应暂时中断或短缺影响到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或者说价格暴涨对一个国家经济产生损害。可以看出,石油进口安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否进口到足够的石油;第二是以什么样的价格进口到石油;第三是如何保障进口石油安全地运至国内。从短期来看,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关键就是要规避油价上涨对石油进口的影响和确保进口石油安全地运至国内;从长期来看,任何问题都须索根求源,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关键是确保石油进口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2中国石油进口现状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还是石油净出口国。可1992年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经济发展的潜力被极大地释放出来,由此拉动了石油消费需求的急剧增长。1993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首次超过了出口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净进口量达9.88Mt。此后,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几乎呈直线上升。到2001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74.16Mt,如表1所示。到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进一步攀升至91.13Mt,从而使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石油消费大国,全年石油消费量达252Mt。根据海关总署统计资料,2004年前11个月中国石油进口量已突破100Mt,达到为110.62Mt。在未来10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以10%的速度增长。估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达到213Mt,到2020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达到569Mt。随着中国石油净进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对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1993年,中国对外石油依赖度仅为6.7%,但到2001年,却攀升至34.1%。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1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将达到50%,到2020年将为60%;而国际能源署预测的程度则更高,分别为65%和76%。也就是说,到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将有半数依靠国际市场供给来满足。未来,进口石油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表11995-2001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及对外石油依赖度年份产量/Mt消费量/Mt产量与消费量的差额/Mt净进口量/Mt石油对外依赖度,%1995150.05160.65-10.608.505.31996157.33174.36-17.0313.9581997160.74196.92-36.1833.8417.21998161.00198.18-37.1829.1314.71999160.00211.31-51.3143.8120.72000163.00224.37-61.3769.7431.12001165.00218.06-53.0674.1634.1另外,目前中国进口石油过分地依赖于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定的中东和非洲地区。1995年以前,中国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亚太地区,其比例均超过40%,如表2所示。但是,到1996年,中国来自亚太地区的进口石油持续减少,而来自中东和非洲的进口石油却不断地增加。从进口石油所占比例来看,亚太地区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中东和非洲所占比例逐渐上升(见表2);从进口石油数量来看,虽然来自亚太地区的进口石油数量也有所增加,从1996年的7.08Mt增加到2001年的8.68Mt,但是增加的幅度却比较小,而来自中东和非洲的进口石油数量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别从1996年的11.96Mt、1.93Mt上升到2001年的33.86Mt、13.55Mt。根据专家预测,未来若干年,中国来自非洲的进口石油将有所增加,而来自中东和亚太地区的进口石油将有小幅减少。到2020年中国进口石油的构成预计为:中东45%~50%,非洲25%,亚太5%,俄罗斯和中亚20%~25%[1]。但总体来说,中东和非洲地区仍将是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表21995-2001年中国石油进口来源比例%3中国石油进口中的安全问题目前判断一个国家石油进口安全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50Mt时,国际石油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到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而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80Mt以后,就必须运用外交、经济、军事手段来保证石油进口的安全[2];当一国石油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30%时就会产生安全问题。对于我国来讲,无论是以第一个标准还是以第二标准来判断,目前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形势都不容乐观。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石油进口中尚存在以下安全问题。3.1中国石油进口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令人质疑中国进口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和非洲地区,可中东和非洲地区目前正是政治经济局势极不稳定的地区,任何恐怖事件、局部冲突、战争等都将使中国石油进口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受到挑战。而且,美、中、日三国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贸易竞争也十分激烈[3],从而使中国石油进口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目前,虽然美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仅占其进口总量的21.7%,但是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异常丰富,而且油田规模大,单井产量高。可以肯定地说,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中东地区对美国的石油需求仍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得对中东地区的石油控制权,美国会不惜动用武力。如美国派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这无疑有利于美国获得对中东地区的石油控制权。尽管如此,但因中东政治经济局势动荡、武装冲突连绵不断以及恐怖事件频繁发生,美国虽然把中东地区作为石油资源的重要来源地,但也会逐渐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同时,又不断加大对南美和非洲石油的争夺。2002年美国从非洲进口石油已占其进口总额的13%。据美国官方估计,到2015年美国将从非洲进口石油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5%。而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大国,30年来,中东石油一直占其石油进口的85%。为了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日本又相中非洲石油。据日本媒体报道,近来小泉对非洲的“感情”突然升温,主要是看中了非洲大量未被开发的石油资源,如喀麦隆和尼日利亚等国的石油。可见,今后美、中、日三国在中东和非洲的石油贸易竞争将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油的战略转向就是中亚和俄罗斯。尽管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是中国的近邻,双方在油气合作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美国通过控股及参股等形式,竭力插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油气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力图控制中国油气进口的中亚源头,如美国竭力阻止国际金融机构为中哈管道贷款;与此同时,美国、日本和韩国还通过各种手段对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施加影响,竭力阻挠中俄能源合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中东45.4452.8947.3161.0146.1853.5856.2亚太地区41.4036.3226.5420.0118.6615.1114.4非洲10.778.5216.658.0219.7824.1222.5其他地区2.352.279.5010.9615.387.196.9作顺利进行。因此,无论是石油消费大国之间的贸易竞争,还是与石油生产国之间关系的恶化以及地区冲突、恐怖事件等,都将演绎出中国石油进口来源的非持续性和不稳定性。3.2中国石油进口的运输安全缺乏有效保障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石油,大都采用海上集中运输,途径马六甲海峡。可在马六甲海峡,海盗十分猖獗,恐怖事件也频繁发生。据统计,全球60%的海盗袭击都发生在此海峡,而且随着国际恐怖组织的介入并与当地海盗勾结,油轮有可能越来越成为袭击者的打击目标。而且海峡的交通秩序也比较混乱,穿越海峡的客货运输以及随意性极大的渔船将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尽管如此,目前中国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却占石油进口总量的70%以上,而且,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0%是为中国运送货物。可见,马六甲海峡已成为中国进口石油运输线上至关重要的一段,但是这段运输线却极不安全。而地区大国染指马六甲海峡的企图更加剧了这种不安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为掌握全球16条海上交通要道,确保战时能封锁他国海上航运和海军力量,已取得了新加坡海、空军基地的部分使用权,并援建了马六甲沿岸的一些军事设施。同时,印度也通过在孟加拉湾所拥有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在马六甲海峡的西部入口处修建了海军基地,并部署重兵扼守海峡西口,希望能够控制整个印度洋。在这种情势下,一旦中国与美国、印度等国交恶,中国石油进口的运输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而要确保石油进口的运输安全,除了需要安全的国际环境和多元化的石油进口外,还需要中国发展必要的海上护航能力。在这方面,中国海军尚无法对此提供有效保障。另外,中国石油进口的90%是由外国船东承运的,而中国船队所占国内石油进口的份额却仅占一成。目前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有三条航线,第一条中东航线[4],由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再到大陆;第二条非洲航线,从地中海、好望角,再走马六甲海峡;第三条东南亚航线,从东南亚进口石油,也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有关资料也显示,在中东航线上,2002年中国船东所承运的石油进口量为1.3Mt,全由招商局船队承运,只占该航线石油进口量的3.78%;在非洲航线上,2002年中国船东所承运的石油进口为零;在东南亚航线上,2002年中国船东所承运的石油进口为5.5Mt,分别由招商局、中海和中远承运,约占该航线石油进口的52.34%。显然,中国船东在中东和非洲航线上所占的份额相当低,也就是说,中国进口石油国运较低。究其原因,第一是中国石油公司与中国油轮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长期的战略合作,如中国船东(以招商局为例)90%的运力为国际油轮运输市场提供服务,而国内石油进口的90%又由外国船东承运;第二是中国油轮船队的规模偏低。可根据日本等国的经验,只有具备承运本国进口石油50%份额的油轮船队规模,才可以确保进口石油运输的安全[5]。因此,在中东和非洲航线上,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石油进口的运输通道将难保畅通。3.3中国石油进口缺乏有效应对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冲击的采购屏障石油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液”,是经济建设的战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