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国贸一班冯佳利200430202012一、欧盟的成立与发展1、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2、欧盟的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Union--EU)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是《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二、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发展1、中国与欧盟双边政治关系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达成建立正式关系的协议。1983年11月1日,中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至此,中国与欧共体实现全面建交。1988年5月,欧共体委员会在华设立代表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发展顺利1995年12月,欧盟通过《中国-欧洲关系长期政策》文件。1996年11月,欧盟委员会提出《欧洲联盟对华新战略》。1998年4月2日,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希望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长期稳定的中欧建设性伙伴关系,并决定建立双方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1998年6月29日,欧盟外长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新文件,决定把对华关系提升到与美、日、俄同等重要的水平,加强中欧政治对话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人权问题上,欧盟连续两年决定在人权会上不提出、不联署反华提案。1999年12月21日,双方重申中欧在新世纪中将继续致力于发展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互利合作。进一步扩大深化在各个领域的2003年10月13日,欧盟通过了欧洲委员会新的政策文件,题为《中欧中关系的共同利益与挑战——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欧中欧关系的措施,确定了欧盟在此后两三年内对华政策的具体而实际的行动要点。2003年10月13日,中国发表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对欧盟的政策文件,2004年2月又召开了一个大型研讨会,确定根据中国的政策的和欧盟委员会的文件而采取的共同行动。2、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尽管中欧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远不只是基于商品贸易,但贸易和经济合作是双边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自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双方的往来贸易增长40倍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欧盟处于顺差,2003年出现了550亿欧元的逆差,这是欧盟最大的贸易逆差。总的来说,2004年5月,欧盟扩大为25国后,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市场并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4年1-11月,中欧贸易额为1593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占中国同期对外贸易总额的15.3%,提前两年实现中欧领导人在第六次会晤时提出的1500亿美元的目标,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也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三、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依存关系欧共体和中国1975年建交,1978年4月签署第一个贸易协定,相互给以最惠国待遇。中欧贸易关系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升温。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154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在主要市场进出口全面增长的同时,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位次发生了变化。欧盟东扩后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伙伴地位进一步加强,双边贸易额达从1975年建交时的24亿美元到2004年底底1772.9亿美元,同比增长33.6%;美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1696.3亿美元,中日贸易额1678.9亿美元,位居第三。1、中欧在相互间的贸易地位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加入WTO后,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2年欧盟为中国的第一大技术来源地,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位的引资来源地。目前对欧盟来说,中国已取代瑞士成为它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近几年欧中贸易总额每年以35%的幅度增长,欧中贸易关系发展良好。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这是欧洲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目前,欧盟的失业率仍高达10%,欧盟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只占其全部外贸的40%左右,这反映出其经济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挖掘中国与欧盟经济合作的潜力显然有利于欧盟的经济振兴。2、中欧的经济技术合作2003年1-5月,由欧盟引进技术的合同数量是718项,合同金额14.56亿美元,同比下降36.57%,金额所占比重为31.99%。截止到2003年5月份,中国从欧盟成员国引进技术共15721项,合同总金额约736.73亿美元。到2002年底,欧盟来华投资项目数达14069个,实际投入340多亿美元。2003年1-6月,欧盟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增长33.79%,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34.29%。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降低了中国与欧盟的交易成本,因为原中东欧各国的贸易壁垒已被欧盟统一的贸易政策所取代,关税同盟的优势开始显现。还有,扩大后欧盟对新成员国财力上的补贴和政策上的扶持,改善了这些国家的贸易环境,也间接为中国企业进入这些国家提供了机遇。中国企业可以简化进入中东欧市场的规则,降低市场开发成本,创造了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促进了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对中国来说,与欧盟经贸关系的提升显然有助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略,避免过分依赖美国和日本市场。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有将近6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分依赖某些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将面临很大的经济和政治风险。因此,加强与欧盟的经济合作,有助于中国分散可能发生的世界经济、政治风险,有利于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四、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争端从1978年中欧缔结贸易协定开始,中欧经贸关系已经历经了26年多的风雨路程。中国在加入WTO后国内市场迅速成长,加之生产要素成本低,制造业有相当的规模与基础,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其对外贸易总量成为拉动GDP增长的强劲动力,仅在加入WTO后半年时间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即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进出口总值即达2700多亿美元,新增外资440亿美元,同比增长31.5%。随着对外贸易总量的快速增长,巨大的贸易顺差也使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摩擦出现日渐增多的趋势。1、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1)、中国贸易依赖性过强,与重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不平衡2)、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导致贸易摩擦加剧3)、国内企业在出口过程中缺乏统一管理4)、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导致在贸易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我国与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占我国外贸总额的83.7%;出口占0.00%5.00%10.00%15.00%20.00%25.00%日本欧盟台湾韩国东盟美国俄罗斯香港澳大利亚巴西其他2003年2004年总额的86%,其中55%又集中于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三大市场,而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上升;进口占总额的81%,其中43%集中于日本、欧盟、台湾省三大市场。贸易顺逆差也较集中,逆差主要来自东亚,顺差主要来自美国和欧盟。2、近年来,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摩擦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出口贸易的迅速扩大,中国进入了一个贸易摩擦多发期。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及最大的贸易顺差地区,在贸易过程中发生贸易摩擦再所难免。另一方面,欧盟一直以来对地区的贸易保护都比较严重。1975年,中国和欧盟建交时的贸易额为23亿美元,当时欧盟有9个成员国;到2004年双边贸易额扩大了53倍,欧盟成员国也早已扩大到为15国。而中美建交要晚于中欧,当时的贸易额仅仅为10亿美元,但截至2004年年底,双边贸易额达到1250多亿美元,扩大了125倍之多。从中不难看出,欧盟的贸易保护其实是比较严重的。从200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球每7个反倾销案中就有一个是针对中国的,而欧盟又是对中国提出反倾销案最多的地区。近年来,欧盟和中国之间主要围绕纺织品、农产品、能源产品、轻工产品(鞋、打火机等)、电子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贸易博弈。主要手段包括:反倾销、制定地区保护措施、调整法律规定。但无论双方如何进行博弈,中国和欧盟都充分认识到双方在贸易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双方都认为贸易摩擦是贸易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有的贸易摩擦都有待于在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获得解决。因此,尽管贸易摩擦日益增加,但是中国和欧盟的贸易额却在逐年上升。五、中欧贸易的发展趋势由于欧洲的经济增长需要中国的贡献,欧盟谋求国际权力也需要中国的支持,全球问题的解决更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另外,欧盟经济的低速增长与中国稳定的高经济增长使欧盟支持欧中关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利益,为此,欧盟对华政策主流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是积极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欧盟始终是“自我利益导向”的,这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和在不同程度上对中欧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和欧盟关系发展的道路上,尤其是在经贸领域出现摩擦和矛盾也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在指导对华经贸实践的具体政策措施上,进入后过渡期,在中国市场更加开放的同时,国外市场对中国的开放程度也进一步提高,这将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国内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以及企业竞争力都会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直接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1、出口总体上有望实现稳定增长,但位于国际分工价值链低端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2、进口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但更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3、农业和部分制造业的竞争力短期内难有大的提高,面临进口产品冲击的可能性增大4、服务贸易将加快发展,但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5、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将进一步增多,应对贸易摩擦的任务艰巨六、总结在大力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同时,加强双边政治对话与合作,发展良好的政治关系,形成经贸推动政治,政治促进经贸的良性循环是双方共同的愿望,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欧之间加强合作,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有益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层次架构的形成,表明中欧伙伴关系日臻成熟,战略性更加突出,双方将根据签署的文件进一步坚定地拓展和深化中欧关系,中欧关系总体上也必将稳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