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研究姓名:黄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何其帼20090401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研究作者:黄蓉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徐慧.XuHui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例-价值工程2010,29(20)本研究根据1996-2008年的相关数据,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和技术进步为研究对象,在对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和技术进步率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和回归等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业内贸易对于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产业内贸易引发的技术外溢与技术扩散效应,不单纯的引进和模仿他国技术,而是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含量,提升高技术产品各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2.期刊论文张乃丽.李红燕.ZHANGNai-li.LIHong-yan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逐渐提高,其中标志着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总额近几年更是不断上升,这表明,中国各高技术产业领域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发生变化,而且产业内贸易程度高、行业间联系密切等特征日益凸现,但这其中隐存的问题也同样引人关注,如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传统优势丧失等.通过对入世后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从整体、跨行业、跨区域三个方面揭示了现阶段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3.期刊论文莫莎.刘朝霞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调整成本的实证研究——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视角-财经问题研究2010,(9)从边际产业内贸易角度,分别运用A指数和S指数对1992-2008年间中美19个行业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调整成本进行研究,并进行Daniels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工业制成品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间贸易,总体调整成本较高;高技术产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相对较低;中等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呈逐渐减少趋势;低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这些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4.期刊论文余科.YUKe江西产业内贸易研究-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逐渐提高,其中标志着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总额近几年更是不断上升.这表明,中国各高技术产业领域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发生变化,而且产业内贸易程度高、行业间联系密切等特征日益凸现,江西省在此大好形势下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有效地承接沿海工业的转移和产业内贸易的升级,但其中隐存着问题,如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传统优势丧失等.通过对江西各进出口产品的测算,从整体和行业上进行分析,江西在贸易中的地位和发展的方向清晰可见.5.学位论文魏巍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预期经济效应研究2008在当前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其中绝大多数是以自由贸易区(FTA)的形式,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起来。近年来中韩两国政府也表现出了组建自由贸易区的意愿。2007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访问韩国时曾积极呼吁双方应尽早就中韩自贸区提出双赢方案,为建立自贸区奠定基础。这期间韩国总统卢武铉也表示,韩方将以积极的态度和诚意对待两国自贸区的研究。但贸易自由化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中韩自由贸易区在给两国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劣势,而韩国在农业和劳动密集的低技术产业方面具有比较劣势,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两国的劣势产业将会遭受巨大冲击。源于对这种冲击的恐惧,两国相关产业部门对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存在着较大的顾虑。因此,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加入自由贸易区的调整成本,扫除中韩自由贸易区实现道路上的障碍,深入研究中韩自由贸易区的预期经济效应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中韩两国贸易互补性如何,双方能不能互相提供市场支持;2、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对两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如何;3、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对中国弱势产业的影响如何,以及我们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4、我国应选择何种战略来积极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在中韩自由贸易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现实基础上,本文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预期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全文共分为六章,其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为本文的导论。其主要内容包括: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思路以及创新之处等。第2章为中韩自由贸易区预期经济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章旨在为下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的出发点。具体内容包括自由贸易安排理论发展述评、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以及中韩自由贸易区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自由贸易区理论研究和中韩自由贸易区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任务和目标。第3章从技术结构角度分析了中韩两国贸易关系的互补性特征,以探求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现实基础和可行性。实践表明,成员国间存在紧密而互补的贸易关系是组建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鉴于此,本章首先考察了中韩两国双边贸易合作的现状,然后在对产品按技术含量进行重新归类的基础上,分别从双边贸易和国际市场两个角度研究了中韩两国贸易的互补性特征。研究结论表明,经过15年的超高速增长,中韩两国的贸易联系已非常紧密,相互之间已成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通过对中韩双边贸易互补性和出口产品竞争性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中韩两国的贸易和产业结构存在着差异性、层次性和互补性特征,且这三种性质动态来看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目前两国已具备组建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给中国资源型和低技术制造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短期内会对中国的中等技术产业带来冲击。此外,由于两国在高技术产品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垂直型产业内分工和基于价值链的产品内分工关系,因此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不会对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来冲击,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两国间高技术产业的合作,从而达到迅速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之目的。第4章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预期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本章主要从宏观层面定量分析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间贸易流量、贸易模式以及福利效应的影响。首先,本章研究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通过把代表自由贸易安排的虚拟变量引入引力方程,证明了自由贸易安排对我国双边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及中韩两国目前存在着巨大的贸易潜力,并由此推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必将促进中韩双边贸易规模显著扩大的结论;其次,为了证明中韩自由贸易区除了能带来双边贸易规模扩大的静态效应,同时也会带来双边贸易模式变化的动态效应,本章分析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通过对两国平均实际关税与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两国平均实际关税与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平均实际关税每下降0.01将导致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上升0.27,并由此推测,中韩自由贸易区成立以后,随着双边贸易壁垒的降低,双边产业内贸易将得到更快的发展,中韩自由贸易区的长期动态收益将呈迅速增加趋势;最后,为了更加全面地论证中韩自由贸易区成立的预期宏观经济效应,本章还借鉴KIEP(2005a)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的结果,进一步分析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GDP、福利、贸易条件和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并得出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以上这些变量均会产生正面、积极效果的结论。第5章分析了中韩自由贸易区成立后的预期产业结构效应。在上文宏观经济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本章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从产业内角度分析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为了能从微观层面研究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动态影响,本章在对中韩两国汽车产业的贸易投资现状和关税壁垒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运用KIEP(2005b)的敏感产品选择模型,在HS(1992)4位数品目层次上,首先计算出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中国将受冲击的敏感品目,然后对这些敏感品目在世界市场以及双边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中韩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中最敏感的产业,而其中的座椅安全带、缓冲器及其零件、消声器及捧气管、车身零附件、装有差速器的驱动桥和制动器及其零件又将成为最敏感的零部件产品。最后为尽可能地降低中国汽车产业的调整成本,本章还分别针对敏感品目和汽车产业整体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供各级政府和产业部门参考和借鉴。第6章指出了中国在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实现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在上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章首先考察了目前阻碍中韩自由贸易区实现的因素,然后从中国的视角提出了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早日实现的战略构想,最后在对全文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尽管上文的实证研究表明,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为两国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韩国对产业空洞化的担忧、农业方面的抵制以及其他方面阻碍因素的存在,使得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实现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本文认为,在自贸区谈判之前,应该从完善两国间多层面的对话协调机制、推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合作进程、确定出敏感产品并实施合理的过渡期安排等三个方面来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早日实现,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遵循渐进性原则。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在对产品按技术含量进行重新归类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韩贸易关系的互补性特征。对中韩两国贸易关系的已有研究大多是基于传统的产品分类方法进行,传统的产品分类方法无法真实地体现不同产品间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水平的差异,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结构分析并不能揭示出中韩两国真实的竞争互补关系。本文借鉴Lall(2000)的产品技术分类方法,在对S1TC(Rev.2)3位数编码的177种制成品按技术含量进行重新归类的基础上,对中韩两国的贸易关系进行全面的技术结构分析,并深刻揭示了两国间竞争互补关系的变化与实质。第二,从FTA对双边贸易模式的影响和产业内贸易效应的视角探讨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双赢效果。前人对中韩自由贸易区宏观经济效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GDP、福利和贸易总量的影响方面,很少有针对双边贸易模式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由于贸易自由化后,产业内的调整成本要小于产业间的调整成本,因此,如果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快于产业间贸易的增长,那么两国加入自由贸易区的调整成本就会呈迅速减少趋势,从而两国在自由贸易区中通过贸易模式的变化所获得的长期净收益将增加。第三,通过比较产业竞争力和确定敏感品目来研究中韩FTA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微观影响。由于现有的对中韩自由贸易区产业影响的定量研究主要是基于较粗产业分类进行的产业间影响分析,所以本文基于具体产业来定量研究中韩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影响,具有某种创新性。6.学位论文李薇中国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研究2007当前国际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知识经济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的高速发展,全球(特别是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方面表现在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另一方面表现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的崛起,尤其体现在计算机、电子和航天等高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之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外贸又有了新的亮点。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在良好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进出口总额达到52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额为2814.7亿美元,同比增长29%,在外贸出口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