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与全球经济复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油价于2008年7月中旬达到147.2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后一路下跌,2009年1月2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割的原油期货盘中价格一度跌至32.7美元/桶。此后,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美元贬值带动投机因素加强以及欧佩克减产计划延续,国际油价开始企稳回升,10月22日,盘中价格一度触及82美元/桶,创下了2009年的最高点。原油作为基础性能源产品和化工原料,其价格对煤炭、天然气等石化能源以及化工产品的价格具有联动效应,对制造业特别是相关下游行业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国际油价很有可能在明年继续提升。图1.纽约期货交易市场2010年1月交割的轻质石油期货价格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其50%的原油需求依赖进口,国际原油价格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成效显著,已可确保中国的经济增长达到8%的目标。不过,面对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信贷量的高增长,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我国应适时将经济政策的重点由“保增长”向“防通胀”和“调结构”转移。此外,扩大国际能源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及进一步加强节能增效工作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必要举措。本文将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对国际油价的变动情况及未来走势做出分析,并对下一步经济政策和能源战略选择进行思考。一、国际油价企稳回升与全球经济新形势密切相关(一)投机资金炒作原油期货市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际原油的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由西方石油公司定价到欧佩克定价,再到由石油期货交易所以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的自由市场定价模式的转变过程。由此,石油期货市场演化成金融市场,石油期货被赋予了金融产品的属性,石油期货交易也就成了金融投机资金的炒作工具。美元作为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自今年三月份以来持续走软,目前已贬值了近15%,衡量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比价的美元指数已达15个月以来的最低,逼近2008年7月危机爆发前创下的最低点。美元贬值直接造成了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时,也导致了国际投机资金由货币市场向大宗商品市场的转移,尤其是石油期货市场。除美元贬值外,造成国际投机资金推高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还包括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提高了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加强了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者在金融市场上的炒作空间。由此,因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和避险工具的职能的弱化,以及金融监管的加强,国际投机资金更多地由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转入石油期货市场并推高了原油期货价格。(二)全球经济形势好转推高原油需求预期在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形势于近期出现好转,复苏迹象明显并已开始积极回升。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在连续经历了四个季度的经济衰退后,首次出现了经济环比正增长,其2.8%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两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与此同时,欧元区也正式摆脱了长达5个月的经济萎缩势头,经济环比增长0.4%,走出了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首次经济衰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也在第三季度实现了1.2%的经济增长,为两年以来的最大增幅;此外,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已经开始摆脱衰退并进入快速回升的轨道。原油期货价格反映的是市场对未来原油需求、供给和价格的预期,现阶段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的好转增强了市场对未来良好的全球经济走势的信心,同时增强了市场对于石油和石油副产品需求将不断增加的预期。根据欧佩克最新公布的11月份石油月报中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原油需求总量略超供给总量,出现了平均每日20万桶的供需缺口(08年全年的这一平均数字为30万桶);此外,2009年和2010年的全球原油预测需求达每日8440万桶和8510万桶,比10月份的预测数字各提高了20万桶。原油供需缺口的出现和经济形势好转所带来的原油需求上涨预期也就带动了原油期货价格的上涨。(三)欧佩克维持减产计划不变降低原油增产预期2008年下半年以来,欧佩克三次做出减产决定,累计限产量420万桶/日。2009年,欧佩克多次在其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宣布,将维持2008年制定的减产配额。据统计,欧佩克目前完成减产目标的比例已从最高时的80%下降到了目前的70%以下。欧佩克秘书长曾表示,油价在80美元左右不会殃及全球经济,也能确保产业投资持续。也就是说,80美元被作为了欧佩克减产保价的总体目标。目前,国际油价仍在80美元以下徘徊,也就降低了市场对于欧佩克将会增产的预期。二、国际油价未来走势及影响分析我们认为,国际油价未来走势仍将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力度以及美元的走势。(一)世界经济或将缓慢增长2009年,全球经济经历了一个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转变,经济增长转负为正。近期,多家权威机构也都上调了经济预期:IMF在10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全球经济在2009年下滑1%之后,2010年将增长3%,比7月报告中的数字分别提高了0.3和0.6个百分点;OECD目前预计,2010年其30个成员国的GDP将整体增长1.9%,增幅高于该机构6月份时预计的0.7%。此外,欧佩克也预计明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幅度有望从负1.1%转为正2.9%。虽然经济增长转负为正预示着全球经济衰退的结束,但多种挑战依然存在,经济增长预期仍然远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未来复苏势头可能依然疲软,全球经济还将经历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经济危机后,先进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公共政策,其中包括财政刺激政策、大幅度降低利率等货币宽松政策,以及以担保和注资形式向银行提供支持等金融救助政策。市场信心的恢复以及金融体系状态的改善得益于这些政策的实施,不过,这些政策措施的边际效用在降低,政策力量也将逐渐减弱。下一步的全球经济复苏应该主要依靠私人部门投资、居民消费和出口等。然而,由于发达国家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以及金融机构放贷力度不强,私人投资缺乏积极性;同时,美国居民正在逐步改变其信贷消费方式,增加储蓄比例,而全球范围内尚没有出现能够接替美国消费者的群体。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也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不利因素之一。世界经济会在缓慢增长中摆脱经济衰退的阴影,由此,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也将经历一个缓慢提升的过程,但在中短期内不会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二)继续贬值或成美元走势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可替代,未来仍将是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随着经济的复苏,对美元的需求也将上升。金融危机爆发后,转变过度依赖金融业、过度消费以及长期存在贸易逆差的经济结构成为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思路,在失业上升、内需乏力的情况下,扩大出口成为了美国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元贬值”也就成为了实现“出口驱动”的重要手段。今年第三季度,美国14.7%的出口增长率就成为实现2.8%的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因素。美国的贸易逆差在危机发生后迅速缩小,但在9月份,贸易逆差再次扩大并创下了1999年2月以来的最高单月涨幅和2009年1月以来的最大贸易逆差。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美国可能会继续采取美元贬值的策略。此外,外部资金流入的增加意味着美元需求的增加,也就决定着美元的走势,而美国房地产价格和美元利率是决定资金流入情况的重要因素。公司债、政府机构债券与美国房地产价格密切相关,目前,美国房地产价格还没有形成长期上涨趋势,也就不会吸引大量的私人部门资金流入公司债和政府机构债券市场。美元的利率与美国国债的收益率紧密相关,收益率的增加会吸引海外投资。近日,美联储已明确表示将维持美元利率保持不变。美元加息一般发生在经济复苏或通货膨胀情况下,经济缓慢增长和通货膨胀率较低时,美元加息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综合来看,继续贬值可能成为美元未来一年的走势。(三)油价走势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原油需求的增加、欧佩克减产计划的延续以及美元贬值的继续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原油价格,此外,2008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油价持续下跌,严重打击了原油出口国对石油生产的投入,国际能源机构曾表示,投资不足在中期内有可能导致全球石油供应危机。原油价格的上涨将提高全球经济复苏的成本,各国在面临政策力量对刺激经济效用降低的同时,可能还要面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通胀预期。如何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通胀压力的到来,可能将成为各国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三、我国经济政策及能源战略选择(一)调整经济结构、预防通胀压力应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经济危机后,我国实施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方案,加大了政府资金投资的力度,同时也带动了信贷量的增长,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新增信贷量已达到8.67万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保八”目标的实现基本已胜利在望。不过我们也应看到,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很有可能会带来通胀预期的加强和资产泡沫的隐患。依靠政府投资来确保金融危机后经济的增长在短期内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是展望未来,逐渐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实施有效手段带动居民消费、民间投资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建立健康、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才是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此,政府资金应多向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等民生领域投入,以确保居民放心消费、理性消费以及促进社会的稳定。同时,应减少对于产能过剩领域的投资,注重产业选择上的优胜劣汰,积极鼓励开发新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鼓励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此外,为预防过度流动性所带来的通胀压力的加大,应适时地调整货币政策,收紧信贷额度。(二)继续扩大国际能源合作的领域和范围近些年来,中国已在国际能源合作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中国已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能源工作组、东盟与中日韩(10+3)能源合作、国际能源论坛、世界能源大会及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新伙伴计划的正式成员;已在全球和区域层面广泛开展国际能源对话,主办了中澳、中墨、中欧和东盟+3等能源对话,参加了中俄能源分委会、五国能源部长会议、G8+3能源部长会议、东亚峰会能源部长会议、第三次中印尼论坛等部级能源合作机制;中国石油企业在参与境外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参与了65个油气项目勘探和开发,累计投资70亿美元,共获份额油6000万吨;同时,中国在国际油气资源贸易方面也取得积极的进展,中石油于今年2月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分别签署开展长期原油贸易的协议,并与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中俄原油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管道投产后,俄罗斯将在未来20年内每年向中国输出1500万吨原油。对于能源进口国来说,国际能源合作有利于保障能源的安全,抵御能源供应和价格波动中的风险。中国现在的石油需求中50%来自进口,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未来有可能增大到70%,即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短期内中国这种高度依赖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得到根本转变,因此,保障未来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就必须要进一步推动国际能源合作,继续扩大国际能源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其一,要充分利用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深化与国际能源组织的合作,主动参与国际能源规划和机制的制定,提高话语权。其二,加快境外油气开发利用,加大国际贸易力度,丰富贸易手段和方式。其三,加快完备能源战略储备建设以稳定国内市场及确保石油供应安全。(三)面对能源价格的上涨,节能增效比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摆脱对传统石化能源的依赖。目前,我国包括风能、核能、太阳能产业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的年生产量在世界上已位居前列,但是新能源的使用量却与其形成明显反差。新能源的推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经济要在短期内减小因能源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减少由能源需求增加所造成的价格提升的影响,相比较,节能增效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在即,中国于近期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