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平贸易制度掌握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规则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特点和原因认识中国的反倾销制度、反补贴制度和保障措施制度第一节反倾销制度一.倾销的定义(一)构成倾销的条件1.来自外国的出口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在本国市场上销售,即存在倾销幅度。2.被倾销国同类产品工业造成了严重或实质性损害,或形成了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实质性阻碍某项新兴工业的建立。3.被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倾销的价格定义和成本定义1.倾销的价格定义倾销的价格定义即在出口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2.倾销的成本定义倾销的成本定义即在出口市场上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二、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特点和原因(一)外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特点1.倾销指控的次数多、频度快2.提起反倾销的国家由发达国家拓展至发展中国家3.中国商品被认定的倾销幅度和被征收的反倾销税明显偏高(二)我国频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1.世界经济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外国对中国的歧视性政策3.中国企业的出口策略4.我国企业应诉不力5.其他原因三、中国的反倾销制度(一)反倾销立法与实践1.反倾销立法2.反倾销实践(二)反倾销调查1.反倾销调查机构2.反倾销调查的发起3.反倾销调查立案4.调查方式及保密5.初步裁定及终局裁定6.反倾销调查期限7.反倾销调查的终止(三)反倾销措施1.临时反倾销措施2.出口商作出价格承诺3.向进口商征收反倾销税第二节反补贴制度一.补贴与反补贴概述(一)补贴的含义和特点补贴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资助、收入支持或价格支持以及所给予的各种优惠。1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4补贴的结果是给国内企业带来好处,增强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使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以低于进口产品的价格在国内市场或低于外国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3补贴的对象是国内生产者和销售者,即对产品提供主的补贴。2补贴是一种财政代措施。(二)补贴的分类与反补贴争端解决1禁止性补贴2可申诉补贴3不可申诉补贴(三)有关发展中国家成员方和转向市场经济国家的补贴措施4.利用出口补贴促进国内经济发展3.通过补贴实施产业调整政策2.通过补贴实施产业扶持政策以获得动态的比较优势1.通过贸易补贴或生产补贴获取垄断租金(一)补贴的原因二、实施补贴的原因及各国补贴政策的比较三、中国的反补贴制度(一)反补贴立法与实践(二)反补贴调查1.反补贴调查机构2.反补贴调进的发起方式3.调查方式及保密4.初步裁定和终局裁定(三)反补贴措施1.临时反补贴措施2.承诺3.征收反补贴税5.反补贴调查期限6.反补贴调查的终止第三节保障措施制度一.保障措施、规则和特征所谓保障措施,是指在进口激增并且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况下,进口国所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按照WTO规则的规定,实施保障措施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各项条件:1某种产品进口大量增加;2存在“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事实;3这种“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是由于鼓噪大量增加造成的。二、中国出口面临保障措施限制的新课题(一)中国出口遭遇保障措施限制的特点1.中国出口遭遇保障措施日益频繁2.中国出口还受到专门针对中国的特殊保障措施的限制(二)中国出口频遭保障措施限制的主要原因1.世界各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贸易保护主义2.中国出口迅猛增长3.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承诺了过渡期保障措施条款4.各国之间的贸易博弈升格三、中国的保障措施制度保障措施调查1.保障措施调查的提起2.保障措施调查的主管机构3.调查方式及保密4.初步裁定和终局裁定案例讨论一中国新闻纸打破沉默——国内产业提出首起反倾销调查申请中国新闻纸产业于1997年10月16日正式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对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新闻纸进行反倾销调查申请。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于今年3月25日生效后,国内产业依法对国外产品提起的首例反倾销调查申请。提起本次反倾销调查的厂家包括国内9大新闻厂家,它们是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造纸有限公司、宜宾纸业有限公司、江西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岳阳造纸(集团)有限公司、石岘造纸厂、齐齐哈尔造纸厂、鸭绿江造纸厂和福建南平造纸厂。这9大新闻纸厂家在国内新闻纸行业中所占份额已达到50%以上,符合反倾销条例规定的国内产业的标准,符合条例所规定的申请人资格。在10月19日召开的中国新闻纸产业申请反倾销调查情况通报会上,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介绍了国外新闻纸对中国倾销的事实及对中国新闻纸产业所造成的损害。他指出,1995年以前,我国新闻纸市场基本保持稳定,1995年后,出现了较大的供求矛盾,1996年下半年以来,进口新闻纸价格平稳,国产新闻纸每吨仅低1000~1500元人了币,出现了新闻纸的大量进口。据我国海关统计,1996年新闻纸进口量达35.6万吨,1997年1~8月,进口35.3万吨。由于总供给大大超过总需求,造成国内新闻纸积压严重,使新闻纸生产企业面临停产或破产的危机。据有关方面透露,有证据表明,国外对我国出口的新闻纸价格逐年大幅度递减,1995年约为每吨649美元,1996年约为460美元,1997年约为350美元。而国外新闻的正常价格,1995年约为每吨637美元,1996年约为658美元。1997年约为550美元。他认为,从对被诉产品在过去一年中向中国出口的价格与被诉产品在出口国或原产国正常贸易中用于消费价格相比,被诉新闻纸产品的倾销事实存在,证据确凿,而且倾销幅度已远远超出了可以忽略或可以容忍的程度。由于国外对我国进行新闻纸倾销,我国新闻纸产业遭受了实质性损害,在产量、销售量、价格、生产能力、开工率、就业人数、工资额等方面均出现严重下滑,库存出现大幅度上升。国内新闻纸厂家在1994~1995年间,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80%,1997年一季度跌至56.25%,比1996年同期下降25.74%;1997年,全行业跌入亏损状态,到6月份共亏损2036万元。中国新闻纸反倾销调查申请由北京环中律师事务所权代理。你认为我方能胜诉吗?案例讨论二韩国大蒜事件提醒我们什么?1999年11月18日,应韩国农协中央会的请求,韩国政府以“进口大蒜增加,导致韩国大蒜市场价格下跌,产业受到损害“为由,进行产业损害调查,并对中国冷冻和醋酸腌制大蒜采取了征收高额临时紧急关税的保障措施。2000年5月31日,韩国财政经济部发布141号部令,宣布自6月1日起对进口大蒜正式实施保障措施,对进口大蒜征收的高额关税(原生产方式为30%)。6月7日,中国政府宣布对进口激增的原产于韩国的手持(包括车截)无线电话机、聚乙烯采取暂停进口的措施,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6月29日,中韩双方在北京就贸易争端展开谈判。7月15日,中韩草签协议。按照协议,中国向韩国出口3.2万吨大蒜,并享有低于505的关税优惠,其中2万吨新鲜冷冻大蒜30%。7月31日,中韩就大蒜引发的两国贸易争端正式签订协议。根据协议,韩国自2000年8月2日起3年内,将以30%和50%的关税税每年各进口中国大蒜3200吨、33728吨和35448吨。同时中国恢复进口韩国的手持(包括车截)无线电话机和聚乙烯。由此,中韩贸易战宣告结束。2001年6月19日,韩国政府决定将继续维持2000年6月开始实行的限制进口中国大蒜的措施,直至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