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国际经济学课件——国际贸易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电子邮箱dosun@ecust.edu.cn国际经济学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Chapter3国际贸易政策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2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及其政策主张–最早的保护贸易理论要算15—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一国金银货币拥有量的大小,反映了该国的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为获取尽可能多的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外,只有发展对外贸易。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3货币差额论–以威廉·斯塔福为代表的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绝对地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买,严禁货币向外输出,这样就会带来外国货币的净流入。贸易差额论–以托马斯·孟为代表的晚期重商主义者则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追求尽可能大的贸易顺差,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外国货币,从而形成更大的财富积累。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4重商主义政策属于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主义政策:–国家管制对外贸易。管制金银货币,严禁金银出口;实行对外贸易的垄断;制定发展本国航运业的法律,禁止外国船只从事本国沿海航运和本土与殖民地之间的航运。–奖出限入。反对进口奢侈品,对一般制成品的进口征收重税,对原材料免税进口。主张阻止原料或半成品出口,奖励制成品出口,对本国的出口给予补贴,降低或免除对一些商品的出口关税。实行出口(商品所使用的原料)退税。–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和扶持弱工业的政策。主张对本国的工业发展严格管制,并采取保护关税等措施来扶植本国弱工业的发展。(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制造业)具体建议,比如奖励增加人口;实行低工资政策;高薪聘请外国工匠,禁止本国熟练工人外流和工具设备的出口,等等。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5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建立在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错误看法基础之上的。它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认为开展对外贸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金银货币,而通过对外贸易,并不能使双方获利,一方之所得必为一方之所失。因此,重商主义者的对外贸易政策必然是以损人利己为目的的奖出限入。但这种理论和政策曾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它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6自由贸易政策–英国是最早要求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其措施:•逐步降低关税税率,减少纳税的商品目录和简化税法。在重商主义时期,英国有关关税的法令达1000件以上,不同的法令经常对同一商品规定不同的税率。1825年起英国开始简化税法,降低税率,对制成品进口税平均规定在30%左右,原料进口税为20%,而对出口的限制大部分废除。1841年英国征收进口税的商品目录有1163种,1853年减少到466种,1882年再减少至20种,而禁止出口的法令都被废除了。•取消外贸公司的特权。对广大民营企业开放外贸领域。1813年和1834年,英国先后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从此对外贸易向所有英国人开放。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7•废除航海法。从1824年起英国与其他国家订立的贸易条约中,逐步放松了对外国船只运输商品到英国的限制。1854年起对一切国家开放外贸商品的运输。•与外国签订贸易条约。1860年英法两国之间签订了“科伯登条约”,这是以自由贸易为精神签订的第一项贸易条约,其中列有最惠国条款。条约规定英国对法国的葡萄酒和烧酒减低进口税,并承诺不禁止煤炭的输出。法国则把英国制成品的关税降低到了30%以下。随后英国又与其他国家缔结了一系列这种形式的条约,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贸易条约网。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8保护贸易政策–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李斯特:1841年出版《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为后进国家服务的保护贸易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9•李斯特认为,国际贸易作为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是否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所论证的自由贸易理论,只有利于英国的利益而不利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工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当时英国工业发展水平高,产品竞争力强,当然可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其他国家经济落后、产品竞争力弱而不具备自由贸易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对落后国家无疑是个灾难。因此,自由贸易制度和政策不适合经济落后的国家,它们应当实行保护贸易制度,使本国的幼小工业受到保护。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0•李斯特提出了著名的生产力理论来作为其保护贸易的理论基础。在李斯特看来,财富本身和财富的生产力是有重大区别的。财富本身固然重要,但“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或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个人如此,拿整个国家来说,更加是如此。”因此,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实行怎么样的外贸政策,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从交换中获得的财富增加多少。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1李斯特认为一国要采用什么样的贸易政策,要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定:原始未开发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当一个国家由未开发阶段转入畜牧业阶段、转入农业、进而转入工业与海运事业的初期发展阶段时,应当与先进国家进行贸易,这样将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强有力的刺激作用。当一个国家已经越过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已经具备建成一个工业国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必要条件,只是由于还存在着一个比他更先进的工业国家的竞争力量,使得前进的道路发生障碍时,那才有理由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根据李斯特观察,当时英国已经实行工业化并处于垄断地位,主张自由贸易理所当然。而英国为了发展本国的工业,也曾使用过保护贸易制度。德国当时则处于第四阶段即农工业时期,工业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期,还不具备自由竞争的能力,因此必须实行保护贸易的政策。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2•保护政策的对象与期限:农业不需要保护,保护的只是工业;不是保护所有工业,而是国内幼稚的但有发展希望的工业;幼稚工业如无外部激烈竞争,也不需保护;保护措施要适当,一旦受保护对象成长起来,即应取消保护;保护关税的税率应随工业的发展而变化:一开始不能订得很高,以免妨碍资金、技术和企业家精神的引进;从国内工业起步开始逐步提高关税,待其成长后逐渐降低关税。根据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高贵奢侈消费品工业提供少量低限度保护;复杂机器设备、技术等,如国内没有,低税或免税进口;国内需求量大、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制成品重点保护。保护期限以30年为最高界限。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3•简评李斯特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第一个系统探讨了后进国家在面临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如何运用保护贸易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问题,第一个建立了具有完整体系的保护主义的贸易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后起工业国的需要,并对以后的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他的理论主要从单个国家的利益出发,是一种偏重于消极防卫的贸易政策,很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于开放的经济应如何主动参与国际的分工与竞争。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4超保护贸易政策–当垄断代替自由竞争之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转向侵略性的保护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同以前的保护贸易有明显的不同:•它不是保护国内的幼稚工业,而是保护国内高度发展起来或正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它不是为了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它不是为了防御性的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向国外市场发动进攻;•它不是为了保护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保护的措施不只限于关税和贸易条约,还广泛采用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奖出限入的措施。•简而言之,保护政策成为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成为攻击而不是防卫的武器。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5‒两次保护主义的浪潮•第一次:1875年前后始,除比、荷、美外,西方工业国家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关税。德国在1879年首先提高进口商品关税,随后又于1885年、1887年、1902年三提关税,使其进口税率达36%,工业品达到25%。法国也连续三次修订关税,英国仍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伦敦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心,又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实行自由贸易比较有利)。然而在保护贸易主义浪潮的冲击下,英国也不得不扩大关税的范围。主要原因:首先,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表明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国的内部市场受到垄断企业控制,市场饱和矛盾日益突出,垄断企业的力量迫使政府加强干预。其次,世界经济缓慢增长,需求不足,各国发展不平衡。再次,竞争的对手增加,比如,西欧国家普遍感到农产品方面竞争不过俄国、美洲等等。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6•第二次:在1929年世界大危机之后,经济萧条—市场—大量提高进口关税。英、德等国都加强了奖励出口的政策。1930年,美国把关税税率首先提升到了极高的水平,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达53.2%,由此引发关税战。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也爆发了一场货币战,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之后先后形成了好几个排他性的货币集团,如英镑集团、德国双边清算集团等等。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7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自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力量重新组合。美国的实力空前提高,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膨胀的经济,使其既需要又有能力冲破当时发达国家所流行的高关税政策。日本和西欧战后经济的恢复,也愿意彼此放松贸易壁垒,扩大出口。此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推动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迅速兴起,迫切需要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以推动资本和商品的流动。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8•主要表现在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GATT平均进口最惠国税率下降至5%左右;EC(现在EU)实行关税同盟,使关税大幅下降;普遍优惠制待遇(GSP)。在非关税减让方面,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对进口数量的限制,扩大进口自由化,增加自由进口的商品;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9•战后出现的贸易自由化倾向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英国等少数国家倡导的自由贸易不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资本自由扩张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倾向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主要反映了垄断资本的利益,是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和保护贸易相结合,是一种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20•在具体实行中,这种自由化政策形成了这样的趋势:工业制成品的自由化程度超过农产品;机器设备一类资本品的自由化程度超过工业消费品;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自由化程度超过其外部;发达国家之间的自由化程度超过发展中国家。因此,这种贸易自由化发展并不平衡,甚至是不稳定的。当本国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保护贸易倾向必然重新抬头。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21–新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于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而言的,它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间,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经济出现衰退,进入滞胀的困境,就业压力增大,市场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垄断资产阶级和劳工团体纷纷要求政府采取保护措施。此外,由于工业国家的发展不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迅速上升,其主要工业产品如钢铁、汽车、电器等不仅受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激烈竞争,甚至面临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其他出口国的竞争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方面迫使拥有巨额顺差的国家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则加强对进口的限制。因此,美国成

1 / 10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