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哈萨克斯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姓名:美娜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国际关系指导教师:余逊达20090401哈萨克斯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者:美娜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相似文献(6条)1.学位论文李晶晶中哈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及其法律制度分析——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的视角2007以双边和复边贸易协定为表象的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主流形式之一。这种区域主义已经对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为统领的多边主义提出了严重挑战。WTO对区域主义的态度是认可并加以限制,然而WTO对区域主义规制的效果令人很不满意,也就是说,WTO现行的规定不足以遏制区域主义对多边体制带来的冲击。本文通过对现在国际社会关于WTO的相关规定的修改建议的分析,得出结论:仅在WTO原有规定的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并不能应对区域主义对多边体制的挑战。WTO应当承认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将长期并存这一事实,对区域主义应当采取适度规制的理性态度。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在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中应当作何选择呢?判定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在全球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应当基于全球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确立自己的地区战略,追求多边主义和区域主义。也就是说,中国既要积极的融入到区域主义浪潮中去,又要坚持捍卫和推动多边主义的发展,即中国应当在WTO框架下发展区域主义。与哈萨克斯坦建立自由贸易区是符合中国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是中国正确的战略选择。同时,本文认为合适的制度设计会使区域贸易安排符合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利益的,因此只要中哈自由贸易区制度设计合理是会促进多边体制的发展的,同时通过对中哈自由贸易区的区内效应和区外效应的分析,再次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中哈自由贸易区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利益的。同时从区域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这些视角出发,本文得出结论,中国应当在WTO框架下构建中哈自由贸易区。基于以上分析,中哈自由贸易区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处理两个问题,一个是在制度安排上,如何处理中哈自由贸易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反映在法律层面上就是如何使中哈自由贸易协定符合WTO的规定,本文还注意到WTO关于区域贸易安排的规定正处在逐步修改完善的过程中,因此,符合WTO的规则,既包括符合现在的规则,也包括与WTO规则的完善方向相一致;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设置中哈自由贸易区内部的法律制度,公平的分配权利义务,保障中哈自由贸易区高效的运转,促进中哈两国贸易、投资的迅速发展。2.期刊论文凡尘哈萨克斯坦乳品业现状-大陆桥视野2007,(10)哈萨克斯坦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为时不远,现在需要考虑提高哈国农产品的竞争力问题,任何一位有理智和远见的经营者心里都非常清楚,如果不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就会被市场所淘汰.3.学位论文王艳GATS框架下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旅游服务贸易的法律机制研究——以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为背景2007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使我国与中亚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除了传统的合作领域(投资、能源、安全等)之外,又不断开辟出了许多新的合作领域,旅游服务贸易作为这其中的热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区域旅游合作项目,更是为我国与中亚国家间的旅游服务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怎样在丝绸之路区域旅游项目中进行高效的合作,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我国与吉尔吉斯共和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正在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希望能够在这种共同国际规则下谋求发展,特别是经济上的发展,而经济的健康发展又需要强有力的法制保障。面对各国这种经济发展的需求,理论研究更应该顺应现实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对于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旅游服务贸易法律机制的研究一定要置于共同的规则—《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框架之下。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概述,该部分分别阐述了旅游、旅游服务贸易、区域旅游合作等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第二部分是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我国与中亚国家间的旅游服务贸易,该部分从我国与中亚国家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其法制调整现状入手,指出丝绸之路区域项目为我国与中亚国家间的旅游服务贸易提供契机,并分析了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是构建GATS框架下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旅游服务贸易的法律机制,该部分具体比较分析了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势与障碍,并针对这些分析,从国内法层面和国际法层面对构建GATS框架下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旅游服务贸易的法律机制提出设想。4.学位论文高春玲中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2005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力问题倍受政界、学术界所瞩目。国际竞争各个层面上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将对中国石油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国际石油竞争愈演愈烈,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取得国际石油竞争胜利的必要保证。本文将中国石油产业置于国际市场大环境中加以研究,通过分析国际市场对中国石油产业的影响和中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劣,探讨在市场国际化条件下提高石油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探讨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以及石油产业的定义与界定方法,分析了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成果,结合石油产业的特点,提出了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模式。通过对影响石油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设计了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石油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且选择了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等10个国家与中国石油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出该行业的竞争力状况,为石油产业的竞争力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石油产业政策制定以及该产业内的企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且提出石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我国石油产业发展上的建议和对策。5.期刊论文师博.秦放鸣中亚市场潜力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9)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亚五国已成为中国西部省区,特别是新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所必须大力开拓的重要市场.中亚市场一般特指中亚五国市场,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开拓中亚市场不仅有利于新疆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更能促进新疆政治经济的繁荣稳定.研究分析中亚市场潜力将有助于发现开拓中亚市场的最佳切入点,从而达到高效、深入地开拓中亚市场的目的.6.学位论文王健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研究——基于索洛模型基础上的分析2005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转型国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深受国际学术界和政策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对转型国家经济转型领域进行研究。转型国家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的分析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独联体和中东欧国家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论文最后也对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长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不过研究局限于几个具体环节。十多年来转型国家经济改革和发展方面的理论文献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转型国家经济增长及其因素分析,尤其是实证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空白点。因此,本文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作为研究基石,从劳动力、投资、技术进步、金融贸易自由化以及制度因素等方面,对1990年到2003年转型国家的经济增长以及各要素的决定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从论文的章节安排来看:第一,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以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就本文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做出回答,进一步确立本文的结构安排并选择可行的研究方法,阐述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原创性所在。第二,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入手,在阐述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与历史溯源的同时,重点引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并根据本文研究转型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的特殊性,对索洛增长模型进行理论修正和模型扩展。在此基础上,对转型国家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进行总体性的实证计量分析。第三,对转型国家金融发展、资本积累和贸易自由化进行考察和研究,具体分析转型时期金融和银行业的改革,投资、资本积累与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外资流动,以及以贸易增长、贸易开放和贸易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贸易自由化。第四,分析劳动力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问题,前一问题主要从劳动力增长、就业和失业问题、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劳动力流动等方面展开;后一问题则主要考察转型国家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和技术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论证技术进步是否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第五,对转型国家经济制度的重建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进行分析,在对转型时期经济制度和市场结构的改革做出总体性描述后,采用适当的变量指标体系,设计经济转型状态变量以及WTO变量,并从计量角度刻画这些具有显著政策性意义的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六,就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与经济增长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一方面,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另一方面,也对劳动力结构和技术进步、金融自由化和银行业开放、以及金融服务贸易承诺自由化指标等具体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一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经济性因素为数众多,另一方面资本、劳动力等经济生产过程中的传统投入要素,在转型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整体上来看,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积极引入外资、促进金融自由化和贸易开放,以及加快经济制度重建和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等因素对转型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的决定作用,这一点无论从理论考察还是实证结果上都得到了充分支持。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和贸易自由化以及由它们本身推动的银行改革、外资流入(尤其是FDI)以及贸易开放将是转型国家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FDI对绝大多数转型国家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一种引资方式,它也是转型时期形成固定资本投资的重要来源。而吸引外资和FDI的力度又直接与转型国家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具有密切联系。在融入世界市场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中东欧国家明显走在独联体国家的前面。在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上中东欧国家显示出更多的相对优势,并最终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此外,这些国家能够在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框架中充分享受成员国资格带来的诸多收益,而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至今还游离在WTO之外。第三,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转型国家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十分显著。首先,没有证据显示较高的R&D投入能够带来技术创新或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进而引起内生的技术增长带动经济发展。其次,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增加就业,增加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投入相对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而言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内生技术增长以及FDI和国际贸易带来的技术扩散并不是转型国家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载体。关于转型国家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真正决定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四,通过设计经济转型状态变量和WTO变量这两个具有显著政策性含义的经济指标,可以进一步解释和衡量转型国家经济增长中一些潜在的但又无法真实界定的决定性因素的来源。这是从理论和实证上对经济增长模型的扩展,也是本文具有原创性的研究内容之一。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再一次证实,刻画经济制度和结构调整以及市场培育和发展的状态指标对转型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而这一点恰恰正是显示出研究转型国家经济增长问题时的特殊性,因为在非转型国家经济增长决定性因素分析中这类要素往往容易被忽略掉。从CEMA框架到WTO框架转移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贸易结构和导向的重新定位,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为转型国家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一种标志,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将成为转型国家新一轮全面发展的重要契机和保证。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