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和江苏贸易模式的比较【摘要】:“改革春风吹进门,全国人民都进城”,说的是改革开放后全国强劲的发展形势。而同样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浙江和江苏两省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起步较早,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点,比如两省都有国家对外开放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比较好的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相似背景。江苏和浙江两省在充分利用发展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共同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综合考虑对外贸易的发展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基础上,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区域经济特点和不同的贸易模式和产业结构,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本文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采集近几年两省的经济数据、小组激烈讨论研究、结合所学知识等多种方式,基于比较浙江和江苏的贸易模式,看出两省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缺陷,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关键词】:浙江江苏贸易模式比较一、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浙江和江苏两省都为全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他们对全国的经济贡献如下表:00.020.040.060.080.10.12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江苏占全国比例浙江占全国比例占据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区位以及享有国家政策的有利支持,使得两省的对外贸易对其经济增长有突出的贡献。下表为两省的出口总量的比较:江苏省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出口(万美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出口(万美元)200415,003.60874942311,648.705814638200518,305.661229667113,437.857680353200621,645.081604096215,742.5110089427200725,746.152036097818,780.4412827293200830,312.612380294021,486.9215426700200934,061.881991991922,990.3513301032江苏省与浙江省同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属于长三角地区,两省地理位置比邻,都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江苏和浙江两省在充分利用发展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共同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综合考虑对外贸易的发展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基础上,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区域经济特点和不同的贸易模式和产业结构,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一、江苏和浙江两省的贸易模式(一)江苏、浙江贸易发展的相似之处—同创中国贸易增长的“奇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两省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的贸易进出口大省,不论是绝对金额,还是相对增长比率,都引起了举世的瞩目。就江苏而言,2008年,江苏省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总额3922.68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1542.32亿美元,出口额为2380.36亿美元,贸易顺差达883.04亿美元。江苏的进出口总额与上一年同比增长12.18%,进口额增长为5.68%,出口而增长比率为16.84%。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就进出口巨大的差额和增长速率的对比,可以得出江苏的出口相对于进口显示出了更加强劲的增长势头。而与22年前的1986年相比,江苏的进出口总额由原来的24.12亿美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4位数2380.36亿美元,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对比足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贸易的飞速发展。就数据分析,2008年,浙江的进出口总额为2111.09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为568.42亿美元,出口额为1542.67亿美元,贸易顺差达974.25亿美元。浙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与上一年同比增长了19.37%,进口额增长了16.99%,出口额增长了20.26%。进出口总额更是1986年数值的163.3倍。江苏进出口贸易总额22.09%的增速、浙江24.79%的增速来看,这两省在贸易方面的成就的确引人注目。(二)各有特色的江、浙贸易发展以上论述了江浙贸易发展进程中的不约而同,但两地不同的经济发展背景、人文环境和经济政策也使它们在贸易方面走出了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江浙的贸易理念和发展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相一致的,主要表现在:1、外贸内部构成比例不同尽管江苏对外贸易额几乎是浙江的两倍,但它的贸易顺差额却比浙江少了91.21亿美元。据统计,浙江的贸易顺差据全国首位,出口额占贸易总额的73.07%。与江苏相比,造成浙江如此巨额的顺差有以下原因:首先,浙江目前制造业产能过剩,商贸流通业急速发展。经过多年技术、人力、资金的积累和发展,浙江的制造业已经脱离初级阶段,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强大的制造能力不仅可以促使浙江扩张进口替代工业,减少从别国的进口;同时,我国当今普遍的内需不足的问题也使得有制造能力的厂商将眼光看向国外,不断将本国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输往国外。同时,浙江发达的商贸流通业也使它成为了出口商品的集散中心,加大了出口规模。而且浙江拥有杭州、宁波、温州三个著名的开放港口城市,相对于江苏更多的将货物转自上海运出,浙江的出口数量与金额会相对较多。其次,浙江缺少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由于产业结构的限制,浙江以“轻、小、集、加”为标准发展省内的产业。相对江苏,它并没有加工贸易的龙头企业,更多的采用民营式分散化经营。这使它没有江苏加工贸易那种大进大出的特点,进口额自然相对更少。这也是浙江贸易顺差现象重于江苏的一个原因。2、两省贸易商品结构的不同两省贸易商品结构上,服装、纺织品、鞋类、塑料制品等传统产品比重下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迅速扩大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看,江苏省和浙江省已经完成了以初级产品、粗加工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正逐步从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转变,出口商品档次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以机电产品和轻纺产品为主,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体系。由于江苏省工业基础较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积极,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选择参与国际分工,出口商品的结构层次要高于以静态比较优势为基础选择参与国际分工浙江省。江苏省出口商品中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重明显增加,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增长。1998年机电产品出口61.9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0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外贸出口额的39.62%、11.35%。2006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113.8亿美元和700.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9.4%和43.6%。电子及通信产品、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船舶等已成为主导出口产品。浙江省出口结构中传统产业产品的比重已经由2003年的50.07%下降到2006年的35.7%,手机、船舶、生物医药等新兴出口产品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浙江制造”新的“形象代表”。2006年,浙江省机电和高新产品出口已占据浙江省出口的半壁江山,机电产品出口达423.9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为101.7亿美元,出口比重分别由2000年30.7%和3.4%提高到42.01%和10.08%。3、出口企业结构不同。江、浙两省都创造出了贸易增长的奇迹,但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中坚力量却截然不同。江苏大规模外资的注入是它外贸发展独特推动力,而浙江贸易的发展则更多的依靠民营企业的力量。对于江苏,其外贸是以外资企业为主导。1995年江苏的外资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0%。而2006年,江苏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为122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达到76.49%。这样大幅增加的比例充分显示了外资企业在江苏贸易发展中的主导力量。相对而言,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出口比重很小,发展力量不足。浙江的情况则相反,民营企业推动全省贸易出口是浙江经济发展独有的特色。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逐渐开放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经营权,这就给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表5所示,可见民营企业在浙江贸易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由表5的数据现象,我们可以得出江浙两省出口企业结构的不同。但这两种不同的企业形式都对促进两省贸易出口起到正面的作用。两省只是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来经营贸易,它们这样选择有其自身的原因。4、贸易方式结构不同就贸易的方式来看,江、浙也存在一些差别。江苏外贸中以加工贸易为主,而一般贸易发展比较缓慢。而浙江恰好相反,它的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国首位。下表的比对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在这张表中,以中国的贸易方式结构比例为基准,江苏的加工贸易出口在总出口额中占的比重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近几年比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浙江的加工贸易对出口的贡献则极小,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30多个百分点,但它一般贸易的出口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2003年,我国调整了出口退税的政策,这对一般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冲击。所以不论是江苏还是浙江,自2003年以后,一般贸易的比重都有所下滑,加工贸易出现了小额的涨幅。但这并没有改变总体贸易结构的特征。二、两省贸易模式不同的原因分析综合以上两省发展的基本轨迹、自然资源、历史条件,便很清晰的了解两省的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导致的贸易模式差异化的原因。(一)贸易商品结构差异的成因——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实践同样作为国家GDP贡献的两个大省,所选择的发展产业和对外贸易产品却截然不同。浙江省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所发展的贸易产业主要靠廉价劳动力拉起来的传统产业。2008年浙江出口产品比重48%10%5%15%15%3%4%机电类高新技术农副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及其零件图1以2008年为例,浙江省主要集中在机电、纺织类和服装等产品,分别占到48%、15%和15%。这主要是因为浙江省大力发展的资本劳动力要素优势的结果。此发展趋势就注定浙江省在贸易模式由劳动力要素决定。然而同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江苏省,由于中央对于江苏的一些政策倾斜和自生资源的多重性。所导致外商投资和一些高技术产业在江苏得到高度集中和发展,从而在选择发展贸易产业上,江苏省更加注重重工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江苏省2008年出口产品比重36%34%16%7%5%1%1%机电类高新技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及其零件图2以2008年为例,从上图不难看出江苏省在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类和机电类占到36%和34%,两者占据了总出口产品的70%。同样,从生产要素层面来看,江苏得天独厚的资本密集必然导致大力发展此类工业和高新技术类产品。在两省发展的产业贸易模式中,劳动和资本作为两省主要密集生产要素,为两省在贸易层面创造出的巨大的宏观经济利润。由经济学大家萨缪尔森和罗纳德提出的特定要素模型,在假定国家只有两类生产要素的情况下,通过贸易使得两个国家经济福利增加。两省对于劳动力和资本的相互选择,且是唯一选择,使得在我们论文中,作为贸易发展初期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这个模型的基本假设的。在特定要素贸易模型中,阐明贸易可以使各国的劳动从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转向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形成专业分工。在贸易初期,江浙两省由于自身要素资源的相对密集,发展具有差异性产业,而决定了两省的贸易模型和出口商品的种类。谈到特定要素模型,相对于李嘉图模型其核心部分是涉及到贸易对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的影响。模型中指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有着巨大的影响,原因有资源转移的滞留性和各生产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从而造成某项贸易可能对一个国家整体有利而通常会对国家的不同利益集团造成影响。我们不妨来看看具体到江浙两省。从国家宏观角度来看,我们把浙江省当做一个劳动力密集的生产部门,主要成产纺织品、服装等;而江苏省当作一个资本相对充裕的生产部门,因此主要生产机电类、高新科技产品。按照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原理,国际贸易所带来两省利益集团的影响情况,应该是:在江苏省,由于密集使用资本,从而使得资本所有者获得利益,而使土地等要素所有者利益受损;在浙江省,由于密集使用劳动,使得劳动所有者获得利益,使资本等要素所有者受损。从实际情况而言,这是基本吻合的,其一:纵观江苏近十年的发展,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以苏州、镇江、无锡为代表苏南,很明显比以淮安、盐城、宿迁为代表的苏北经济发展要先进的多。这正是,江苏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