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5-3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贸易条件的涵义二、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三、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四、不平等交换问题的理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一、贸易条件的定义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之间的交换比例,包括物物交换条件和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物物交换条件,用实物形态表示的贸易条件,即用一定数量出口产品能够换到多少的进口产品。价格指数贸易条件,常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亦即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二、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及其意义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收入贸易条件指数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商品贸易条件,又称为“净贸易条件”,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出口一单位商品换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用公式表示为:N=(Px/Pm)×100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一)商品贸易条件例:假定1980年为基期年,进口、出口价格指数为100,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也是100。2000年该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那么该国商品贸易条件为:这意味着与1980年相比,2000年该国的净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3.64个百分点,贸易条件恶化了。N=(95/110)×100=86.36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与出口量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进口支付的能力,用公式表示:I=(Px/Pm)×QxQx代表出口量指数Px和Qx的乘积表示一国的出口总收入指数,再除以进口价格指数,表示一国进口支付能力。(二)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同上例:如果2000年该国的出口量指数上升了20%,则该国的收入贸易条件为:这说明,尽管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但是因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收入的增加,2000年的进口能力比1980年提高了3.63%。I=(95/110)×120=103.63两难选择:要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就需降低出口商品价格以扩大市场,但这显然会使商品贸易条件恶化;若要维持有利的商品贸易条件,出口量又不易增加。解决方案:提高生产率,不断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1、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与同期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Zx: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S=(Px/Pm)×Zx假定该国商品贸易指数变化状况与前例相同,而2000年该国出口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上升了30%,则该国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S=(95/110)×130=112.27这意味着:尽管该国的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但由于此期间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大于商品贸易条件下降的幅度,从要素贸易条件看还是改善了。2、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用公式表示为:D=(Px/Pm)×(Zx/Zm)×100Zm:进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假定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和出口商品贸易要素生产率指数仍按前例,2000年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上升了5%,则该国的双项要素贸易条件为:这表明:一国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幅度>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就可能抵消商品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反之,则导致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D=(95/110)×(130/105)×100=106.92年份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出口数量指数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19951001001001001001.0010019961009710395971.081121997100951061151211.1712419989496981131111.2712519998992971261221.39134200090100901561401.5413820018996931551441.6615420028695901821651.88170200392108862221912.081792004112132842482092.20186中国1995~2004三种贸易条件指数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项要素贸易条件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Z中/Z美1.001.111.111.121.121.111.161.23Z中/Z印1.001.071.252.872.092.102.392.18Z中/Z日1.001.291511.731.561.541.912.11Z中/Z韩1.001.101.241.851.521.491.751.74Z中/Z德1.001.181.421.471.571.902.082.06DETT中美10011111110599100103106DETT中印100107125270185189212188DETT中日100129152163138139170182DETT中韩100110124174134134155150DETT中德100118142138139171184178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一直趋于恶化。原因:工业制成品的生产率提高快,而初级产品的生产率提高较慢;另一方面,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下降。贸易条件指数除了可以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研究之外,还可以从一定的地区或整个世界范围内来进行考察:第二节三个阶段:约翰·穆勒:相互需求理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供曲线西方国际经济学对贸易条件理论的发展一、相互需求原理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提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只论证互利性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而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如何在双方进行分配。穆勒在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方面的分析,探讨国际交换比例的现实决定问题。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比较成本决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比较成本决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英、德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毛呢麻布国内交换比例英国10码15码10:15德国10码20码10:20英国:10码毛呢=15码麻布德国:10码毛呢=20码麻布英国生产并出口毛呢,德国生产并出口麻布比较成本决定交换范围:毛呢10码英国国内15码麻布德国国内20码麻布这个比例越接近于英国的国内比例,贸易条件越有利于德国,反之,越接近德国国内比例,就越有利于英国。德国麻布便宜英国毛呢便宜在比较成本确定的范围内,实际的交换比例由两国需求和供给决定:当两国的相互需求能够使双方的总出口恰好支付其总进口,亦即双方的国际收支平衡时,交换比例就被现实地确定了。这就是所谓的“国际需求方程”。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假定:英国麻布的进口需求是17码×1000倍愿意提供毛呢作偿付10码×1000倍德国毛呢的进口需求是10码×1000倍愿意提供麻布作偿付17码×1000倍国际交换比例即为毛呢:麻布=10:17按照两国相互需求决定的实际贸易条件是使总进口和总出口达到均衡状态时的贸易条件结论如果需求不平衡,那双方就要调整进口需求量,或者调整交换比例达到均衡。例:英国麻布的进口需求为17码×800倍若毛呢与麻布仍按10:17的比例交换则英国愿提供10码×800倍的毛呢作偿付假设德国毛呢的进口需求仍是10码×1000倍愿意提供17码×1000倍麻布的作偿付毛呢供求麻布供求毛呢价格上升麻布价格下降德国毛呢需求下降为10码×900倍英国麻布需求上升为18码×900倍形成新的国际交换比例10:18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均衡贸易条件对哪一方更有利取决于两国间相互需求的强度,即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件越有利于本国。首先,这个理论以贸易收支平衡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件即国际交换比例,即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决定的;而另一方面,相互需求的数量又是由国际交换比例决定。其次,该理论只能运用到经济规模相当,双方需求都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最后,该理论以物物交换为例来论证国际需求方程式,在一次交换活动中容易求得国际收支平衡,但一国所有活动要想同时达到平衡显然不可能的。该理论的局限性:二、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的均衡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当代经济学的创立者,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一)提供曲线的含义及其性质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作为出口供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贸易条件下,一国愿意出口商品的数量;作为进口需求曲线,它表示在不同贸易条件下,一国愿意进口商品的数量。故提供曲线又常常被称为“相互需求曲线”。假定有A、B两国:A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B国专业化生产Y产品。两国自由贸易:A国出口X,进口Y;B国出口Y,进口X。A国的提供曲线表明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A国愿意出口多少X商品来交换Y商品;B国的提供曲线表明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B国愿意出口多少Y商品来交换X商品。XA国YYXB国00A国B国YY2Y0Y1tEtFER0X1X0X2XS(二)均衡贸易条件的决定根据前面的分析,只有E点才到达了国际市场的均衡状态。均衡需满足两个条件:1、各国的贸易收支平衡;2、各国商品的进口和出口需求平衡。一、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生产要素呈中性增长----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贫困化增长罗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Theorem)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量将会减少。(一)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二)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如果该国是劳动密集型相对优势,而资本密集型相对劣势的国家,如果劳动力增加了,那么该国的贸易条件会恶化。2、如果该国是劳动密集型相对劣势,而资本密集型相对优势的国家,如果劳动力增加了,那么该国的贸易条件会改善。假定生产要素增长能影响商品的世界价格,那么,替代进口的经济增长会改善这个国家的贸易条件,而扩大出口的增长会使这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结论:3.巴格瓦蒂的贫困化增长理论贫困化增长的含义: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如果生产的增长使出口产品的供给增加时,不但使贸易条件严重恶化,甚至会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的绝对下降,则会产生“贫困化的增长”。大国贸易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国内要素供给增加产出增加出口数量增加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制成品ABTTUU’T’T’A’B’c’b’g’cbg0咖啡贫困化增长模型(巴西)增长前:咖啡出口gb制成品进口gc增长后:咖啡出口g’b’制成品进口g’c’(1)一国极端缺乏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以致新增资源只能进入出口部门,增长只发生在出口部门;(2)出口扩张会减少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3)该产品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相当大的比重;(4)外国对本国所增长的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小。贫困化增长的发生须同时满足一系列条件: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量的增加。如果劳动产品为出口,那就会因出口增加而导致国际市场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竞争产品,则贸易条件改善。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密集型产量的增加。如果资本产品为出口,那就会因出口增加而导致国际市场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如果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竞争产品,则贸易条件改善。二、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影响中性技术进步会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都会增加,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看何种要素密集型产品为出口产品,其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可以从上述两种情况加以具体推定。三、商品结构与贸易条件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商品需求数量增加的百分率与引起这种需求的收入增加的百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