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贸易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一技术因素与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阶段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新古典贸易理论阶段——新要素理论人力资本论研究与开发要素论信息要素论技术差距理论技术寿命周期理论1、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GapTheory)——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1961年波斯纳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平一直在提高,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t0t1t2t3时间乙国甲国需求时滞反应时滞模仿时滞掌握时滞乙国生产乙国进口(甲国出口)甲国生产t0:甲国完成技术创新并开始生产,技术差距产生;t1:乙国对该技术产品产生需求并开始从甲国进口;t2:乙国开始生产该技术产品并开始减少从甲国的进口;t3:乙国停止从甲国的进口并开始出口,技术差距消失。需求时滞(t0t1):需求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乙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市场容量。反应时滞(t0t2):反应时滞的长短,又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的创新、风险意识和该项技术产品的规模效益以及关税、运输成本、市场容量、居民收入水平和需求弹性等因素;掌握时滞(t2t3):掌握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乙国消化、吸收和掌握该项技术的能力。技术差距理论的发展——技术转移的一般均衡论1979年由克鲁格曼提出,成为保持差距的根据。把资源配置、世界收入分配与技术统一起来考察。发达国家创新产品价值高,因而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高,高工资包含着技术创新的垄断收入。当创新产品演化为成熟产品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时,发展中国家因获得技术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了收入和福利水平。技术转移处于这样一种均衡结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技术差距,发达国家不间断的技术创新,不仅是维持其竞争地位的需要,更是维持其福利水平不下降的必要条件。如果发达国家创新速度下降或技术转移的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就会缩小,并导致福利水平下降,从而对发达国家不利。2、技术寿命周期理论(1)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阶段:把构思转化为发明(包括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直到创新技术及其产品经过工业生产、试销、投入市场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研究与开发阶段(R&D)。(2)技术的扩散与转移阶段:创新技术及其产品进入市场后,历经投入、成长、成熟、衰退直至陈旧、淘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时间,即技术的市场寿命阶段。技术(产品)寿命周期阶段论1)在新产品垄断阶段新产品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创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在技术上也处于垄断阶段,这就形成了技术创新国家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并使得其他国家在模仿该创新(技术)产品时,存在一个时滞过程。2)在出口增长阶段乙国形成了对该产品的需求,开始仿制该产品,并逐渐缩小与甲国间的技术差距。由于乙国在该技术及其产品的投入中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在本国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会逐渐减少从甲国的进口。对于甲国来说,虽逐渐减弱了对乙国出口的竞争,但对其他国家(如丙国)仍具有技术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因而该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长的趋势逐渐趋缓。3)在出口竞争阶段甲国逐渐丧失了在该产品生产上对乙国的技术优势,产品逐渐退出了乙国的市场。乙国开始同甲国争夺国际市场,并逐渐取得了对其他国家的出口优势。对于甲国来说,在此阶段仍控制着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丙国(一般为发展中国家)对该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并随着市场的扩大,开始对该产品的仿制,以谋求替代进口,争夺国内市场。4)在出口衰退阶段乙国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规模收益的提高,生产成本、产品价格进一步降低,该产品在甲国的国内市场上也具有了竞争能力,甲国的国内市场逐渐让位于乙国。甲国在该产品的国际竞争中日趋衰亡,最终成为该产品的净进口国。乙国替代甲国成为该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丙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已开始出现成效,产量逐渐扩大,进口量逐渐缩小,产品的国内竞争力逐渐提高。技术产品寿命周期与国际技术转让在创新产品阶段:不进行技术转让并严防技术扩散的。在成熟产品阶段:技术转让基本上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的,也可能是在技术创新国家的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具有资源、人工等比较优势的国家转移该产品的生产性技术。新贸易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关系来进行。技术作为外生变量的贸易与增长理论马库森和斯文森(1985)假设两国的资源配置比例和需求偏好都是相同的。产品生产需用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但不具有规模经济。但如果两国在生产技术上有某种细微的差别,劳动生产率就会略有不同。在两国的贸易中,各国都会出口其要素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技术作为内生变量的贸易与增长理论技术变动有两种源泉,一种是被动的,不是经过专门研究开发出来的,而是从看中、干中学会的,是通过经济行为学来的,这叫“干中学”。这里所说的技术不光是生产技术,还包括管理知识。另外一种是主动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种技术变动是一种革新。技术革新一般是研究和发展的结果。(1)国际贸易可以加快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的积累;(2)国际贸易的新原则应当从比较成本或资源成本的原则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原则;(3)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世界范围的知识积累和持续的经济增长,因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提高开放度可以迅速接受世界新知识和技术的传递,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赶超效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何德国和美国在化学工业占尽优势?为什么只有800万人口的瑞典,就有爱立信、宜家、H&M、沃尔沃、伊莱克斯等世界著名品牌?国家竞争优势(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钻石体系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ContextforFirmStrategy&Rivalry生产要素FactorConditions需求条件DemandConditions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Related&SupportingIndustries钻石体系的四大要素•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如:人工素质或基础设施的良莠不齐。•需求条件: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等现代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研究机构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生产要素与竞争优势•一个国家想要经由生产要素建立产业强大又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要素。•生产要素优势具有重要的动力特征。•一国的竞争优势还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产生。需求条件与竞争优势1、细分市场需求的结构当一个国家的内需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主要需求相同,而其他国家又没有这样的条件时,这个国家的厂商就较为获得竞争优势。2、内行而挑剔的客户会激发出该国企业的竞争优势。3、预期性需求:如果本土客户的需求领先其他国家,在未来可能带动各地同类型的需求,这也可以算是本土企业的优势。相关产业: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能促进产业创新其国际成功能带动有关产业的成功支持产业:上游产业能以最有效方式提供最低成本投入与下游产业合作促进下游产业创新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与竞争优势竞争力强的产业如果相互关联的话,也会有“提携”新产业的效果。因此,有竞争力的本国产业,通常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因为它们之间的产业价值相近,可以合作、分享信息,甚至在电脑、设备和应用软件等方面都能互补。这种关系形成相关产业在技术、流程、销售、市场或服务上的竞争力。日本机床产业能够在国际上称雄,是因为日本的数字控制器、马达、相关零部件产业也是世界一流;瑞典在钢珠、刀具等钢制品的强势地位,来自该国专业炼钢产业的成就.意大利能持续金、银首饰业的主国地位,部分原因是意大利的珠宝加工机械产业产量达全球2/3,该国同时也是稀有金属再加工设备方面的领导者。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国内竞争适合国家环境、适合产业的管理方式正确和恰当的目标对经理和雇员正确的激励机制激烈国内竞争-减少外国竞争者的渗透-模仿和人员交流-促使竞争升级-强化竞争程度-迫使企业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组织和竞争与竞争优势完整的钻石体系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国内竞争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政府机遇钻石体系中的两个重要变量•机遇——无法控制–重大发明、重大技术进步;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战争等–机遇是双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机遇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政府——不能漠视–政府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政府直接投入的是企业无法行动的领域,如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等–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强化产业集群–通过各种措施影响需求,影响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国家的繁荣和竞争优势是通过创造得来的,它并不是象传统自由贸易理论那样取决于本国的比较优势状况。企业通过改善技术,进行创新,获得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从某些产业扩大到整个民族产业,增强一国产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技术转让选择理论英国学者邓宁(J.Dunnig)把国际产品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这三者的总和视为跨国公司国际经济活动的总和。该理论的核心是“三优势模式”。(1)所有权特定优势(O):又称垄断优势或竞争优势,是指公司由于产品技术、商业秘密、管理技术等无形资产,以及规模经济所拥有的和能够得到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专有权的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转让的优势,如产品技术、管理技术、商业信息等;另一类是无法转让的优势,如适度规模经济等。2.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SpecificAdvantages):企业使其优势内部化的动机是避免资源配置的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保持和利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垄断地位。避开外部市场机制不完全,可以获得最大收益,因而企业将其优势内部化的能力成为企业进行竞争的关键影响因素。(3)区位特定优势(L):不是公司本身所拥有的,而是为拟投资东道国所具有的优势。公司无法自行支配,只能适应和利用。区位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类是东道国所具有的不可移动的区位优势,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东道国的政治、法律制度等;二是东道国的经济基础,科技水平,法律、法规、政策优惠和基础设施等。即:区位优势不是某种单一因素的优势,而是由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系统优势。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区位优势(L)对外直接投资产品出口×技术转让××迪士尼在欧洲水土不服背景材料1955年,占地30公顷的“迪斯尼乐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放;1972年,“迪斯尼世界”在佛罗里达州建成;1983年,迪斯尼又走出国门,把迪斯尼文化推向了日本,建成了占地200英亩的东京迪斯尼。接二连三的成功使迪斯尼公司企图把这些成功的套路再搬到欧洲,创造第四个奇迹。然而,事与愿违,巴黎不是佛罗里达州,“唐老鸭”终于碰了个大钉子。⒈迪斯尼的欧洲梦在寻找建设迪斯尼的场所时,迪斯尼管理者们考察了欧洲200多个地方,最后选中了巴黎。优越的地理位置:驱车2小时到达巴黎的人数为1700万人,4小时以内到达的为4100万人,6小时内到达的为1亿多人,乘飞机2小时以内到达的人口则为3亿多人。况且,巴黎原本就是欧洲最大的旅游胜地。法国政府也希望借助这个项目来提高就业率,巩固它作为欧洲旅游中心的地位。法国政府期望这个项目至少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每年从外国游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