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1.国际贸易政策概述2.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3.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4.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预览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和构成1、含义: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管理的有关方针、法规和原则。国际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国际贸易国别政策2、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一)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不加干预和限制,对出口商品也不给予特权和优惠,使国内外商品等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由市场机制自发进行调节的政策。(二)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对外贸易活动,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商品的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和本国生产;使之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囚徒困境所引出的“纳什均衡”B抵赖B坦白A抵赖-1,-1-10,0A坦白0,-10-8,-81.从博弈论的角度看贸易政策的选择贸易政策中的第一次博弈P(Profit)为进入其他国市场的利益C(Cost)为开放自身市场的成本B国自由贸易B国贸易保护A国自由贸易P-C,P-C-C,PA国贸易保护P,-C0,02.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贸易政策的选择例1:英国•1、19世纪初,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土地贵族——保护贸易政策(谷物法、航海法等)•2、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中取得了统治地位;英国工业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贸易政策(废除谷物法、航海法,取消和降低进口关税)•3、1880年开始,英国经济相对衰弱,先后被美国和德国超过——保护贸易政策(20世纪30年代)•《谷物法》(CornLaws,或称“玉米法案”)•1815年的第一个谷物法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低于80先令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英格兰银行发行。辅市单位原为先令(Shiling)和便士(Penny),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兰银行实行新的货币进位制,辅币单位改为新便士(NewPenny),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只有在达到这种价格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自由输入粮食。•1822年做了若干修改。但是,这次修改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近几年来粮价总是低廉,从来没有到过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的水平。•实施该法后,谷物价格骤贵,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外国也提高英国工业品进口税,从而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846年,该法被废除。例2:美国•1、独立战争之后(1775-1783),1791年,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用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2、南北战争之后(1861-1865),工业资产阶级获胜,为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美国继续实行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3、一战后(1914-1918),为保护战争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制药业,美国再次实行高关税贸易保护政策。•4、经济危机期间(1929~1933),1930年,美国出台“斯摩特—赫莱法案”,大幅提高关税,贸易保护政策,引发全世界报复。•5、1934年,罗斯福制定“互惠贸易协定法”,提出了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6、二战后(1939-1945),美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为了向外扩张,扛起自由贸易大旗。•7、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际竞争力相对削弱,再次转向保护贸易政策。实施纺织品配额、自愿出口限制及其他名目的非关税手段。•一些国家当其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取得绝对优势地位时,为了国内在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利益,需要向海外扩张时,往往会扛起自由贸易的大旗,要求其他国家为其工业品开放市场。一旦这些国家的产品受到其他国家的挑战,经济相对衰落时,那么又会立即毫不犹豫地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建立起贸易壁垒。•同时,一个国家是选择自由贸易政策还是保护贸易政策,即贸易政策的决定,常常是内部利益集团斗争的产物。某一个时期,某一利益集团在国内经济和政治上占有优势地位,就可能采取有利于该集团的对外贸易政策;而另一时期,另一个集团在政治上占上风,则会改变贸易政策,以适应该利益集团的需要。小结1•无论是自由贸易政策还是保护贸易政策,都会使一部分受益,一部分人受损。•例,某国出口小麦,进口布,为了维护织布行业的利益和就业,该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对进口布征收关税,试分析其结果。小结2一般来说,那些出口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从自由贸易政策中获利;而那些与进口竞争的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则从保护贸易政策中获利。第三节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历史上最早的保护贸易论。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衡量一国财富的唯一标准,而出口能换回金银,进口必须付出金银,因而主张政府采取措施来鼓励出口,严格限制进口,即采取保护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主张不仅要多卖,而且应该多买;国家不应禁止金银输出,而应放手让金银出口,以便在国外大量购买商品。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本国商品出口限制外国商品进口。1、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1)人物及代表作: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1804),美国开国元勋,政治家、金融家,第一任财政部长。他是一个苏格兰富豪的私生子,1772年来到新大陆,1773-1774年在纽约国王大学(现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就学,写过许多鼓动人心的革命文章和宣传品。在第三任总统的选举中,他支持了长期来的政敌杰斐逊而激怒了副总统艾伦.伯尔,以至在决斗中伤重死亡。1791年,《关于制造业的报告》2、幼稚产业保护论(2)背景: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然而,经济上仍然依赖于英国。当时摆在美国面前有两条路:1)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发展本国工业;2)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继续以小麦、棉花、烟草、木材等农林产品交换其他国家的工业品。(3)主要观点:①制造业在一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这是因为制造业能够为其他部门提供先进的、效率更高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而且制造业能够消耗大量的农产原料以及生活必需品,保证农产品销路,稳定农产品价格;同时制造业还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扩大就业。一个国家没有制造业,在政治和经济上就不可能强大。②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国家干预,实行关税保护制度。(4)评价:汉密尔顿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美国的产业革命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使得美国工业得以避免外国的竞争而顺利发展,对美国以后的贸易政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和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19世纪美国关税税率情况010203040506018161816182418281897年份(单位:%)关税税率•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李斯特一生坎坷,由于揭露当局的各种弊端并大力主张改革,1825年被驱逐出境,流亡美国。1832年以美国领事官的身份回国,一心想振兴德国经济,却一直遭遇排斥,后被迫流亡法国。在沉重心理压力下在法国巴黎写作,因鼓吹保护贸易,同十分强大的自由贸易做斗争,身心憔悴,再加上生活僚倒,1846年雪夜在一个小镇开枪自杀,结束了57岁的生命。2、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1841,《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主要观点与内容•①“比较优势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经过如下5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应该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同时,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应该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适用于当时的英国,而德国应该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以保护本国工业免受外国的强大冲击。•②“比较优势理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生产力理论。•生产力理论:一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固然重要,但它有耗尽的时候,所以产生财富的生产力才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处于工业发展初期的德国,与其实行自由贸易获得财富,还不如通过保护本国工业,获得产生财富的生产力。•③反对自由放任原则,主张国家干预。•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国家力量。英国工商业的发展也是当初政府的扶植政策所造成的。–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保护的手段是关税措施,但应渐进提高。–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刚刚开始发展、有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且有发展潜力的幼稚工业。–贸易保护不应成为保护落后和低效率的工具,保护时间=30年•(2)简评•①意义: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学派——自由贸易学派和保护贸易学派的完全形成;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例如,19世纪,在美国和德国工业发展的最初阶段,20世纪,在日本和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②进步性:强调了生产力的重要性;提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③缺陷:对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很混乱;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是错误的。材料分析题2001年,中国成功地加入了WTO。在谈判和入世承诺中适当地保留了开放市场的必要条件,对农业、服务业中的金融、电信等部门,工业中的汽车等部门设置了一些适度的保护措施。对于我国的上述立场和做法,请运用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来加以分析说明。答:1)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内容(略);2)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虽然拥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但是材料中所提到的产业,或起步较晚正出于成长期,或劳动生产率低下,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理应加以必要的保护;3)WTO条款并不完全排斥适度的保护,而且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优惠待遇的灵活性;4)中国对贸易的保护并非是完全封闭的,而是对国内市场和产业进行有重点的、有选择性的适度保护。这种情况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是在不违背WTO规则的前提下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在中国的应用。ANSWER•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出生于一个大学教授家庭,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危机之后,转向支持保护贸易,并在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创立了超保护贸易学说。•凯恩斯也从事货币买卖、商品和股票投机,创立了被称为“选美理论”的投资哲学。3、保护就业论1、主要内容•(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已经过时:①经济危机之后,大量失业,自由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前提不复存在;②自由贸易理论虽然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说明了逆差、顺差最终均衡的过程,但忽视了在调节过程中贸易顺差和逆差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所产生的影响。–凯恩斯认为,逆差会使黄金外流,物价下跌,国内经济活动收缩,经济危机加深,加重失业;顺差则为本国带来黄金,引起物价上涨和利息率降低,从而刺激投资增长,扩大就业。(2)投资乘数原理:•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和净出口构成的。投资作为有效需求的一个构成部分对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产生影响,即,投资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就业水平提高,国民收入提高。•并且,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的情况下,新增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这就是投资乘数理论。•新增加的投资不仅可以增加本部门的生产和投入,使失业率降低,还可以带动许多其他部门增加投资和就业,带动人们收入增加,又引起消费和投资的进一步扩大。•如,新增加的投资会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从而使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人们(企业主和工人)的收入增加;他们的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