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分工教学目的要求、难点、重点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和发展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分工的发展第三节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第四节国际分工理论第五节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思考题教学目的要求、难点、重点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掌握国际分工中的主要形式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各种因素;掌握西方学者关于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的趋势。难点比较成本说,要素禀赋说,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重点国际分工的形式,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发展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作用: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一、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16世纪末—18世纪中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二)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分工形式:宗主国与民地间的分工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三)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战前)第二次科技革命国际分工新体系◆宗主国与殖民地间之间◆工业国同农业国之间◆发达国家不同工业部门之间国际分工的特点◆广大亚非拉国家变为畸形的片面经济◆分工中心由英国变为数家◆世界各国经济贸易联系加强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分工的发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资本和生产的国际化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市场经济是基础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一)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二)各国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产业内分工(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分工(四)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和公司内分工趋势在加强(五)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六)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七)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八)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一)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二)各国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产业内分工(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分工(四)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和公司内分工趋势在加强(五)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六)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七)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八)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垂直型分工Vertical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水平型分工Horizontal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混合型分工Mixed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协议型分工AgreementSexualDivisionofLabor以跨国公司的全球链进行国际分工NIKE办事处广告代理商代理销售商韩国的工厂独立研发公司三、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一)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三)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四)构筑国际分工的纽带在加多四、变化中的亚太地区国际分工(一)、多层次的国际分工基本形成战后亚在地区多次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调整,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第二次调整,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第三次调整,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第四次调整,从80年代初到97年。第五次调整,从21世纪初己开始起动。1、美国和日本属高层次的国际分工特点:1、发展高附加值资本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发展微电子技术3、发展科技城产业美国日本第一产业1.71.7第二产业26.236第三产业7262美国日本人均31910美元32030美元2、“四小龙”处第二层次的国际分工(南韩、台湾、香港、新加坡)“四小龙”很早就构建自己的“硅谷”。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单位:%产业香港新加坡南韩台湾第一产业0.10.25.03.29第二产业15.235.843.535.65第三产业84.764.151.561.06香港新加坡南韩台湾人均24570美元24150美元8490美元12872美元3、“东盟四国”处第三层次的国际分工(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70年代以来,“四小龙”经济发展的经验大大鼓励了东盟四国。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成单位%产业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第一产业10.510.719.517.7第二产业40.046.043.530.3第三产业49.543.33752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人均2010美元3390美元1000美元1050美元4、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属第四层次的国际分工•他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他们产业结构的特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而且下降速度缓慢;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所占比重不高,上升速度缓慢;第三产业不发达、落后。产业越南缅甸第一产业25.459.9第二产业34.48.9第三产业40.131.2越南柬埔寨老挝人均370美元260美元290美元五、金字塔型的国际分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第一层次是美国垄断了全球的资讯行业当今国际分工金字塔顶端的是美国,是它创造了新经济,并把人类带进了信息社会第二层次是英国提供新金融服务。如果说美国在当今的国际分工中主要从事知识与信息产品的生产,那么英国在当今的国际分工中主要提供新的金融服务。第三层次是德国高附加值资本密集产品直接把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组合成为先进的生产力等因素确定了德国在国际分工的这个层次上长期占据垄断的地位。第四层次是日本高附加值最终消费品。主要从事资本要素密集、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均比较高的最终消费品的生产。第五层次是中国简单的直接消耗有形物与最直接资源的消费品。21世纪初,第五次国际产业(技术)结构大调整、大转移刚刚开始,十年后,亚太地区产业结构会带来什么变化,我们将试目以待。六、中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一)中国如何参与国际分工1、抓住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心二百年来世界工厂的重心不断地大调整、大转移。开始在英国,接下来在美国,然后在日本、东南亚这样一些国家。中国已具备了承接世界工厂大转移的环境条件,而最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地带,一个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2、多层次参加国际分工,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是特指突出高科技产业。多层次参与,必然是多层次梯级升级。劳动力多是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3、作为农业大国,应提供更多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如何提高农业在国际分地位,我认为:第一、以对外贸易一深加工一农业为一体化,参与国际竞争。第二、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产品,提高竞争第三、搞好农业生态系统工程,促进农业良性4、提高科技实力与引进先进技术并举,改变国际分工的地位。我国50多年来己建立了一支较大的科级研队伍,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有的取得世界级水平。但从目前总体来看,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其次,科研的普及也很有限。5、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时也发展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是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容易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二)、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还存在多大差距?学术界对不同的观点:1、、中国真能成为世界工厂吗?有些学者持否定的态度,有三个基本观点:(1)中国目前像日本1970年代中期(2)离生产强国有距离(3)成为世界工厂条件不充分2、中国目前像日本1970年代中期许多特征相类似即①、奠定重化工业基础的任务已经完成②、开始转向以机械电子产品为主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③、工业制成品特别是家电、电子通信、机械产品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上升④进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特征有所显现。但与日本比,没较突出的特征3、离生产强国有距离①、人均劳动生产率低②、企业规模偏小③、技术水平低下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⑤、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⑥、制造业结构仍然偏轻⑦、转移是来料加工装配等工序4、成为“世界工厂”条件不充分资源优势减弱开放的市场金融实力技术创新能力政府的政策国有企业改革远未到位(三)、广东全力打造“世界制造中心”1、制造业:广东重要支柱①、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实力日增。1980—2001年,广东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9%。在市场竞争中,一批实力强大的制造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成长起来,成为广东工业的龙头。从80年代的“珠江水、广东粮”,到90年代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广东制造业在全国工业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制造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优化。第一,各类企业并存发展,“三资”第一。国有控股企业占21.0%;集体企业6.8%;股份制企业占20.5%;“三资”企业59.5%,其中港澳台投资企业占38%.第二,多种产业并行发展,九大产业形成形成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造纸、医药、汽车等九大产业.第三,制造业聚集珠三角。2、广东打造世界制造中心的机遇和条件首先,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实力。其次,从国际和国内需求看,全球制造业的未来需求量巨大。第三,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大量熟练工人以及优良投资环境可以吸引跨国投资。3、广东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面临的挑战第一,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看,“广东制造”的产品竞争力还不够强。第二,从投资的国内竞争力看,广东面临来自“长三角”的挑战第三,从自身投资环境看,广东还需进一步完善软硬环境。4、广东打造世界制造中心的对策首先,从发展战略来思路考虑其次,从发展的布局考虑,需要继续建设一些专业化、配套化的制造基地。第三,提高“广东制造”产品核心竞争力:一是按世贸规则办事,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二是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产业竞争优势三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四是迎接全面开放的挑战.五是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换(四)、中国应成为何种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制造中心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第一种,技术性质的世界制造中心。第二种,成本性质的世界制造中心。两种不同内容的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制造中心从其制造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机器设备制造中心。第二类是消费品制造中心。第三节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一、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二、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三、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因素四、国际分工深入发展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五、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国际生产关系六、推动或阻碍国际分工:经济贸易政策第四节国际分工理论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规模经济产品周期产业内贸易等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又名《国富论》。背景: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财富的积累必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进行分工。基本思想:每个国家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出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按照各自有利条件(绝对成本低)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一个例证英、葡两国的生产可能性国家劳动力呢绒酒英国10010090葡萄牙10080100呢绒的生产成本:英国=100/100=1葡萄牙=100/80=1.25酒的生产成本:英=100/90=1.11葡萄牙=100/100=1英国呢绒的生产有绝对优势,葡萄牙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英、葡两国劳动分工后国家呢绒酒英国200葡萄牙200按1:1的比例进行交换国家呢绒酒英国100100葡萄牙100100两国分工都得到了利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TheoryofComparativeCost)•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问题:如果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