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4学时)第一节重商主义第二节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第三节超保护贸易理论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教学目的:了解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及基本观点,掌握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内容及对现代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意义,了解并掌握超保护贸易理论及其与保护幼稚理论的区别,了解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实质和通常采用的措施。教学重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教学难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与超保护贸易理论的对比分析。中世纪重商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主流)和保护贸易政策(非主流)垄断时期超保护贸易主义二战后50-60年代自由贸易政策70年代中期保护贸易主义泛起交替进行贸易政策演变90年代后自由贸易政策(主流)衍生管理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分为三大类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经济力量强弱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利益集团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第一节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的产生二、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三、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一、重商主义的产生15-17世纪,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与要求的重商主义流行开来。重商主义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二、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一)早期重商主义的观点——货币差额论1.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禁止货币出口以防止货币外流。2.反对进口,鼓励出口,多卖少买,最好是只卖不买,以便既保有国内原有的货币,又增加从国外输入的货币。(二)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贸易差额论1.货币只有在运动中、在流通中才能增值。2.主张多卖多买,扩大对外贸易,但要保持贸易顺差,以使金银的净流入成为可能。英国在爱德华四世统治期间,即1461—1483年间,就将输出金银定为大罪,与叛国罪相提并论。而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兰西等国,亦有类似法规或政策。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曾经这样来形象地予以描述:“各国彼此对立着,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忌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三、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1.管理贸易2.管制海上运输3.管制本国工业4.劳工政策1.管理贸易(1)禁止黄金外流(2)奖出限入政策(3)直接管制贸易2.管制海上运输1651年英国制定《航海法》规定,本国商人要想进行国际贸易,必须使用本国船只,外国船只不允许停泊英国的港口。3.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和扶持幼弱工业4.劳工政策(1)技术:重视技工(2)勤奋:使劳工处于贫穷状况,尽可能剥削工人第二节自由贸易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实践二、自由贸易理论三、自由贸易的主张第三节传统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一、历史背景二、保护制造业理论与政策三、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与政策四、理论评价一、历史背景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工业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并逐步推行旨在向全世界实行经济扩展的自由贸易政策,而美国才刚刚建国,德国则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业国,英法等国家大量廉价商品冲击德、美市场。二、保护制造业理论与政策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Hamilton,1757-1804),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宪法起草人之一,财经专家,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1791年12月《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一)产生的历史背景1.英国对美国的经济封锁2.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道路之争(二)理论及政策主张1.提出政府必须保护制造业的理由2.指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和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主张1.提出政府必须保护制造业的理由(1)外国政府对制造业实施了保护与奖励;(2)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轻易放弃自已熟悉的职业;(3)制造业成熟国已经具备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后起国处于竞争劣势。2.指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提高机械化装备水平;(2)促进相关部门的发展与壮大;(3)扩大就业机会,加速中西部开发;(4)保证农产品的销售与价格稳定,刺激农业的发展;(5)提供开创事业的机会,使个人才能得到充分施展。3.提出了保护和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主张(1)实施严格的关税保护制度,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2)限制国内重要原料的出口;(3)限制改良机器设备的出口;(4)向私营企业发放信用贷款;(5)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给工业生产经营者发放奖金;(6)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19世纪中叶德国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代表作中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进一步发展和系统化。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Llist,1789-1864)三、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与政策(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理论及政策主张(三)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发展(一)产生的历史背景1.统一强大的英国2.落后分裂的德国3.黑格尔的国家理论(二)理论及政策主张1.经济发展阶段论2.生产力理论3.保护制度理论及政策1.经济发展阶段论根据一国国民经济的完成程度,将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发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第一、第二阶段:对外贸易未发展起来,不需制定贸易政策;第三阶段:应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出口农产品,进口工业品,为本国工业发展提供一定条件;农工业阶段:为保护国内工业的大力发展,避免国外竞争的冲击,必须实行坚决的保护贸易制度;农工商阶段:能同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商品竞争时,取消保护贸易政策。2.生产力理论建立在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批评的基础上,认为其存在以下错误:(1)忽略了国内自由贸易与国际自由贸易的区别(2)忽略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忽略了国家的作用(4)忽略了生产力的作用国家干预论国家生产力的培育,民族工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听任市场机制的随机作用,国家应采取主动而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调控。所谓“生产力”是一切创造财富的能力,它的发展是一国积累财富的根本源泉,由“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所创造。生产力理论3.保护制度理论及政策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并提出有关贸易保护的具体政策措施:(1)保护的对象:新兴工业、幼稚产业(2)保护的层次:对于不同工业部门实施不同程度的保护(3)保护的手段:关税措施、防御性保护(4)保护的目的:培育和壮大本国产业生产力和出口竞争力(5)保护的时间底线:最高为30年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建立与经营时需要大量资本、大规模机械设备、高度技术知识和丰富经验以及人数众多的、生产最主要的生活必需品的部门。保护重点保护手段机器制造业的产品输入——免税或减税生产奢侈品的工业——最低程度保护一般生活消费品工业——高关税措施(三)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发展1.关于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1)潜在竞争力标准(2)巴斯塔布尔:现值标准(3)肯普:外部经济标准(4)小岛清:总体经济发展标准(5)筱原三代平:产业基准标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1)产品、民族的国籍日益模糊(2)幼稚产业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2)假幼稚产业的存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确定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2.开放条件下对幼稚产业标准的评价3.实施保护贸易政策的论据(1)经济原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本国产业多样化纠正市场失灵反对不公平贸易(2)非经济原因保障国家安全调整社会收入分配保护国民身体健康四、理论评价1.合理性(1)对指导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生产力,实行经济自卫起了积极的作用。(2)生产力理论中“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具有不可动摇的说服力。(3)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的观点是科学的。2.局限性(1)幼稚产业标准的确定比较困难。(2)经济发展阶段论,以经济部门划分经济发展阶段,实际上是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为国民经济部门的变迁,忽视了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在各国市场不断融合的现实条件下,一国不可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国际竞争力状况独立自主地确定保护的对象、保护的水平,否则,必将招致别国的报复。第四节超保护贸易理论一、超保护贸易主义的兴起与特点二、超保护贸易主义的理论依据——外贸乘数理论三、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一、超保护贸易主义的兴起与特征(一)兴起起源于垄断时期,在一战与二战之间盛行。提高关税,实行外汇限制、数量限制,国家积极干预外贸,鼓励出口。(二)特点1.保护的对象扩大国内高度发展起来,或正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2.保护的目的发生变化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并向国外市场进攻。3.保护的措施与手段关税与贸易条约(次要);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奖出限入措施(主要)。4.保护的阶级利益改变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二、超保护贸易主义的理论依据——外贸乘数理论凯恩斯的追随者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在国内投资乘数原理的基础上引申提出的。ΔY=ΔI·1/1-C=K·ΔI1883-19461883——1946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因开创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国民收入的增加将为投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若干倍,如果投资增加为既定量,那么国民收入的增加幅度则取决于贸易顺差的大小。ΔY=[ΔI+(ΔX-ΔM)]×1/1-C=[ΔI+(ΔX-ΔM)]×K三、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一)兴起的原因(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一)兴起的原因西欧、日本经济赶超美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市场竞争加剧石油危机致使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滞胀、衰退。(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1.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农产品、服务商品、知识产权、高级工业品金融、汇率2.限制进口的措施多样化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为主传统产品3.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变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4.贸易政策的歧视性逐渐加强5.行政部门拥有越来越大的裁量权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区域性贸易壁垒,实行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同保护贸易保护制度国家贸易壁垒6.7.8.利用WTO规则,实行贸易保护反倾销、反补贴等9.依据国内法履行国际条约美国运用“301”条款采取单边贸易制裁措施10.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主义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何区别?第五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一、战略性贸易政策二、全球竞争政策一、战略性贸易政策(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三)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四)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创始者是加拿大布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布朗德和斯潘赛(JamesBrander&BarbaraSpencer)。80年代初,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的《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Helpmanandkrugman,1985)是形成的标志。(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指一国政府为了增强国家竞争力,对某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业采取鼓励产品出口或限制产品进口,以达到改善国家竞争优势目的的贸易政策。(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规模经济理论外部经济理论原因:由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市场处于一个“次优”的境地。措施:生产补贴、出口补贴、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目的: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三)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1.战略性进口关税2.战略性出口补贴1.战略性进口关税(1)为了减少对外支付(2)迫使外国厂商向本国厂商让渡市场份额2.战略性出口补贴政府扶持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增进本国福利。空客没有补贴时的损益表ABDC00-5万元100万元100万元-5万元00生产不生产生产不生产波音公司政府对空客予以补贴时的损益表ABDC00-5万元100万元125万元20万元00生产不生产生产不生产波音公司(四)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1.在发达国家贸易实践中的应用例如:欧洲政府对空客公司135亿美元的补贴。美国对飞机、计算机40亿美元的补贴。日本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2.在发展中国家贸易实践中的应用例如:中国对汽车产业的扶持。五、全球竞争政策(一)提出的背景(二)竞争政策的涵义与目标(三)竞争政策的层次(四)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一)提出的背景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日益困难2.20世纪90年代后,诸多国际贸易争端缘于竞争政策问题(二)竞争政策的涵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