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贸易素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30年,如果说有哪一家世界500强公司还没有来到中国,那么它毫无疑问已经落后,而其竞争对手很多了。回顾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三次次浪潮:1979——1992年,主要进行商品贸易、技术贸易,进行少缺试验性直接投资;1993——2001年,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领域;2001年以后,调整与扩张并举,全而进入中国市场第一次浪潮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可口可乐公司,当时其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非常简单:通过与中粮集团合作,将可口可乐卖到中国来,但只是为了满足在中国的外国游客和已经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对可乐的需求。那时的它还完全没有奢望拥有今天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著名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成功地运用了技术秘密来保护自己的产品。尽管对于“可口可乐”饮料,全世界几乎是家喻户晓,而可口可乐的产品配方历经数十年,对外界仍是一个谜,可口可乐公司对外许可生产过程中,对其配方采用半成品保护,即不提供生产技术和配方,只提供浓缩的原浆让被许可方配成可口可乐成品。但笔者认为,配方得以保护的原因还在于可口可乐公司将技术秘密结合了商标专用权保护。在巨大的商业价值诱惑下,相信已有无数的人试图破获可口可乐的配方,或者有人曾经已经找到一个配比,但这毫无意义,只要权利人不主动承认,配方永远都是秘密的,因为即使你能生产一个类似于可口可乐的饮料,甚至你认为比可口可乐更好喝,也不可能是可口可乐,而只能是“百事可乐”或其它什么。转移步伐加快,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的技术引进规模持续扩大,进而带动了我国技术引进的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我国共签订技术引进合6072份,合同总金额为173.89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了55.%7和91.3%其中,外资企业对外签订技术引进合同3471项,合同金额134.85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数和合同金额的57.k20和77.k50,而国有企业的这两项比值仅为28.7%和17.8%。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索尼、惠普、三星、飞利浦等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投资的跨国公司都相继从母公司引进了大量技术。其中,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高达40多亿美元的技术许可证协议,仅这一技术合同的金额就占当年我国技术引进总金额的近1/4。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分工地位的提高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跨国公司掀起了在我国进行研发投入(R&D)投资的高潮。微软、摩托罗拉、英特尔、诺基亚、爱立信、松下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相继在我国成立了研发中心或宣布了大型的研究开发投资计划。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己达400多家。从研发机构的行业构成来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活动主要涉及信息技术、商务技术、化工、医药、汽车、家电等行业。一项调查显示,电子信息业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1.%3。跨国公司在我国研发机构的这种行业分布格局与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行业特征基本一致,同时也与我国各行业的人才储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有直接的关系。现阶段,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研发活动仍侧重于适应型和专用技术的开发方面,其根本目的在于直接面对中国市场、招募优秀科技人才一、寻求研发资源等,但也己经有部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与其全球创新体系紧密结合。如通用电气公司在上海的研发中心不仅从事本土化的研发活动,而且更多的是为公司总部及其他海外分公司提供创新成果。总体来看,这些研发中心的建立及其技术开发活动有助于提高我国产业技术的整体水平,但也将进一步拉大内外资企业之间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的差距。引进先进技术,始终是我国政府和企业同跨国公司合作的重要目标。与一般外资投资者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不同。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多为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项目。这些项目带来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工艺或设备。—填补了我国的技术空白。在我国或者不能生产,或者技术尚未过关的技术、工艺或设备,往往是跨国公司的拳头产品。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生产的使用溴化锂作为冷媒的大型吸收式制冷机,是三洋在全世界领先的无污染大型制冷设备。我国从1966年开始研制这种空调设备。由于设计、原材料工艺等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蚀、冷量衰减和寿命短三大问题。三洋公司与大连冷冻机厂合资共同生产这种制冷设备,是三洋公司第一次在日本以外转让技术进行生产。过去该公司只向欧美等国家销售过产品,从未向海外转让过技术。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华设有30家企业,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多数用于我国能源等基础工业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而且其中许多产品都是填补我国技术空白的。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计算断层扫描仪(Cr),过去我国不能生产,全靠从国外进口。—加快了我国的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少行业通过引进技术,已经能够生产许多过去不能生产的产品,如彩电、洗衣机、空调器等耐用消费品。合肥荣事达公司是著名的家电厂家。其生产的洗衣机在国内有很大这种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是三洋公司九十年代新产品。它应用了九十年代国际最新技术,设置了超大不锈钢脱水桶,抗菌涡轮,自动洗涤剂指示器及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等先进技术装置。这些新装置新技术加上新工艺,使该公司洗衣机品质上了新档次。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确实带来了整体的技术转移,使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可否认,我国的大多企业得到的只是一些成型化、标准化的技术,有的甚至还是发达国家已过时、淘汰的技术,实际应用还遇到了种种困难_目前我国机械、电子、石化和汽车四大支柱工业总体技术水平仍比工业发达国家至少要落后15~20年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在我国难以得到充分实现,不仅是由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特征决定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归结于我国技术引进体制的不完善及吸收、消化技术的能力相对落后按跨国公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技术转移梯度规律,跨国公司为了保持技术垄断优势,向我国转让的技术一般都是已同具有高市场价值的其它发达国家转让过的处于成熟期的标准化技术且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具有强烈的内部化偏好,即便是为了战略竞争的需要将其最先进的技术移入中国.也会将其牢牢控制在它全资子公司内部.采取如:母公司研制技术、子公司生产制造,控制技术人员流动,监控技术操作等手段防止先进技术在我国的迅速扩散在向中国的合资企业转让一般性常规技术的同时.也常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提高股权比例,控制技术及合资企业,以达到其获取垄断价值,占领中国市场的目的。瑞士讯达在对中讯公司进行技术转移时.就在时间上采取了两步战略:1996年4月之前中讯只是瑞士讯达的一个分公司,因此在技术转移上较为谨慎,转移技术的生命周期一般落后于欧洲市场两年左右;而在1996年4月对其增资扩股后,瑞士讯达才将其最先进的技术动态转移给中讯公司.并对控股公司的核心技术进行严密的控制与管理_技术贸易是我国引进技术的另一种重要方式而事实上,通过技术贸易我国更不可能从发达国家获取世界最先进的技术_一来跨国公司为了延长技术的寿命周期.保持技术垄断的持续低位,只会将已标准化技术卖给我国企业;二来我国整体技术实力水平较低,对技术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以高价买进与我国现有生产能力不适应、生产要素不配套的技术;再者,技术转让者会以各种干扰手段模糊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干中学”的知识更是难以通过技术贸易轻易获取,常常出现技术引进后却不知如何使用与维修的困境,不仅如此,技术贸易由于是直接投资的替代物,而面临具有庞大生产要素市场与销售市场的中国,跨国公司显然偏好向中国的直接投资,因此,技术贸易存在着操作可能性的问题。(1)“市场换技术”效用的有限性“市场换技术”的模式虽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先进技术,但此模式的不完善同样影响了作用的发挥。以市场换技术是我国引进技术的一种方式,然而市场与技术是不能等量的两个概念:技术是知识、方法、手段和技能的综合体,是一种无形资产,不可量化。技术转移的成功与否不能简单地根据其地理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来判断,而应从技术进步的时间、空间、效率三维来考察技术转移的有效性,看它是否能以较短的时间、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以最小投人得到最大产出效率。因此,技术转移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它无法与市场份额作当量换算:然而对中国的市场,跨国公司却可以凭其强大的技术、管理、营销优势迅速占领。结果,面对难以量化的外来技术,当我们尚无法对其产生的的效应作出评价时,国内大片市场已被占领。目前,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已经占领了我国传呼机与通讯设备市场的70%以上,国内电梯市场的60%以上被五家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占领,富土和柯达约占我国彩卷市场70%,国产乐凯仅占24%。(2)国内技术要素市场不完善导致技术引进的作用受限目前我国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R&D资金投人仅占销售收人的1.4%.远低于美国5%一6%的水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与跨国公司的实力形成较大差距;同时,国内提供技术、信息、人才培训等服务的公共场所不健全,难以引进与我国生产要素配套、与现有生产能力相符的技术,影响了技术的有效转移:即便是吸收了国外先进技术,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投入资金与技术维护人员,也只能停留在对技术的应用操作上,无法使企业在吸收、消化技术的同时,进行规模扩张与技术创新。(3)我国产权结构制约了对跨国公司技术的吸收现阶段国内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不明晰导致了国内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的非市场化、非企业化行为,引进的技术多为政府行政安排的结果: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对称及脱离实际等原因,常引进一些不适合企业配套应用的技术,导致技术设备的开机率很低且难以应用与维修。中方企业领导人短期行为的特征也注定了企业只注重短期的利润,引进标准化设备与技术进行生产操作,而没有从长远目标出发利用自身的优势、依靠自身科研能力在吸收、消化中自主创新。加速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对策技术综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在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问题上应主动出击,完善国内环境,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争取更快、更好地消化吸收国际技术,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提高我国技术引进的能力为了避免“市场换技术”的失效,对跨国公司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我们可以采取同行业同时引进多家跨国公司的策略,迫使池们之间为抢夺市场而被迫在中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并迅速扩散: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跨国公司与国际社会的天然联系及良好的国际营销网络与市场关系,逐步占领优势产品的国外市场,达到用一定的市场既换取先进的技术又换取一定国外市场的目的。完善国内技术要素市场,改善投资环境,给跨国公司以国民待遇。吸引跨国公司的最重要因素不是特殊的待遇,而是一个稳定、健全的投资环境及较强的技术科研基础能力。因此,必须加快培育我国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基础能力体系,加大基础教育资金、技术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与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推进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发展技术吸收、引进的公共机构,培训或引进高科技人才及技术管理人员;制定和健全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切实保护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法利益;采取政策导向引导跨国公司进人高、精、尖技术产业及基本建设项目加速产权体制改革,确立企业引进技术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拥有技术引进的决策权、投资权与收益权,并承担技术引进的风险,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轨道上来。政府给予资金帮助、税收优惠与政策扶持,激励企业动态引进最先进、最适用的技术并消化吸收;利用人世后一段时间的国内保护,迅速转变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自主模仿创新与开发创新,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人,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R&D的经费要达年销售额的5%以上;国家支持与鼓励大企业集团每年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集中用于共同的、关键的、前沿的、重大的科技开发任务。我国也应该积极支持和帮助国内企业集团的向外扩张,对国内具有一定品牌与技术能力的企业进行全国总动员,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对外获取技术。我国企业在具有专利技术、商标、服务、专有技术等方面一定优势时,可以考虑对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全资子公司;对本国急需的技术,可有跨国公司收购国外高新技术企业;跨国公司也可以以其技术在海外投资建立合资企业,借机吸收,笑话国外技术,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