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姓名:吕一群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彭南生20090301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作者:吕一群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相似文献(4条)1.期刊论文涂文学.TUWen-xue在沿海与内地之间:武汉对外开放的非典型性-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晚清时期,我国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影响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上属次要性和异质性的沿海城市由传统向近代转型,随着沿海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沿海城市体系的逐步形成,沿海社会与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边缘性地位不复存在,开始以一种新型的甚至主流文化的姿态对内地社会文化发生影响.汉口地处内陆又直通海洋,兼有沿海和内陆双重优势的区位格局,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充当着跳板、桥梁和中间人的角色.其早期现代化介于沿海和内陆之间,亦土亦洋,亦中亦西,传统与现代并存,城市与乡村同处,开放与封闭交织.2.学位论文刘剀晚清汉口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2007对于中国四大镇之一汉口的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对汉口的研究主要以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为主,对汉口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商品网络的形成、社会生活状况、汉口的兴起等的探讨最为多见,而从建筑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数量很少。目前已有的对汉口的建筑学方面的研究在时间段上多集中于民国以后,在研究地段上多集中于租界区域,对于汉口的晚清时间段的考察以及华界的城市空间状况的研究都被严重忽略了。而这对于汉口这样一个在晚清中国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身份是极为不相称的。因此本论文的部分研究具有填补相应学术空白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一个目的就是能够提供一个城市的研究案例。目前国内外开始了新一轮的城市史的研究。为了使这个研究更加深入,有必要建立起广泛的、涉及各个层面和类型的城市个体的基础研究。本论文就是这项基础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研究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针对马克斯·韦伯的“中华帝国静止观”以及哈佛学派所主张的“西方冲击——中国回应”模式提出质疑而提供的一个典型案例。与社会学家作出回应的方式不同,本文的落脚点还是集中在城市空间的生长和形成上,强调正是汉口的内在经济动力的影响才促进了汉口城市结构的形成。汉口决不是马克斯·韦伯定义的所谓僵硬的,由中国传统的官僚政治为主导的城市类型。汉口也决不是在西方冲击下才开始腾飞的城市进程,中国内在的经济发展动力是主导汉口城市结构的深层基础,西方的影响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是“契机”。因此,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就不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城市个体案例研究的层面。相对于宋朝开始的由商业驱动造成的城市形态的革命以及由此而来的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勃兴,汉口就是中华帝国晚期因市场因素产生乃至壮大的千百市镇中的一员,而汉口又以其巨大的经济规模和在全国贸易中的突出地位而更具有典型意义。对这个突出的典型城市的研究更是对于其他类似状况的城市研究具有对比和参考价值,对当代城市的发展也提供了有益借鉴。因此,本文的研究无论在学术意义上还是在现实意义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在研究中,本文通过图表、数据、事件、图像、文字等多方面手段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视域既有宏观的大跨度的历史和地域的考察,也有中观的城市结构体系的考察,还有微观的街道、建筑单体的考察。既有静态的城市形态研究,也有动态的宏观的城市重心变迁以及微观的城市基本生长肌理模式的研究。研究关注的焦点为汉口的城市空间。对汉口城市空间的考察贯穿在对汉口的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生活空间、宗教空间的研究当中。这些多元空间内发生的事件都会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影响和映射。因此,本论文对汉口城市空间的考察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静态的形态考察,而是将城市空间研究放置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将研究的触角伸入到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各个领域。城市本身是不同事件交织的场所,本身又会因这些事件而改变;城市容纳了各种多元的空间,又会为这些空间进行调整和适应。为此,本文将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和经济、社会、生活、宗教空间的研究紧密交织在一起,用动态的视角去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对经济空间的考察,可以看出汉口居于庞大复杂的全国性市场网络的顶端,在全国市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由此可以得出经济是汉口最为重要的城市内容的结论。通过对社会空间的考察,可以看出控制汉口经济的决定性力量是会馆。作为经济共同体的会馆在汉口的公共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汉口城市的面貌,造成了与官僚控制的城市不同的城市空间。通过对宗教空间的考察,可以发现寺庙是汉口城市中重要的空间类型。汉口寺庙的兴废更替、公共性特征及其向会馆转型的研究是本论文研究中最有特色的部分。通过对生活空间的考察,得以接触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活生生的市民百态,他们是城市空间使用的主体,他们不起眼的日常生活在微观上不断调整着城市结构,在一种无意识中促成了独特的汉口城市空间的形成。对市民生活的考察,揭示了这个城市的空间是如何被使用的,人们在这个城市是怎样生活的,从而避免了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空洞解说。通过对汉口城市防灾的研究,可以看到防灾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汉口城市空间扩张起到了保护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消除了城市内的社会冲突,并导致诸如善堂等新的建筑类型的诞生和分布。正是通过上述的工作,最后才有了本文《晚清汉口空间结构发展与形态》一章中关于汉口城市空间的一系列结论。在该章中提出了汉口有机体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探查了汉口街道结构及生成内因,论证了汉口城市空间发展重心的变迁过程和动力,推导了汉口内部空间结构生成的模式,总结了汉口城市空间的特点,分析了汉口城市公共空间的状况。这一章是对此前各种空间研究的推导和总结,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和最有价值的成果。最后,站在微观的建筑单体的发展角度对汉口的城市发展进行了直观的推演。3.期刊论文江凌.JiangLing试论清代两湖地区造纸业-出版科学2009,17(2)自汉代至明代,两湖地区的传统造纸业渐趋发展.至清代,该区域传统造纸业发展迅速,纸的生产量显著增加,尤以竹纸、土纸较为发达,纸张贸易和行销区域扩大,以汉口、沙市、襄樊,岳阳,长沙、邵阳、衡阳为交易中心,可以沿水路或公路远距离运销.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机器造纸业的传入,两湖地区的大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造纸组织形式和一定规模的机械化造纸工厂.4.学位论文黄益军从《申报》看晚清上海城市娱乐业的发展(1872-1911)2007本文以1872-1911年的《申报》.作为研究的基本资料,对晚清上海城市及娱乐业发展概况进行归纳概括,分析了晚清上海城市娱乐业发展的原因,并具体从娱乐方式、娱乐设施、娱乐理念三个层面对上海城市娱乐业的发展进行阐释,描述了晚清上海城市中心娱乐区的形成、变迁,同时选取晚清时期另一个重要的口岸城市——汉口,与上海进行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可比性、各自城市娱乐业的发展特征,最后得出结论。本文的余论部分分析了上海城市娱乐业的影响力,并以《申报》为例,探讨大众传媒与城市娱乐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本文初步勾勒出晚清上海城市娱乐业的面貌,尽可能较为完整地展现其发展脉络和总体特征,以期从社会生活层面对中国城市近代化历程作一粗浅探索。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5521815c-c425-4932-bcbe-9e1700d65b6b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2日

1 / 18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