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对策内容提要“贸易条件”是一国商品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它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一国贸易获利程度的高低,而且可以反映一国出口竞争力的优劣,它可以为政府制定贸易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所以每个国家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趋势。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对外贸易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趋势。本文针对这些变化以及其影响因素作以深入探讨,并为应对贸易条件的变化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以解决我国贸易条件所面临的问题,改善对外贸易条件。关键词:对外贸易条件变化影响因素对策Abstract“TermsofForeignTrade”aretheratesbetweentheexportpriceandtheimportpriceofgoodsforacountry.Thechangesofthemcannotonlyreflectthelevelofacountry’stradeprofits,butalsothelevelofacountry’scompetitivepowerofexport,Theycanofferthegovernmenttheimportantreferencestomaketradepolicies.Sowhenrunningtheforeigntrade,everycountryshouldpaymoreattentiontothechangesandthetrendsofthetradeterms.Thisarticlewilldiscussthesechangesandtheirimpactingfactors,andalsogivesomeadvicestosolvetheproblemsoftradetermsandamelioratethem.Keywords:termsofforeigntradechangesimpactingfactorsadivces目录一、对外贸易条件内涵………………………………………………………………………………1二、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的变化………………………………………………………………………1三、我国对外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2(一)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了增量不增价甚至跌价的现象………………………………………2(二)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策略的实施………………………………2(三)关税“虚保护”现象严重,关税水平“名不符实”,阻碍贸易条件的改善…………3(四)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中介咨询机构建设不完善,未起到应有的作用………3(五)中国出口促进政策的不完善性……………………………………………………………3(六)中美通货膨胀率变化和人民币汇率制度…………………………………………………4四、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的对策建议……………………………………………………………4(一)进行贸易战略调整…………………………………………………………………………4(二)寻找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结合点,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功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5(三)完善人大立法,加强政府执法,健全市场经济中各种组织制度,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6(四)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适当扩大人民币浮动幅度………………………………………7参考文献………………………………………………………………………………………………71科学把握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对策一、对外贸易条件内涵贸易条件(TermsofTrade)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它是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其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即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视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基期比率(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贸易条件改善,交易效益提高;如小于基期比率(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贸易条件恶化,交换效益下降。贸易条件就一国对外贸易而言,即对外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在通常情况下,贸易条件是以价格指数来表示的,叫做贸易价格指数。若指数上升,意味着一国的交换比价上升,其贸易条件有利或称贸易条件改善,该国的贸易利益将随之增大;若指数下降,意味着一国的交换比价下降,其贸易条件不利或称贸易条件恶化,则该国的贸易利益也随之减小。因此贸易条件已经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国出口竞争力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我国必须注重贸易条件的变化以及其趋势。二、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这带动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据近年海关方面的统计,我国对外贸易额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更加迅猛,每年都以30%-40%的速度增长。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5100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2003年,比上年增长37%,达到851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4大贸易国;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德的全球第3大贸易国;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28.4%,进口增长17.6%,外贸总额在全球排名稳居第三位。但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条件也出现了值得关注与思考的新变化,面临着恶化的新困境。我国贸易条件出现的是一种先升后降的形式,总体是一种恶化的趋势,这可以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作以分析。首先,从国内的角度来看,我国贸易有两种“下降”。一是贸易价格指数近年来都出现了下降趋势。如商务部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进出口价格指数而编制的中国贸易条件指数报告指出,从1995年到2000年,以1995年为基期的中国整体贸易条件指数下降13%。根据海关总署统计的《中国对外贸易指数》中国出口品和进口品价格指数,我国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从1998年到2003年下降了14.2%,造成的负面收入效应在2000年至2003年相当于当年GDP的1%—1.2%1。根据海关总署统计的《中国对外贸易指数》(2003年)中的中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将1993年以外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氛围两个阶段: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三季度,对外贸易条件指数上升(从103.4上升为112.6),对外贸易条件改善;从1997年第三季度到2002年第二季度,对外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二是中国出口数量增加,但是出口的收益却在下降。香港某家刊物对我国180多种商品的出口价格调查显示:120多种上片的出口价格比应有的价格低20%,造成1996年我国损失约42亿美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季崇威先生认为,我帼1理智看待中国贸易条件变化,中国工商时报、财经时报,2004.2.192出口商品递加竞销造成的损失每年约100亿美元以上,其中以过低的价格通过香港进行的转口贸易损失就达到40多亿美元。而根据加拿大Montreal市场研究公司计算,1996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下降15%,按此数据计算2001年中国出口额实际减少近400亿美元1。其次,从与其他国家比较的角度来看,根据日本贸易组织官方的统计,2002年与日本的对话出口价格比1990年上升了3.0%,对华进口价格下降了18.4%。而日本对华贸易条件指数上升了26.2%。2002年来自中国的进出口价格如果按1990年时的价格计算,出口额与实际相比要少0.2万亿日元,而从中国的进口额则比实际要多1.7万亿日元2。三、我国对外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了增量不增价甚至跌价的现象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大幅增加,特别是服装、玩具、机电、鞋类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不断扩大,已具有了影响世界价格的能力。虽然在世界市场上已到处可见“MadeinChina”的标签,这引起不少发达国家的恐慌,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却极为不利:它不仅使我国贸易利益因受到各种市场准入限制、反倾销制裁等而受损,而且进一步导致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从一般贸易上看,我国出口的产品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这些产品大都已经进入产品成熟期,市场上供大于求,这势必导致激烈的竞争。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产品技术更新能力薄弱、品牌核心价值低、同质性替代性强等等,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要采取了价格竞争的手段。特别是在进军国际市场时,盲目出口,竞相压价,以致“价格战”销烟四起,出口上的增量不增价的现象就普遍出现了。以2003年为例,在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中,蔬菜、干豆、煤、丝织物、无线电话机、录象机放象机等产品的数量增长比例,均明显超过了金额的增长比例,虽然这些产品价格的变动受到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每年受影响的产品种类也不同,但从整体上看来,其贸易条件恶化倾向十分明显。从加工贸易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国资本、企业不断涌入,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急剧上升,2003年达到47.55%,这种格局必然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它推动了我国出口数量的急剧攀升。特别是外资企业,由于其产品大都返销国际市场,随着外资企业加工贸易比重越来越大,出口量的增长势必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由于在目前的国际一体化分工体系中,我国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或末端,我国企业和外资企业都着眼于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赚取加工装配环节的效益,因而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很难在出口价格上得到提升,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出口增量不增价的现象。(二)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策略的实施转移价格,指跨国公司从全球战略出发,为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母公司与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贸易、提供商品或劳务时所规定的价格。对目前在我国投资的外国企业来说,为了达到减轻所得税负、转移资金和利润、逃避管制等目的,它们往往采取高价进口中间产品、原材料、机器设备而低价出口制成品的策略。对于同种商品,我国企业的出口价格往往高于外企的出口价格,即使不考虑国家对出口实施的退税等支持措施,而把劳动生产率差异、技术水平差距等因素考虑在内,外企的出口价格水平也明显偏低。据统计,1992年除纺织、服装、丝绸三行业外的三资企业的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上的商品,有350种存在低出现象。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进口品的价格却降低了出口品的价格,在外资企业进出口比重已经达到55.5%的情况下,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三)关税“虚保护”现象严重,关税水平“名不符实”,阻碍贸易条件的改善虽然我国自1994年以来进行了系统的关税体制改革,对进出口税率做出大幅调整,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关税税率已下调至目前的10.4%,但是,我国关税的实际征收率明显低11国际商报,2003.2.1522关志雄,中国的崛起有助于日本贸易条件的改善,于名义征收率。1994-2002年期间,在关税平均水平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实际征收率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只占到平均名义关税税率的7.5-30.7%。可见,关税并未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更为甚者,令我国背负了“高关税、高壁垒”的骂名。这种“虚保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关税结构的不合理引起的,而走私的猖獗、有关部门的腐败也使我国关税形同虚设。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占了将近一半,因而对一些原材料、机器设备、中间产品进口所规定的高额征税,必然导致进口的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