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贸易理论解决的主要问题二、国际贸易理论流派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3个基本问题: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个国家是基于什么样的动力或者利益来参与国际贸易的;国际贸易的结构: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之间是如何确定生产结构与分工模式的;国际贸易的结果:国际贸易能否给参与国带来经济利益。国际贸易理论分为两大流派: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流派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1.绝对成本理论2.比较成本理论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4.里昂惕夫悖论1.重商主义理论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3.外贸乘数理论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TheoryofAbsolute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要素禀赋理论FactorEndowmentTheory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Paradox绝对成本说(TheoryofAbsoluteCost),又称绝对优势理论(TheoryofAbsoluteAdvantage),该理论是最早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WealthofNations)),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AdamSmith1723-1790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是指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别国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该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少,则该国就具有生产该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各国间的贸易是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将其资源集中用于生产并出口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则各国的资源都能够被最有效地利用,每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的。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限制自由贸易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14绝对优势理论:例证英国葡萄牙8127142424122828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结果对双方都有利。酒毛呢英分工前:社会总产量=22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8葡分工前:社会总产量=19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4〉〉例1:中国和美国用等量劳动(100单位劳动)生产的两种商品,每种产品各需投入50单位劳动,其具体产量如下:大米(吨)小麦(吨)中国5025美国4050假如世界上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为1大米:1小麦,分工和贸易将如何进行呢?步骤一:判断两国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用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表示大米(Q/L)小麦(Q/L)中国10.5美国0.81∨∧结论:中国在大米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步骤二:开展国际分工大米(吨)小麦(吨)中国100美国100步骤三:进行国际交换分工前分工后大米(吨)小麦(吨)总量中国502575美国405090大米(吨)小麦(吨)总量中国5050100美国5050100步骤四:确定贸易得益社会总产量:200—165=35中国的贸易得益:50—25=25小麦美国的贸易得益:50—40=10大米结论:中国的贸易得益大于美国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与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如果英国在毛呢和酒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而葡萄牙则都处于绝对劣势,英、葡之间会不会发生贸易?如果两国发生贸易,葡萄牙能否从贸易中获益?贸易利益从何而来?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这些问题。大卫·李嘉图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生于英国犹太族大资产阶级家庭。14岁他就结束了正规教育并到他父亲的交易所从事证券交易活动。1793年,他独立经营交易所业务,到1797年即成为大富翁。此后,他把主要精力转向研究自然科学。1799年他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引起了对经济学的兴趣,并于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被誉为继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经济学巨著。1819年他被选为下院议员。他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主张修改选举法。DavidRicardo1772-1823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而另一国家则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发生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17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是指一国生产所有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另一国家,即所有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产品而言,就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势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或称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其核心内容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Oftwointerestschoosethemore,whileoftwoevilschoosetheless。比较优势理论:例证英国葡萄牙酒毛呢13121411142424122828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结果对双方都有利。英分工前:社会总产量=27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8葡分工前:社会总产量=23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4〉〉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就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和齐威王各自把自己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田忌的上、中、下三匹马,每个等级的马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垒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上和中马对垒齐王的中和下马,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1879-19591899-1979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cher)发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俄林(Ohlin)在其老师发表的文章基础上,著书《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二人创建的理论简称“H-O理论”。生产要素(Factorof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指一国(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判断一国要素禀赋的主要方法有物质定义法和价格定义法。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的比例大小,如果某种要素投入比例较大,则称该要素密集程度高。如何确定一国何种要素相对丰裕,何种要素相对稀缺?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稀缺。要素禀赋的物质定义法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要素禀赋为K/L。若(K/L)乙>(K/L)甲,则乙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甲国则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部分国家(地区)的要素禀赋国家(地区)资本/劳动资本/土地劳动/土地澳大利亚7415.567.20.009加拿大10583.1198.00.019日本3358.55286.51.574香港1368.590739.166.304美国10260.91058.60.103[美]DominickSalvatore要素禀赋的价格定义法如果一国的劳动力价格为w(即工资),资本的价格为r(即利息),则其要素禀赋用相对工资来表示为:w/r。如果(w/r)乙<(w/r)甲,则?如何确定不同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假定生产两种产品S和C,其中,1S=16K+4L(生产1单位S需要投入16单位资本和4单位劳动)1C=6K+2L(K/L)S=4(K/L)C=3(K/L)S>(K/L)C说明S是资本密集型产品,C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习题解答产生国际贸易商品国际价格不同生产成本不同生产要素价格不同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资本密集型产品(汽车)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汽车)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品)中国(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美国(劳动力稀缺资本丰富)两国间商品、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进口出口进口出口纺织品价格(低)汽车价格(高)汽车价格(低)工资(低)工资(高)利息(高)利息(低)纺织品价格(高)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大量使用其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大量使用其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这种贸易模式将使参与国的福利都得到改善。要素禀赋理论:例证萨缪尔森在《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1948)一文中,在H-O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定理)。保罗·萨缪尔森(Paul.Anthony.Samuelson)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哈佛大学硕士(1936)哈佛大学博士(1941)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已再版17次,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184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之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传统微观“新古典综合派”20世纪40年代,保罗·萨缪尔森(PaluaASamuelson)用数学方式演绎了H-O模型,被称为H-O-S模型。其主要结论:其一,各国利用其相对丰裕的要素进行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其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行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其二,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异,即各国间的商品价格不同;其三,贸易将导致各国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A国(K丰裕)商品X商品Y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出口X进口Y扩大X生产减少Y生产要素投入增加释放要素需求较多的K需求较少的L供给较少的K供给较多的LK价格上升L价格下降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B国(L丰裕)商品X商品Y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进口X出口Y减少X生产扩大Y生产释放要素要素投入增加供给较多的K供给较少的L需求较少的K需求较多的LK价格下降L价格上升由于资本变得相对越来越昂贵,劳动变得相对越来越便宜,所以每个部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要素使用比例,增加劳动雇佣来替代部分资本,进而降低资本-劳动比率。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资本-劳动比率却下降,则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提高,资本的实际报酬上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降低,劳动的实际报酬下降。问:为什么相对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是“自由贸易者”,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喜欢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会使相对丰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