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西方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当代国际贸易理论阶段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二、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四、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者认定,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一国的金银货币拥有量的大小,反映了该国的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多地获取金银货币呢?重商主义者认为,除了开采金银矿藏外,只有发展对外贸易,才是增加一国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因此,所谓重商主义,实际上是重国际贸易主义。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要通过对外贸易来积累金银货币财富,就必须保持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者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首创了国际贸易收支差额理论,并着重分析了这个问题。重商主义者认为,在金属货币时代,只有发生贸易顺差,才能使外国的金银财富流入国内。他们还认为,只有通过对外贸易使金银货币发生净流入,才算是获得了贸易利益。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大约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阶段。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把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视为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思想。认为政府应该采取行政手段,直接控制货币的流动,禁止货币流出。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反对政府限制货币输出,对方国家会采取对等措施进行报复,使本国贸易减少甚至消失,最终无法实现货币积累的目的。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1.财富的定义。---金银、货币。2.贸易顺差。---多卖、少买。3.政府干预。---奖出、限入。重商主义的论点是否正确?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只有通过对外贸易使金银货币发生净流入,才算是获得了贸易利益?重商主义的学说是建立在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错误看法基础上的。它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认为开展对外贸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而通过对外贸易,并不能使双方互利,一方之所得必然是另一方之所失。因此,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也必然是以损人利已为目的的奖出限入。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财政思想重于经济思想,一心只想着通过对外贸易积累货币财富。这是重商主义者只注重考察流通领域而忽略生产领域所必然出现的现象。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评1.财富的定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道: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该国国民每年所消费的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这些必需品和便利品,要么是这些劳动的直接产物,要么用这些产物向它国去换取。2.贸易顺差----一国想要长期保持贸易顺差是枉费心机。3.政府干预----看不见的手(自由竞争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斯密认为,进行对外贸易的国家可以得到两种利益:即输出本国不需要的剩余产品和输入本国所需要的其他商品,从而使通商各国都能获得莫大利益。因此,对外贸易的目的,不在于求得顺差,金银货币的输入不是一国进行对外贸易的主要利益,更非唯一利益。对外贸易可使国家致富,但致富不在于货币,而在于用货币进行的购买。商品除了交换货币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而货币除了购买商品以外,一无所用。因此,企业通过金银的输入来增加财富的想法是荒谬的。斯密站在产业资本的立场上批判重商主义,将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对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问题提出了新观点。一、绝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国富论》中适应英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解释国际贸易分工基础的理论。斯密的绝对成本说是建立在他的分工学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分工能提高效率,改进技术,增加生产总量。例如:没有分工,一个人最多一天制20枚针,甚至一枚也造不出。如果有了分工,10人一天能制48000枚针,效率提高近百倍。因此,每个人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获得分工的好处。绝对成本理论斯密用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来说明国际贸易。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那对交换双方都有利。裁缝不必自己做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也不必自己缝衣服,而向裁缝买衣服。每个人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相互交换,那是有利的。国际贸易也是如此。绝对成本理论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一国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一国的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禀赋的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二是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这是通过训练、教育而后天获得的优势。一国如果拥有其中的一种优势,那么这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就会高于他国,生产成本就会绝对地低于他国。绝对优势贸易模型一、理论前提:象其他所有的经济分析一样,在研究国际贸易时,经济学家也常常将许多不存在直接关系和并不重要的变量假设为不变,并将不直接影响分析的其他条件尽可能地简化。绝对优势贸易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5.规模报酬不变。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7.无运输成本。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根据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或有“绝对劣势”)的产品。那么,怎样确定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来表示,其中Qj是产量,L是劳动投入。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表示。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量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LQjjLjQLa绝对成本和绝对利益呢绒酒英国100120葡萄牙11080首先,按绝对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产量。分工前分工后呢绒22·2酒22·375其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假定交换比例为1:1,再假定英国用一半呢绒与葡萄牙交换酒,那么,分工前分工后英国1呢绒、1酒1·1呢绒、1·1酒葡萄牙1呢绒、1酒1·1呢绒、1·275酒再次,如果两国维持分工前的消费水平不变,英国只需用100人生产的一单位呢绒与葡萄牙交换自己需要的单位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一年的劳动。葡萄牙只要用80人生产的一单位酒与英国换回自己需要的一单位呢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30人一年的劳动。绝对利益论的简评:贡献:“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可以说,斯密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缺陷: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很大,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有些国家比较先进发达,有可能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可能不具有任何生产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但是贸易仍然在这两种国家之间发生,而斯密的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二、比较成本理论在所有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自其创立的一百多年来,它一直被西方国际经济学界奉为经典,并成为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发展的主线。即使在当代,它也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起点。比较优势的衡量或决定的方法:相对劳动生产率(高的就具有比较优势)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B的劳动生产率相对成本(低的具有比较优势)产品A的相对成本=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单位B的要素投入量比较成本理论呢绒酒英国100120葡萄牙9080机会成本、相对价格定义英国:多生产1单位酒的机会成本为1.2单位的呢绒;多生产1单位呢绒的机会成本为0.83相对价格1呢绒:0·83酒;1酒:1·2呢绒葡:多生产1单位酒的机会成本为0.9单位的呢绒;多生产1单位呢绒的机会成本为1.125单位的酒相对价格1呢绒:1·125酒;1酒:0·9呢绒相对成本差变成了绝对价格差!按照李嘉图的思想,葡萄牙应两优择重,放弃生产成本比英国优势较少的呢绒,专门生产酒,并拿它向英国出口,换取呢绒。英国则应两劣取轻,放弃生产成本比葡萄牙劣势较多的酒,专门生产呢绒,并向葡萄牙出口呢绒以换取酒的进口。这样对双方都会是有利的。比较成本是对各国产品的成本作相对的比较,这是比较成本思想的精髓。首先,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产量。分工前分工后呢绒22·2酒22·125其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假定交换比例为1:1,再假定英国用一半呢绒与葡萄牙交换酒,那么,分工前分工后英国1呢绒、1酒1·1呢绒、1·1酒葡萄牙1呢绒、1酒1·1呢绒、1·025酒再次,假定英国和葡萄牙对呢绒和酒的消费需求不变,在存在国际贸易分工的情况下,英国只需用100人生产的1单位呢绒与葡萄牙换回自己需要的1单位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一年的劳动。葡萄牙只要用80人生产的1单位酒与英国换回自己所需要的1单位的呢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10人一年的劳动。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1、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李嘉图: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资本和劳动用于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这种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地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在一起。使国际贸易最自由的政策,是最明智最稳妥的政策。对国际贸易进行任何限制,所限制的不是别国的利益,而是自己国家的利益。如果让贸易在其富有活力的原则下寻找其前进的道路,那准会使贸易在差不多漫无止境的情况下增长。比较成本说将自由贸易的领域推广到各种类型的经济水平各异的国家的更宽范围,从而论证了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性和合理性。也正因为如此,比较成本说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主线。2、说明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国内市场:绝对成本,绝对竞争;国际市场:相对成本,相对竞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可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而不致淘汰。这为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3、说明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等价是具体的交换比例,互利≠等价。互利是面的概念,等价是点的概念。比较成本理论的局限性(一)所依赖的前提条件过于严格(所谓九大假定)①两种产品两个国家模型(2×2模型);②坚持劳动价值论,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③生产是在成本不变情况下进行(无规模经济);④没有运输费用;⑤国内生产要素充分自由流动,而国际间不能,生产要素充分就业;⑥产品市场完全竞争;⑦收入分配不因分工、自由贸易而有变化;⑧物物交换;⑨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静态的。(二)把多变的经济形态抽象成静止的状态,忽视了动态分析主张按当前的比较成本格局进行分工,而没有看到比较成本、比较优势是可变的(排除了经济发展、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动态因素对比较优势产生的影响)。他是从一定时点的国际比较生产力结构出发论证贸易的可能性,是一种静态均衡理论。有的学者认为这几乎是一个先进国家的学者规劝后进国家加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学说:你们国家虽然一切都落后,但你们也能从贸易中获益。因此,你们加入进来吧,经济结构的改进没有必要。(三)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