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贸易政策与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制定和实行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国际贸易政策(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总政策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国别或地区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与构成(二)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三)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性质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国家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国际贸易政策保护本国市场获取良好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发展积累资金国际贸易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三国际贸易政策类型国际贸易政策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取消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国际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国际贸易政策国际分工理论•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规模经济产品周期产业内贸易等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第二节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国际贸易政策一、早期货币差额论1.产生背景保护贸易理论15-17世纪,商业资本发达,封建自然经济加速瓦解,工场手工业产生,信贷事业发展,社会财富的中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2.货币差额论及其代表人物保护贸易理论货币差额论货币-金银是唯一的财富,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减少本国货币,减少财富.代表人物:威廉.斯塔福主要观点:多输入,少输出,最好不输入,禁止货币出口.保护贸易理论贸易差额论是指通过对外贸易的出口大于进口,从中取得顺差,以增加货币流入量。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主要观点: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奖出限入”。二、晚期贸易差额论特点保护贸易理论①在金钱货币上,允许输出,但要从事海外贸易;②在对外贸易上,增加出口,扩大顺差。禁止货币输出外国商人出售货物所得货币须购买当地商品1.货币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三、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2.奖出限入政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用制成品替代原料出口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津贴出口退税反对奢侈品、制成品进口免税进口原材料国际贸易政策3.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高薪聘请外国工匠向工场手工业者发放贷款禁止本国熟练技工输出禁止本国机器设备输出鼓励增加人口国际贸易政策四、意义及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欧洲各国工业生产的发展;2.重商主义的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重商主义提出的许多重要概念,为后人研究贸易理论与政策打下了基础。保护贸易理论意义局限性把经济活动局限于流通领域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错误的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资源保护贸易理论第三节自由贸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管理贸易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始于经济最发达的英国,其他国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开始接受并实施自由贸易。1、背景2、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能够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1.关税水平明显降低;2.贸易集团化内部逐步取消关税;3.优惠关税待遇;4.普惠制;5.发达国家主动放宽进口数量限制,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一)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国际贸易政策二、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1.美国是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2.经济基础雄厚3.反映垄断资本利益4.通过关贸总协定在世界范围实行5.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政策(二)特点(3)货物上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一致。(2)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超过集团外的贸易自由化。(1)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6、贸易自由化发展很不平衡:国际贸易政策三、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管理贸易(一)管理贸易的含义与产生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制度.保护贸易理论①不同于自由贸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竞争.②不同于保护贸易,兼顾贸易伙伴的经济利益.1.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变化2.各国经济依赖加强3.发达国家竞争优势不平衡4.地区经济贸易集团的发展5.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要求国际贸易政策(二)产生背景6.世界环保意识加强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实践博弈论(“对策论”):研究不同利益决策者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时如何决策以及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保护贸易理论(三)管理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负和博弈零和博弈正和博弈应用于管理贸易1.通过国际会议进行意向性管理;2.通过条约、协定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3.通过多边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贸易关系进行管理;4.通过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商品(四)实现的机制和途径保护贸易理论5、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6、通过双边协定协调双边关系第三节保护贸易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一)产生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开始对外扩张;美德刚开始工业化进程,为保护本国工业,赶超英国,于19世纪推行严厉的保护贸易政策。P73幼稚产业保护论保护贸易理论提出者:汉密尔顿发展者:李斯特(二)理论依据1、历史背景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作品1827:《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41:《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37:《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保护贸易理论2、基本思想内容(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1.认为“比较成本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2.认为古典学说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保护贸易理论1.幼稚工业需要保护;2.保护有一定的条件和时间;3.无强有力国外竞争者的工业不需保护;4.农业不需要保护。(2)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理论1.对进口产品使用关税手段递增关税的方法差别税率的方法(3)保护手段的运用保护贸易理论对机器制造业采取免税或减税对奢侈品工业采取最低程度的保护重点保护一般生活消费品工业2.利用关税政策发展本国工业保护贸易理论3、意义与局限性(一)意义1.历史作用2.现实意义保护贸易理论(二)局限性保护贸易理论1.对保护对象的选择未作深入分析。2.对保护手段的选择违背了特效法则。(一)超保护贸易政策(侵略性贸易政策)主张以高度发达的工业或出现衰落的夕阳工业及垄断资本的利益为保护对象,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实施进攻性扩张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1、超贸易保护政策产生背景19世纪90年代—二战之前:资本主义垄断前期,资本对市场争夺日益激烈。国际贸易政策美国:1930.5.19美国会通过《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国际贸易政策2、超贸易保护政策表现提高了75种农产品、925种工业品关税农产品关税从20%提高到34%关税总水平从33%提高到40%国际贸易政策打击最大的出口商品:--英法日:丝棉毛织品--法国:化学制品--瑞士:钟表--比利时:水泥、玻璃--加拿大:木材国际贸易政策1.保护对象扩大2.保护目的改变3.转入进攻性4.保护阶级利益改变5.保护措施多样化6.组成货币集团3、政策特点保护贸易理论(二)超保护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用以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领先地位。1、投资乘数与外贸乘数保护贸易理论总需求函数应为:Y=C+I+G+(X–M)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表示:C消费=a自发消费+bY引致消费保护贸易理论C=300+0.75Y此式代入上式得:Y=a+bY+I+G+(X–M)Y–bY=a+I+G+(X–M)Y(1–b)=a+I+G+(X–M)Y=(1/1-b)[a+I+G+(X–M)]乘数保护贸易理论投资变动的乘数过程(亿元)保护贸易理论反应的轮次初始投资数量国民产出增量增量计算过程110101×10=102—80.8×10=83—6.40.82×10=6.44—5.120.83×10=5.12…—……合计105011-0.8______×10乘数:当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经济变量成倍地变化时,这个倍数就称为“乘数”。乘数K=1/1-边际消费倾向保护贸易理论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1)意义对外贸易顺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就业。保护贸易理论ΔY=[ΔI+(ΔX-ΔM)]×K(2)局限性b、贸易顺差引起的国内价格上升与出口持续增加产生矛盾;c、各个国家贸易顺差与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矛盾.a、贸易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的矛盾;保护贸易理论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供应国的“自动”出口限制“有秩序的销售安排”政府补贴非关税措施或“灰色”区域措施国际贸易政策(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代表性政策“自动”出口限制:又称“自愿”出口限制,指出口方在进口缔约方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地”规定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对该国出口的数量限制。有单方面自动出口限制和协定自动出口限制两种方式。前一种由出口国单方面实行出口配额制;后一种在出口国采取出口数量限制的同时进口国通过海关统计进行监督。国际贸易政策“有秩序的销售安排”:指进口国与出口国就有关商品所作的在数量上实行控制的安排。通常先由各进口国与出口国进行多边谈判,商定若干原则,然后再按此原则逐个分别进行谈判,达成双边的自动限制协议,即出口国“自愿”限制其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国的出口量,以避免在进口国市场上引起扰乱。国际贸易政策“灰色”区域措施:是指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没有明确法律地位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其实质就是利用国际贸易规则中的漏洞采用的变通或回避措施。国际贸易政策1、被保护商品不断增加。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3、非关税措施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4、非关税措施的歧视性增加(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特点1.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2.保护措施扭曲了贸易流向(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3.贸易限制推动价格上涨4.新贸易保护主义使发达国家付出了巨大代价5.新贸易保护主义伤害了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国际贸易政策(1)受限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是那些成本最低的国家和地区(2)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成为进口国同类产品生产厂商的“价格保护伞”四、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两种战略外向性发展战略内向性发展战略国际贸易政策(一)政策特点两种政策进口替代政策出口导向政策保护贸易理论1、历史背景P83(二)理论依据:中心—外围论代表人物:辛格、普雷维什、缪尔达尔保护贸易理论“辛—普—缪论证”(1)中心—外围地带的划分2、中心—外围论的基本思想内容二极中心:发达国家外围:不发达国家保护贸易理论(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3.中心和外围工会的作用不同。保护贸易理论2.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1.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利益分配不均;贸易条件N=(Px/Pm)×100%反映价格水平在两个不同时期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价格指数:保护贸易理论发展中国家应该集中更多的资源扩大其现代化工业,把较少的资源用于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即。(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进口替代政策。保护贸易理论3、意义及局限性保护贸易理论第五节战略贸易一、历史背景创始者—布朗德斯潘塞保护贸易理论二、战略性贸易论的含义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谋取规模经济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目的)。保护贸易理论市场结构类型1.完全竞争2.垄断3.垄断竞争4.寡头(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