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保护贸易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保护贸易理论•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说•对外贸易战略5.1保护关税说•汉密尔顿简介•保护关税说提出的背景•基本观点•评价1、汉密尔顿(1757-1804),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宪法的起草人之一,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1791年向国会递交《关于制造业的报告》2、保护关税说提出的背景1776年,美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之后,在经济政策上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工业;二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继续向欧洲输出小麦、棉花、烟草、木材等以换取工业制成品。前者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反映南方种植园主的要求。汉密尔顿代表的是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他提出,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于维护美国经济和政治的独立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不但不能使国家富强,而且很难保住其独立地位。美国的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难以与起步较早的欧洲国家相抗衡。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虽然可以获得一时的利益,但不利于国内工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他主张采取高关说政策保护新生的美国工业,借助美国广阔的国内市场促进本国工业成长、壮大。3、保护关税说的基本观点:•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利益关系重大发展制造业可以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社会分工、扩大就业,吸引移民流入,加速国土开发,提供创新机会;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不但不能使国家富强,而且很难保住其独立地位。•美国工业起步较晚,难以同英、法竞争美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难以同先发展的工业国家进行竞争。因此,政府应加强干预。干预的方式之一,是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具体措施:向私营企业发放贷款,扶植私营企业发展;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本国急需原料等。4、评价实践意义:对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他的主张,尽管只有一部分被国会采纳,却对美国政府的内外经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理论意义:保护关税说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学说的提出,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流派基本形成。5.2保护幼稚工业论•李斯特简介•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经济发展阶段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1、李斯特简介(1789-1846)德国经济学家,保护贸易论倡导者。2、保护幼稚工业论提出的背景19世纪初,德国还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直到1848年,德国才完成政治上的统一。此时的德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英国,与法、美、荷兰等也存在很大差距。贸易结构:出口原料和食品,进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为了发展德国经济,国内围绕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展开了论战,一派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另一派主张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在此背景下,李斯特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幼稚产业为保护对象,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论。3、主要内容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财富本身重要,但生产力更为重要。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是生产力的结果。一个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也应着眼于提高生产力,而不仅仅是财富存量的多少。理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各国应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一个国家的经济由原始未开化进入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实行自由贸易是有好处的。通过自由贸易,可以为其猎场、牧场或者森林以及农产品和其他原料找到出路,并可换回更好的机器和贵金属,以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并培育工业基础。一个国家进入农工商时期以后,实行自由贸易也是可取的,因为,国内工业品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通过自由贸易,可以“在国外市场上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使从事于农工商的人们在精神上不致松懈,并且可以鼓励他们不断努力保持既得的优势地位”。4、政策主张保护对象:本国受到国外强有力竞争的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保护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保护手段: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为主要手段;保护程度:随本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行业而定;5、评价积极方面:构建了具有完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对德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为全世界落后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5.3中心——外围论•主要论点:a、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是中心,发展中国家是外围;中心是工业制造中心,是技术创新者,外围国家提供原材料、市场,是技术模仿者。b、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原因: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收入需求弹性不同,工会作用不同;c、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出口替代战略;•实证研究:普雷维什和辛格是以英国的贸易条件从1870年的100上升至1938年的170为依据,在1949年的研究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商品贸易条件具有恶化的趋势,两人推断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从100下降到59。•辛格、缪尔达尔等人也提出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条件是不断恶化的。•原因:发达国家生产率的提高大部分转化为工人更高的工资收入,而发展中国家却将生产率的提高大部分转化为更低的价格。所以,发达国家从两方面获得好处,发展中国家则相反•该结论引起激烈争议:a、由于进出口价格都在英国港口计算,大量观察显示英国进口的食物和原材料价格的相对下降是由于同期海运成本的大幅降低,而非出口国商品价格的降低;b、英国出口的工业品价格较高是由于该类产品比初级产品质量提高得更快,价格上升是正常的;c、发达国家也出口初级产品,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出口一些工业品,所以在计算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时,不应把贸易的初级产品价格和工业品价格完全分开;类似的其他实证研究a、利普西,1963年研究认为,从1880年到196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相对于美国来说并没有任何恶化的趋势;b、斯普拉奥斯,1983年研究,他修正了运输成本和质量变化对数据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自1870年到1938年的贸易条件确实是恶化的,但不像普雷维什所说的那么严重;c、格瑞力、杨,1988年研究发现,初级产品和制造品,在1900-1986年间大约每年恶化0.6%;•从这些研究发现:a、无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其幅度都非常小;b、估算这种变化都要遇到统计上的困难;c、全体发展中国家的总贸易条件与单独某一国家无紧密关系;d、多数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总体的贸易条件是改善了5.4对外贸易发展战略•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必须实行工业化工业化的实现,可以带来:a、更快的技术进步,b、创造高薪工作岗位,c、改善贸易条件,d、解决发展中国家对制造品需求的增长快于国家出口收入增长的问题确定目标后,有两种政策可选•进口替代工业化优点:a、取代进口产品风险较低,b、保护国内市场比较容易,c、因关税工厂的存在,对进口工业品限制有限;•缺点:a、国内工业缺乏提高效率的能力;b、国内市场狭小,进口替代导致工业的低效率;c、进口替代日趋困难;•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优点:a、克服国内市场狭小,发展中国家可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b、可刺激整个经济的高效率,c、出口制成品的扩张性强;•缺点:a、发展中国家建立出口工业可能比较困难,b、发达国家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能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实践结果:进口替代在大多数国家都不成功,出口导向在多数国家比较成功•5.5战略性贸易政策斯潘塞和布兰德等人首先提出,后经过巴格瓦蒂、克鲁格曼等人发展。主要内容:a、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性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使其具备规模经济。b、由于市场失灵存在,市场对一些外部经济效应缺乏足够的反应。由政府干预克服这种反应不足,可建立一种环境,鼓励外部经济效应存在,并惠及其他企业,从而推动产业发展。•政策主张:a、不完全竞争市场方面的战略性政策干预,主要包括生产补贴、对进口品征收关税、对消费者予以补贴,B、外部经济效应方面的战略性政策干预,应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才能有效果,具体包括信贷优惠、国内税收优惠或补贴等;•长期以来,少数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中心”与“外围”的国际分工体系,由此决定了“美国霸权→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的新兴市场承启→一般发展中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垫底”的“金字塔式”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这一格局的典型特征就是利益上浮、风险下沉,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弱势而成为易被侵害的群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凭借知识、技术、人才以及销售网络领域的垄断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并不断巩固“微笑曲线”价值链的高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将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只能凭借人力、资源等比较优势,长期局限于劳动与资源密集的加工及原料与燃料的生产,获取的只是一般的平均利润。与此同时,为应对新兴市场的竞争,维持国家经济繁荣和国民生活富裕,发达国家不断强化垄断优势,更加关注知识产权,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