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内容:一、古典贸易理论二、新古典贸易理论三、新贸易理论四、新新贸易理论五、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2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理论(TheoryOfAbsoluteCosts)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1776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在书中他系统地论述“劳动分工”的理论。他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如下:1、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2、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3、增加发明创造。3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因建立在成本的差异基础上。用本国最擅长生产的产品(绝对成本低)与别国最擅长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贸易双方都可以获利。(二)举例说明(见下表)假设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商品(毛呢和葡萄酒)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设两个国家都生产这两种商品。(一)基本原理4国家酒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英国1120170葡萄牙1801110表3—1(a):分工前表3—1(b):分工后国家酒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英国2.7190葡萄牙2.3751905表3—1(c):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交换比例1:1)国家酒产量(单位)毛呢产量(单位)英国11.7葡萄牙1.37516(三)绝对成本论的主要结论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都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部门。2、双方进行贸易,可以用本国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也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换取本国劳动率低、成本高,处于劣势的产品。3、双方进行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国际专业化分工,双方都发挥了本国的绝对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7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因而被称作为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二、比较成本理论8(一)基本原理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二)举例说明假设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商品(毛呢和葡萄酒)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设两个国家都生产这两种商品。9举例说明分工前呢绒葡萄酒英国100人/年120人/年葡萄牙90人/年80人/年表3—2(a):分工前表3—2(b):分工后分工后呢绒葡萄酒英国2.2单位葡萄牙2.125单位10国家呢绒(单位)葡萄酒(单位)英国1.21葡萄牙11.125表3—2(c):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11(三)比较成本论的主要结论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2、贸易双方,将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处于劣势的产品。3、双方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两国进行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发挥了本国的比较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2第二节新古典贸易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主要包括要素禀赋理论和里昂惕夫悖论,保罗·萨缪尔森:要素价格均等化。13一、基本原理(H-O定理)(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3)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14二、结论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丰裕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的贸易分工模式可使贸易双方共同获利。?里昂惕夫之谜15三、意义1、拓展了古典贸易理论模型2、更具现实解释力3、奠定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16第三节新贸易理论✩形成背景✩“新”在何处?1、强调规模经济的作用2、承认市场不完全竞争3、动态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与贸易利益17一、偏好相似说(TheoryofPreferenceSimilarity)偏好相似说又称需求偏好相似说,是由著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于1961年在《贸易与变化》一书中提出。其理论将需求列入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了需求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181、基本原理国际间工业品贸易的发生,是以国内市场形成的生产规模和国际竞争力为基础的。当国内市场有限时才开拓国外市场。两国经济发展程度愈相近,人均收入愈接近,需求结构、需求偏好愈相近,相互需求就愈大,贸易可能性也就愈大。如果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完全一样,国内需求与外国的进口需求重叠,一国可能进口或出口的商品,也就是另一国可能出口或进口的商品,从而构成两国贸易的基础。192、图解说明图例: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重合203、偏好相似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意义部分地解释了部门内贸易发展迅速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量的原因。从需求角度论证: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它们之间的贸易规模则越有扩大的可能性。21二、技术差距论1961年波斯纳(M.APosner)发表的《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运用技术创新理论修正了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提出了技术差距论。1、基本原理技术差距论又称创新与模仿理论,它把国家之间的贸易与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正是一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优势。由于各国对技术的投资和技术革新的进展不一致,因而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距。这样就使得技术资源相对丰裕的或者在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国家,有可能享有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222、举例说明23技术差距论指出:由于技术创新的需求时滞和模仿时滞,导致比较优势从技术创新国向技术模仿国的动态转移。该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实践中常见的技术先进国与落后国之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周期。24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Theory)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销售学家弗农于1966年发表的《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先提出,经威尔斯LouisT.Wells)、赫希哲(Hirsch)等人不断完善而形成。25由于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制成品的贸易先后要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即:⑴新生期;⑵成长期;⑶成熟期;⑷销售下降期;⑸让与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1、产品生命周期主要的内容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时期、成熟时期、标准化时期,具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262、每一个周期的特点研发费用较高,主要供应国内市场新生期→成长期→出口国外市场成熟期↓↓→国外开始模仿,竞争加剧销售下降期↓→让与期↓→本国出口下降,国外生产增加劳动力成本成为竞争优势,本国不生产开始进口↓↓↓↓27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解生产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发明国模仿国第三国消费消费消费生产生产出口进口出口进口产量时间284、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29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贡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用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解释国际贸易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它引导人们通过产品的生命周期,了解和掌握出口的动态变化,为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战略、市场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揭示了比较优势是在随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而不断转移的。30四、产业内贸易理论(Intra-IndustryTradeTheory)1、产业内贸易的涵义贸易双方交换的产品属于同一产业部门,即一国既进口又出口属于同一产业部门的产品。因此,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twowaytrade)或重叠贸易(over-laptrade)。2.差异产品水平差异垂直差异技术差异(因需求多样化而产生)(因质量层次性而产生)3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1)从静态出发进行理论分析;(2)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垄断竞争;(3)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4)考虑需求相同与不相同的情况323.产业内贸易的动机产品的异质性(重要基础)规模经济(重要成因)偏好相似(重要条件)334、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贡献(1)产业内贸易理论虽然以发达国家的贸易为研究对象,但对已经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2)发展中国家要在国际贸易中提高地位,仅仅依靠资源丰裕(甚至是资金或技术这样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规模经济方面考虑增强国际竞争力。(3)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规模效益显著的幼稚产业,政府在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方面的干预是十分必要的。34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CompetitiveAdvantangeofNations)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三种竞争战略”。目前,波特博士的课已成了哈佛商学院学院的必修课之一。351、主要内容国家竞争优势:一国帮助其产业和企业持续地以较低价格向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并获取利润的能力。(2)波特提出了解释宏观竞争机制的决定因素的钻石模型(Diamondsframework)(1)一国的兴衰的根本在于是否能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36图3—4: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372、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383、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394、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贡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弥补了其他国际贸易理论的不足,较圆满地回答了理论界长期未能解答的一些问题。国际竞争优势理论不仅对当今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总结,而且对国家未来贸易地位的变化可提供具有一定的前瞻和预测。40六、新新国际贸易理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企业内生边界模型全球价值链理论小的是美好的41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动态产业模型(Melitz)企业内生边界模型(Antras)42(一)贸易理论的局限和新新贸易理论的产生分析视角:国家或产业层面宏观企业同质性贸易的影响: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行业的生产率的变动43(二)新新贸易理论新在何处?新新贸易理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企业层面微观企业异质性新新贸易理论提出了企业边界问题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行业的生产率的变动44(三)新新贸易理论的逻辑思路两大理论分支异质企业动态产业模型主要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的企业则不从事出口贸易;而且即使从事出口,为什么又存在单纯出口、FDI或者离岸外包等各种形式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主要解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会选择公司内贸易或市场交易进行资源配置。45基本逻辑思路:由于企业异质性的存在,贸易会导致市场份额在产业内企业间的重新配置,市场份额向高生产率企业靠近,而那些最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从而提高了行业生产率水平,这一效应在封闭经济中是无法实现的。46(四)新新贸易理论的典型模型及其发展(一)Melitz异质性企业模型及其发展(二)Antras企业内生边界模型及其发展471、Melitz异质性企业模型及其发展Melitz(2003)Hopenhayn(1992)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垄断竞争动态产业模型Krugman(1980)的贸易模型企业生产率差异48(1)模型的基本框架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企业关门条件(或零利润生产率,ZeroCutoffProfitProductivity,简称ZCP)新进入企业的关门条件(FE,FreeEntry):在两条曲线的交点上,就确定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和行业关门生产率,这就是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点49模型的基本框架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在封闭经济中,行业的平均生产率由关门生产率决定,而在一定市场规模下,行业生产率不会提高,也就是说,行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