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3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3.1绝对优势论3.2比较优势论3.3相互需求论3.4要素禀赋论3.5里昂惕夫之谜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一)什么是财富?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二)财富的源泉?1.开矿2.对外贸易国内贸易有益,但不会增加财富,要使财富增加必须进行外贸。贸易双方的利益得失是“零和”的。3.如何进行外贸?少买多卖。4.政策措施?奖出限入。实行严格的外贸外汇管制,强调国家干预、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早期的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强调少买晚期的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二、具体政策措施货币政策对外贸易垄断政策奖出限入政策保护关税政策发展航运业政策发展工业政策:晚期又叫重工主义三、简评3.1绝对优势论3.1.1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论点3.1.2绝对优势论的假设条件3.1.3绝对优势论的论证3.1.4绝对优势论的简评一、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论点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AdamSmith(1723-1790)主要论点: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专门化和熟练程度;节省工种转换损失的时间;促进工具改良和机械发明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NaturalEndowment)—后天的有利条件(AcquiredEndowment)二、绝对优势论的假设条件理论分析模型是2×2×1模型劳动在国内可自由移动,但在国际间不能两国的资源都已得到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规模报酬不变没有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贸易平衡三、绝对优势论的论证中国和美国小麦和布料表3-1中美的绝对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前)布料(米)小麦(千克)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中国4181美国6121表3-2中美的绝对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后)布料(米)小麦(千克)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中国12300美国0084表3-3自由贸易后中美国内消费量布料(米)小麦(千克)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中国121.501.5美国01.582.5四、绝对优势论的简评科学的成分—为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开展自由贸易对所有国家有利等观点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非科学的成分和错误观点—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交换是人类固有的本能—没有后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全部情况3.2比较优势论3.2.1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假设3.2.2比较优势论的论证3.2.3比较优势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3.2.4比较优势论的例外情况3.2.5比较优势论的简评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17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DavidRicardo,1772-1823一、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假设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自由贸易。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劳动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家间不能。产品国内生产成本固定,没有运输费用。直接的物物交换,没有货币作为中间媒介。二、比较优势论的论证表3-4中美两国劳动力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前)布料(米)小麦(千克)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中国4181美国3111(中国的)比较成本4/38(中国的)比较优势3/41/8表3-5中美两国劳动力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后)布料(米)小麦(千克)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中国12300美国0044表3-6自由贸易后中美国内消费量布料(米)小麦(千克)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劳动力成本(小时)商品数量中国121.501.5美国01.542.5三、比较优势论的例外情况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的关系?是否存在两国均无比较优势/成本,因而不会发生贸易的情况?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或绝对优势地位,并且两者的不利程度或有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四、比较优势论的简评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存在着不足—完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排除国际贸易对一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没有考虑资源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没有考虑规模经济在形成贸易格局中的作用,很难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常相似的国家之间所发生的贸易。3.3相互需求论3.3.1穆勒的相互需求论3.3.2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3.3.3相互需求论简评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约翰·穆勒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密尔((JohnStuartMill,1806—1873)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出生于英国伦敦经济学世家,是詹姆斯·穆勒的长子。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总结了19世纪初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一个新的折衷主义的理论体系,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者的欢迎。比较成本确定互惠贸易的范围小麦(吨/年人)玉米(吨/年人)国内交换比例小麦:玉米美国641:2/3英国121:2表3-7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Y小麦X玉米A1:2/3上限B1:2下限O美国不交换区英国不交换区1:11:4/31:5/3122/3图3-1互惠贸易的范围贸易条件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相互需求法则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所得愈小;反之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有利,该国贸易所得愈大,这就是相互需求法则(又称国际需求方程式)。贸易条件(小麦:玉米)1:1.61:1.71:1.8美国愿出口小麦(对玉米的需求量)9000(14400)10000(17000)11000(19800)英国愿出口玉米(对小麦的需求量)17600(11000)17000(10000)16200(9000)美国对玉米需求减少后愿出口的小麦8000(13600)9000(16200)美国对玉米需求增加后愿出口的小麦11000(17600)12000(20400)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马歇尔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出生于英国中产家庭。第一部经济学著作是与他夫人合写的《工业经济学》。1890年刊行第一版《经济学原理》。另外两部代表作是《工业与贸易》、《货币、信用与商业》。此外,他还参加了政府的咨询顾问活动,在工资、印度币制、税制、关税等方面作过实际问题的研究,写过文章。他去世后,由其学生凯恩斯把这些文献汇编成册,定名为《马歇尔官方文献集》。马歇尔的门徒由于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故被称为“剑桥学派”。马歇尔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门徒当中著名的有庇古、罗伯逊和凯恩斯。剑桥学派,又被称作“新古典学派”。这是因为西方经济学家把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看做是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因此,马歇尔就被称做“新古典学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贸易条件(TermsofTrade)均衡价格论(TheTheoryofEquilibriumPrice)—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就是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提供曲线(OfferCurve)—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示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即对应某一个进口量一国愿意提供出口量的轨迹。贸易条件的变化YXOT0T1T2T3X0Y0Y1Y2Y3英国(出口X)的贸易条件改善及提供曲线的推导YXOT3T2T1T0Y0X0X1X2X3美国(出口Y)的贸易条件改善YOXCABC′图3-2提供曲线X0X1Y0Y1RY2X2三、相互需求论简评相互需求论补充和发展了比较优势论,解决了国际贸易为参加方带来利益的范围、双方如何分配利益、互惠范围等问题。但穆勒关于相互需求强度决定贸易条件的观点和实际不相符。马歇尔用几何分析方法来说明贸易条件的决定和变动,丰富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表达手段和研究方法。没有对国际生产关系的价值领域进行研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间的商品交换是否公平合理,是否是等价交换,是否存在剥削等问题。3.4要素禀赋论3.4.1要素禀赋论的相关概念3.4.2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3.4.3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3.4.4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3.3.5要素禀赋论的简评BertilOhlin,1899-1979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EilHeckscher,1879-1952一、要素禀赋论的相关概念(一)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FactorofProductionandFactorPrice)(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IntensityandFactorIntensityCommodity)在同一要素相对价格下,(K/L)X>(K/L)Y,则X相对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三)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度(FactorEndowmentandFactorAbundance)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比例,与拥有的绝对量无关。可从物质或价格进行定义。物质定义:(K/L)Ⅰ>(K/L)Ⅱ,则国家Ⅰ为资本在丰裕的国家。价格定义:(r/w)Ⅰ<(r/w)Ⅱ假定两国需求和生产技术相同,则物质定义与价格定义一致。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2×2×2模型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X-劳动密集型产品,Y-资本密集型产品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两种商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诸要素在国内能够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能无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阻碍自由贸易的障碍三、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理论内容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商品相对价格(差异)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相同)最终商品需求(相同)生产技术(相同)生产要素供给消费偏好(相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相同)图3-3要素禀赋论的一般均衡分析四、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使得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这样一来,国际贸易就代替了国际生产要素的流动。结论:1、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国家之间商品(要素)价格的差别。2、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素比例的差异(导致价格的差异),使各国分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3、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条件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较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使用其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4、国际商品贸易可代替要素流动,可以解决要素国际间分配不均,导致商品、要素价格(包括工资)趋于均等化。要素数量英国葡萄牙资本110劳动21001/210/100要素不能自由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