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约翰.莫勒、马歇尔:相互需求论•H-O-S:要素禀赋论•里昂剔夫之谜及其解释古典理论的贸易模式(供给视角的分析)——劳动生产率差异新古典相互需求论的贸易模式(需求视角的分析)——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新古典H-O理论的贸易模式(供求视角的分析)优势来源——为什么一国某种商品的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第一节相互需求理论(reciprocaldemandtheory)代表人物:•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马歇尔(AlfredMarshall)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简介•1806-1873年•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8岁学习拉丁语;•12岁读完当时最著名古希腊和古罗马9位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的作品,通读4位史学家、哲学家的部分作品,还精通几何、代数和微分,写就一本罗马史,一本世界史节略,一本荷兰史•13岁时,对于政治经济学领域内的一切,作了全面观察;•20岁时,曾经有过一次精神崩溃;•公认为当时最伟大的、有点社会主义倾向的经济学家,李嘉图恰当的后继者和继承者,即使与亚当·斯密相比也无愧色;•《政治经济学原理》《自由论》《逻辑学体系》《代议政体论》和《功利主义》的著者,都是在其各自领域内的经典著作。相互需求论(穆勒JohnStuartMill)•互惠贸易范围•贸易利益的分配•简评相互需求论(穆勒)的主要内容小麦(吨/年人)玉米(吨/年人)国内交换比例美国643:2(1:2/3)英国121:2表4-8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相互需求论(穆勒)互惠贸易的范围:一个例子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交换比例变化使双方贸易所得发生以下变化:交换比例1:11:4/31:5/3美国(增加)英国(节约)美国(增加)英国(节约)美国(增加)英国(节约)贸易所的1/3吨玉米1吨玉米2/3吨玉米2/3吨玉米1吨玉米1/3吨玉米结论:随着小麦交换玉米的数量增加(即越接近英国的国内交换比例),美国获利的数量也越来越大,英国获利越来越少。反之…结论:•1、互惠贸易范围:1:2小麦与玉米的交换比例3:2在国际市场上,两国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必须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的双方有利。相互需求论(穆勒)结论:•2、贸易利益的分配: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范围内,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美国国内交换比例,美国获利就越少;越接近英国国内交换比例,美国获利就越多。相互需求论(穆勒)利益的分配取决于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交换比例如果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4.国际商品交换比例或贸易条件取决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本国对外国商品需求强度超过外国对本国商品需求强度,则贸易条件对本国不利,本国的贸易所得越小。交换比例的变化将视两国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化而自行调整,使得国外进口商品总额正好以本国出口总额抵付,贸易趋于平衡。2、贸易利益的分配•贡献(1)补充了国际贸易能够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两国的交换比例只是在这个范围内的一个交换比例,他没有说明所有的交换比例。(2)补充了贸易利益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只是强调国际贸易能够给双方带来利益,但却没有进一步论证,带来的利益有多少,贸易双方各得多少。•局限性关于相互需求强度决定贸易条件的论点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相互需求论的假设前提是物物交换下供给等于需求,而现实世界中出口和进口是彼此分离的。相互需求论(穆勒)简评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AlfredMarshall)《经济学原理》第8版1925年重印本扉页一、互惠贸易范围1.OK的斜率为l:2/3,表示美国国内的交换比例;2.OJ的斜率为l:2,表示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例。3.互惠贸易区域内任何一点的斜率,都是互利贸易条件。4.贸易条件越接近A点,对英国越不利,对美国有利;越接近B点,对美国越不利,对英国越有利。一个例子•提供曲线——相互需求曲线: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它既可视为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也可看作一国进口的需求曲线。•作为出口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所愿意提供的出口产品的数量。•作为进口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二、提供曲线及其性质•提供曲线的特征:凸向代表本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坐标轴(表示相对价格对本国越来越有利):随着贸易量的增加,一国出口产品可以换越来越多的进口产品(或本国交换同样数量的对方产品所用的本国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少)。结论A国的提供曲线位于其国内均衡价格PA之上,B国的提供曲线则位于其国内均衡价格线PA’之下,两国的提供曲线位于两国国内商品相对价格间。这与穆勒互惠贸易的范围介于两国国内相对价格之间的结论一致。相互需求论(马歇尔)三、马歇尔的贸易条件提供曲线的交点定义:一国用国内产品所能交换得到的国外产品的数量比率被称为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决定贸易利益在参与方之间分配。贸易条件的变动并不表示贸易利益的绝对量,而表示贸易利益的变化情况。国际经济学对贸易条件的定义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与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相互需求论(马歇尔)贸易条件(thetermsoftrade)相互需求论(马歇尔)小结•互惠贸易范围: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提供曲线:在不同相对价格下愿意进口和出口的数量•贸易均衡点的确定: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贸易条件:一国出口产品所能交换得的进口产品的数量比率。•贡献(1)提供曲线理论就均衡贸易条件得出的结论与穆勒的相互需求论是一致的,但提供曲线的分析比穆勒的文字叙述更为精确。(2)用几何分析方法说明贸易条件的决定与变动,开创了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工具的先河,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增添了新的表达方法和研究手段。•局限性边际效用论和边际成本理论对提供曲线的解释不尽合理,并且也不具有普遍意义。相互需求论(马歇尔)简评思考:人民币汇率升值会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吗?相互需求论(马歇尔)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H-O模型)FactorEndowmentTheoryTheHeckscher-OhlinModel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BertilOhlin,1899-1979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在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EilHeckscher,1879-1952相关概念(一)生产要素(factorofproduction)(生产投入):生产活动必须投具备的主要要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主要的“三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要素价格(factorprice):生产要素使用的费用和报酬。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要素投入的比例。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intensivecommodity):特定要素在商品中投入比例最大:资源、劳动、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举实例)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要素密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若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X,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Y,且有:(K/L)X(K/L)Y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是看投入要素的绝对量,而是相对量,看谁相对占的比重最大)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相关概念(二)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自然资源(土地、矿藏等)、获得性资源(技术、资本)。生产要素总量: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总和。要素丰裕度(factorabundance)一国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性,或曰一国资源的相对供给量(相对概念: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相对价格低)。衡量要素的丰裕程度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生产要素供给总量的相对比例来衡量(物质定义法),二是以要素相对价格来衡量(价格定义法)。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s)相对要素禀赋也称相对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判断一国要素禀赋有两种方法:(1)物质定义法(2)价格定义法要素禀赋的物质定义法若一国拥有的总资本数量为TK,总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禀赋为(TK/TL)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A,B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B,且有:(TK/TL)A(TK/TL)B则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国家。要素禀赋的价格定义法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即利率)r,则其要素禀赋可以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w/r;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w/r)B,且有:(w/r)A(w/r)B则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要素禀赋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B国的PPCA国的PPCYXA国的PPC比B国的PPC要平坦,而且在横轴方向上扩展较宽,这反映A国可以比B国生产相对更多的X,其原因为A国是劳动丰裕度国家,且X又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与生产可能性曲线基本假设条件(1)222模型;(2)两国技术水平相同(如果两国要素价格相同,则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和资本);(3)两种产品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不能逆转)(4)单位商品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5)不完全专业化生产(两国两种产品都生产)(6)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相同);(7)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垄断;商品价格等于其生产成本,没有经济利润);(8)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国际间不能;(9)没有运输费用、关税或其他贸易障碍。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国家间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差异决定国家间商品相对价格差异决定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即一国应该生产何种商品)假定:需求偏好、收入分配、生产技术完全相同要素供给的差异,使得要素价格不同,从而商品价格有差异,选择生产要素价格低的商品生产,可以获得利益基本内容(定理)又称要素比例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要素禀赋丰裕的商品,进口本国要素禀赋稀缺的商品。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的差别。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H-O模型的扩展:H-O-S理论——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而森(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H-O定理的基础上,得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factor-priceequalizationtheory)的命题,并对此进行了论证。由于它是H-O定理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定理。PaulA.Samuelson,1915-H-O-S定理的基本内容虽然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但商品的自由流动会导致两个国家之间所有的工人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租金)。这不仅仅是一种趋势,而是一种必然。要素价格均等化实现的前提完全的自由贸易;不受政府政策的阻碍;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受运输费用的影响。以上条件不具备,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的过程中不能实现要素价格均等。•贡献(1)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重大发展(2)正确分析了生产要素在各国进出口中的作用•局限性(1)理论假设的静态性,忽视了他们的动态变化。将经济的发展视为静态,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资源禀赋差异不能解释所有的国际贸易(如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等)。要素禀赋理论简评H-O理论的应用: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世界两类农产品生产国家:新大陆国家和传统农业国家•种植业——土地密集型——中国没有优势•养殖业—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