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对外贸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对外贸易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掌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适宜性问题;掌握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的意义;了解关税保护与外汇管理的作用;了解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外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学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性;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战略选择。前言:新中国对外贸易60年一、从贸易规模和增速看,外贸发展总体经历缓慢发展、较快增长和迅猛发展三个阶段据统计,1977年我国进出口额为148.04亿美元,仅比1950年增长136.7亿美元,同期我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0.91%降至0.64%。1951-1977进出口年均增长9.98%。1978-2001年进出口年均增长15.9%。2002-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长26.1%,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世界排名由全球第8位跃升至第3,其中出口仅次于德国位列全球第2。2008年,进出口额达25616.3亿美元,是1949-1978年30年总和的15倍。经过6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情况1978-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1978-2008年外汇储备及贸易顺差二、从商品结构看,由建国初期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为主据统计,1950年仅肠衣一项出口就占当年我出口总额的21.7%。198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首次超过初级产品。1986年纺织品取代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转变。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变。2009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为57.6%、农轻纺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约占比为31.6%。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及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三、从市场结构看,进出口市场由高度集中转变为日益多元化1950年,仅俄罗斯和香港两地贸易额就占我当年出口总额的53.6%。我国贸易伙伴已由1978年的40余个发展到目前的220多个2008年,前5大和前10大贸易伙伴分别占我贸易总额的57%和75.9%,这一比例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11.2和10.9个百分点。1978年,我与最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仅为48亿美元,2008年我与7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与欧盟、美国超过3000亿美元。四、从贸易主体看,由外贸总公司专营到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相适应,我国实行国营外贸专业总公司高度集中经营体制,全国只有十几家外贸专业总公司,加上各地分支机构,总数也仅为100余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外贸经营权改革,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09年4月份,对外贸易经营者达75.5万家。其中,国有企业2.4万家、外资企业32万家、民营等其它经营者41.1万家。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进口和出口的格局与趋势(一)发展迅速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1973-1982年均0.2%,1983-1986年均4.7%,1987-1990年均5.7%,1990-2000年均9%。从1986年以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上升,2000年达到30%,为50年来最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逐步上升,从1990年的17%上升到2000年的27%。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初级产品出口仍然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全部出口中的90%以上,而在大多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也占到了65%以上。部分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构成及主要出口品国家初级产品份额制成品份额主要出口产品埃塞俄比亚96%4%咖啡、茶、毛皮尼加拉瓜93%7%咖啡及替代品、肉类、棉花玻利维亚81%19%天然气、基本金属矿、锡布隆迪70%30%咖啡及替代品、茶危地马拉70%30%咖啡、糖及蜜、水果及坚果埃及67%33%石油、矿物燃料、纺织品哥斯达黎加67%33%蔬菜水果、咖啡哥伦比亚60%40%咖啡、石油、煤中非56%44%珍珠、宝石、咖啡(二)各国增长速度不一长期以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一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根据WTO统计,2000年世界前20名出口国家和地区中有12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在亚洲,如中国、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泰国、印尼、印度等。非洲、东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缓慢,甚至为负增长,见下表IMF的统计数字。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率(%)地区1973-19821983-19861987-1990所有发展中国家0.24.75.7非洲-2.44.42.3亚洲9.210.511.8欧洲4.35.1-4.2中东-5.1-1.15.4西半球1.92.67.2非洲西撒哈拉-1.01.71.0亚洲四小龙13.313.411.4(三)与发达国家整体仍有差距绝对量:发达国家仍占据世界商品贸易总量的大部分,即便是2000年,发达国家也还占70%。增长速度:不包括中国和印度,低收入国家出口增长自1980年以来年均2%,中等收入国家4%,而发达国家超过5%。产品结构:即便是2000年,发达国家仍占制成品出口总量的77%,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收入的90%以上。二、出口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除少数几个发展中大国外,出口商品的价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见表9—1)三、贸易条件一单位典型出口商品价格与一单位典型进口商品价格的这种关系或比例称为商品的贸易条件。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在持续改善,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持续恶化,图9—1和表9-2表明了这一情况。1965-1988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数量与贸易条件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1),第106页1965-1986年贸易条件的变化(%)1965-19731973-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低收入国家0.71.6-0.9-1.80.00.7-0.8-4.3中等收入国家0.62.5-0.8-2.0-0.10.6-1.0-5.0石油输出国0.313.419.5-5.4-6.61.3-1.3-56.2发达国家-1.0-3.0-1.83.00.10.31.08.3原因解释:“中心—外围”地位;依附论;替代产品的不断出现;原材料消耗的降低;技术差异引发的价格差异;产品的收入弹性;初级产品替代品的开发和利用;跨国公司的垄断实力;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和出口少数几种初级产品,当发达国家贸易壁垒森严时,出口困难。第二节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理论(比较利益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于1817年提出了比较利益论,它成为以后近200年来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李嘉图提出比较利益论,只要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两国分别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互相贸易,两国的资源配置都可以得到提高。二、新古典主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贸易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供给的禀赋是不同的,导致要素价格的不同,决定了商品的要素投入组合和生产成本,从而使国内商品的价格比率有所不同结论: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在制成品生产方面将有相对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例如,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资本短缺,因而工资水平低、利息率高。但通过对外贸易,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对劳动力的需求上升了,工资水平得到提高。第三节从发展中国家国情看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批评)。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吸收其中有用的成分以制定适宜的经济政策(借鉴)。一、批评:传统贸易理论从一些假设开展抽象的推理,而这些假设根本不符合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现实,所得的结论也有悖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历史和现状。第一,各国的生产资源的数量是固定的,其质量是不变的;它们都是得到充分利用的,在国际间是不流动的。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第二,生产技术是固定不变的,消费者趣味也是固定不变的,不受生产者的影响,国际上也存在着消费者主权。这一条假设也与实际情况相背离。第三,在各国国内,生产要素是自由流动的,可以适应国际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及时重新配置资源,完全竞争是普遍存在的。这一假设也脱离实际。第四,在贸易关系中,政府是不起作用的。这一假设也和现实情况不相一致。第五,贸易是自然平衡的,各国经济能迅速地对国际价格的变动作出反应,自然地进行调节。这一假设显然又是完全竞争条件下一般均衡模式的一个论点。第六,对外贸易产生的利益,能为本国国民享有。这也同样是不符合实际的。二、借鉴:认为不能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特别是比较成本理论完全否定,发展中国家可以吸收其中有用的成分以制定适宜的经济政策,其理由是:第一,比较成本理论的静态性质并不影响用它来分析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第二,比较利益可以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三,尽管得出的政策结论不一致,但是比较成本理论对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是适用的。第四节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战略按照限制或发展对外贸易两个基本不同方向,可以把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为内向的和外向的两类。每一类再可分为初级的和次级的两类。因此,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共有四种,即初级内向、初级外向、次级内向和次级外向。一、初级外向初级外向是指鼓励农产品和原料等初级产品出口的贸易战略。初级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已逐渐减少,这是由初级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特点所决定的。从需求方面看,有三种因素限制了初级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对发达国家扩大出口的可能性。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已接近换代水平,需求增长趋于稳定。第二,人工合成替代品的出现。第三,发达国家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从供给方面看,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结构缺少弹性以及其他一些不利因素,使初级产品的生产难于扩大。二、次级内向1.次级内向战略次级内向是指采取保护措施,发展国内制造品生产,以国内生产的制造品去替代进口的制造品,这种战略也叫做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是20世纪50~60年代被提出并风行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外贸战略。2.理论依据: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摆脱发达国家剥削和控制,避免贸易条件恶化和国际不平等交换的重要途径。普雷维什持这种观点。进口替代是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钱纳里、赫希哲持这种观点。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平衡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3.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进程(一般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一般的最终消费品工业,如纺织品、鞋类、食品加工、家电等,实行消费品进口替代。(初级进口替代);第二阶段,发展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生产,实行中间产品和资本品进口替代。(高级进口替代)4.进口替代战略的评价成效:主要是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建立,并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问题:第一,造成外汇短缺,国际收支不平衡,并非减轻反而加重了对国外的依赖;第二,妨碍出口,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第三,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大;第四,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五,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均,经济利益外流。案例:巴西进口替代战略过程与前期效果1940s开始实施进口替代战略1940s-1960s中期为第一阶段:严格的进口限制、外汇拍卖和国家配置、高关税、通过许可证体系给予资本品和农业机械进口优先,注重重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汽车、钢铁和一些基础工业部门)1949-1964年,进口替代带来制造业25%的需求增长,制造业产品进口部分从1949年的14%下降到1964年的6%1970s进入第二阶段,资本品进口开始限制,对资本品的进口优惠开始撤销1968—1974年巴西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上,被誉为“巴西经济奇迹”。巴西进口替代战略的不良后果尽管进口替代满足了国内对一般消费品的需求,但对资本品、中间产品和工业原料的需求仍然严重依赖进口。长期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