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贸易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6章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第6章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6.1对外贸易政策概述6.2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6.3对外贸易政策理论6.1对外贸易政策概述6.1.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构成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制定并实施的政策,它从总体上规定了该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一般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和国别或地区政策等。6.1.2对外贸易政策的性质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总政策服务。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与国家其他经济政策密切配合,如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外资政策等。对外贸易政策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最高利益,配合外交活动。6.1.3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对外贸易政策包括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大类。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本国的对外贸易不加任何干预。保护贸易政策是国家采取各种干预本国对外贸易的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不受外国产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的出口实行补贴或优待,以鼓励出口。6.2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6.2.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6.2.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6.2.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对外贸易6.2.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贸易政策6.2.5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对外贸易政策6.2.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重商主义政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西欧国家为了促进资本原始积累而普遍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后来在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实行,最后在英国、法国、德国和俄国也先后实行。这是一种早期的保护贸易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对外贸易,通过对金银货币和贸易的管制实现贸易顺差来加速资本的积累。6.2.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在这一时期,各国由于其工业发展水平及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地位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在历史上多为经济强盛国家所采用,因而常被称为“强者”的政策。英国是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以伦敦和曼彻斯特为基地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自由贸易运动。经过数十年的斗争,工业资产阶级终于取胜,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斯密和李嘉图的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理论为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1)自由贸易政策在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与英国不同,美国和德国先后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的保护贸易理论以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最具有代表性。(2)保护贸易政策6.3.1保护幼稚工业理论6.2.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对外贸易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垄断代替了竞争。各国为了垄断国内市场和争夺国外市场先后走上了保护主义的道路。1929年至1933年发生的大危机以后,所有的经济强国,包括有自由贸易传统的英国,都卷入到保护贸易的浪潮之中。这个时期各主要国家实行的保护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侵略性和扩张性,因而一般称之为侵略性的保护贸易政策或超保护贸易政策。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区别是:①保护的对象扩大了②保护的目的变了③由保护转为进攻④保护的措施多样化各国经济学者提出了各种支持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根据,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凯恩斯主义。6.3.2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6.2.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贸易政策战后初期,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等国家继续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但是,随着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70年代初,主要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放宽了进口限制,在他们的对外贸易政策中出现了贸易自由化倾向。贸易自由化是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采取减低关税和放松其他进口限制以逐步实现国际商品自由流通的政策倾向。①战后初期,实力最强的美国极力倡导和推行贸易自由化。②西欧、日本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需要贸易自由化③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符合跨国公司的利益。④发展中国家在取得了政治独立以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也迫切要求发达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1)二战后贸易自由化出现的主要原因(2)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①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范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②在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取消关税;③通过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地给予减免关税的优惠待遇;④经济贸易集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其他有关国家优惠关税待遇;⑤发达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放宽进口数量限制,逐步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发展。(3)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①战后贸易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②战后贸易自由化是一场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运动。③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④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⑤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贸易自由化。6.2.5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对外贸易政策20世纪和70年代中期以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1)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与加强的原因①1974~1975年和1980~1982年两次世界性的经济衰退②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③国际货币关系失调④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①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②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③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的管理贸易6.3对外贸易政策理论6.3.1保护幼稚工业理论6.3.2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6.3.3中心—外围理论6.3.4战略性贸易理论6.3.5其他保护贸易理论6.3.1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汉密尔顿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于1791年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力主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并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思想和政策主张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工业的要求和愿望,使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并通过经济发展与先进国家进行经济抗衡的保护贸易学说。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保护贸易理论的基本形成。(1)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思想1841年,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对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批评,并论述了不发达国家实行保护贸易的理由和措施,从而建立起了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以幼稚工业为保护对象、为经济落后国家服务的保护贸易理论体系。(2)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①李斯特对流行学派的理论批判第一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不承认国家原则,也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第二是只考虑交换价值,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第三是混淆了私人经济原则和国家经济原则,完全抹杀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②李斯特的贸易政策主张第一,对外贸易政策具有动态性。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时期、农工商时期第二,贸易保护必须以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力量为目的。保护对象、保护程度、保护时间第三,政府对工业的保护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第四,保护政策是大国可以采取的政策。(3)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穆勒:如果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或生产率低下,其成本高于国际市场而无法竞争,该产业在保护措施之下能够在自由贸易中获利,并自我投资进行发展,即为幼稚产业。巴斯塔布尔:保护、扶植幼稚行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总和。肯普:当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外部效果时,对它实行保护才是正当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实践中有两个很难克服的困难:一是保护对象的选择问题。二是保护手段的选择问题。(4)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质疑6.3.2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1)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凯恩斯提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奖出限入是一国总需求政策的一部分。国际贸易顺差可以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但凯恩斯的贸易保护政策不简单等同于重商主义,他认为政府干预、保持贸易顺差不是一个长期目标,而只是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才偶尔使用的手段。(2)马克卢普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1943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马克卢普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而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减效应。公式为:马克卢普主张政府应该奖出限入政策,实现贸易顺差,带来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1MPMMPSk6.2.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贸易政策6.3.3中心—外围理论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1)中心—外围理论的主要内容①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处在不平等的地位②外围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a、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不均。b、制成品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c、中心国家的工资刚性得到工会组织的强化。③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普雷维什强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实行保护贸易的性质不同。(2)对普雷比什理论的异议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理论提出后,遭到了经济学家范纳和哈伯勒等的猛烈抨击。首先是关于传统国际分工理论的适用性、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问题。其次,普雷维什把初级产品与制成品之间的交换关系等同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导致了逻辑上的矛盾。再次,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是否恶化问题。最后,关于支持贸易条件恶化的理由。6.3.4战略性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背景下产生的,其代表人物是海尔普曼和克鲁格曼等。战略性贸易理论的核心是非比较优势论。在有限的范围内,通过选择政府帮助形式或“选择优胜者”,给予国内企业以帮助的做法,强于实行自由贸易。这种“新贸易理论”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可能性。战略性贸易理论在三个方面获得了理论上的突破:一是不完全竞争,二是规模经济,三是外部经济。6.3.4战略性贸易理论1)不完全竞争2)规模经济3)外部经济P0M0MRMC0a+bP1P0M1M0MRcMC1=MC0+tMC06.3.5其他保护贸易理论(1)改善国际收支论(2)改善贸易条件论(3)增加政府收入论(4)夕阳产业保护论(5)保护公平贸易论(6)社会公平论(7)国家安全论(8)民族自尊论补充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1、贸易政策的决定因素2、贸易政策决定的政治经济学模型贸易政策的决定因素在经济学的分析中,是否实行某种贸易政策应取决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在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任何一项贸易政策的实施是利益集团的需求和政府的供给的均衡。像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一样,一项具体贸易政策的决定也是由对这项政策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贸易政策决定的政治经济学模型(1)中点选民模型(2)集体行动和有效游说(3)利益集团政治贡献模型中点选民模型中点选民模型假设政府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任何一个政党得到了多数选民的支持,该政党就有可能执政,因此,政府在选择任何经济贸易政策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如何得到多数选民的支持。怎样才能选择得到多数选民支持的政策呢?重要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选择靠近中点选民的意见的政策。所谓中点选民的意见一般表现为两种意见之间的观点。以中点意见为界,一边更为保守,另一边更为急进,且两边人数一样。集体行动和有效游说怎样解释政府选择某种牺牲大多数人利益来保护少数人利益的贸易政策的行为呢?一种政策是否被政府采纳并不在于受益或受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是否有效。竞选贡献或政治贡献在民主选举政府的国家里,贸易政策的制定还要受到各执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