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对外贸易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国民经济的其他组成部分密切相关。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历史演变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的管理体制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历史演变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体制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1979~1987年)三、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1988~1993年)四、1994年以后至入世前的外贸体制改革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六、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效果的整体评价七、“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基本思路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体制(一)计划经济时期对外贸易体制的特点(二)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缺点(一)计划经济时期对外贸易体制的特点1.单一的公有制2.国家垄断经营3.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4.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5.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缺点(1)独家经营,产销脱节。(2)高度集中,统得过死,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能力。(3)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机制。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1979~1987年)(一)下放外贸经营权(二)开展工贸结合试点(三)简化外贸计划内容(四)实行出口承包责任制三、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1988~1993年)(一)1988~1990年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二)1991~1993年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三)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意义(四)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体制缺陷(一)1988~1990年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外贸承包责任制的内容2.保障外贸承包责任制的措施第一,放宽外汇管制。第二,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第三,中央政府部门下放部分权利,加强宏观调控机制。(二)1991~1993年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初期外贸承包责任制的缺陷①没有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仍然保留了中央财政对出口的补贴;②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实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条件下,各行政部门往往运用行政权利,发展有利可图的出口产业,抑制有亏损的出口产业;③助长了地区和部门间的封锁和壁垒,造成了地区和企业的不平等竞争,萌生了企业的短期行为,助长了国内物价的上涨;④没有考虑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承包期一定3年不变,而在3年内,国内外经营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承包企业遇到重大的环境变化时,往往难以完成承包任务。2.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三)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意义1.完全实行了外贸企业出口的自负盈亏2.强化了企业的经营管理3.创造了平等竞争的条件4.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5.推动了外贸企业由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四)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体制缺陷第一,承包额度缺乏科学性。第二,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仍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第三,汇率调整还没有到位。第四,按商品大类实行统一外汇留成的做法造成了新的不平等竞争。第五,上缴中央外汇任务的分配不尽合理。四、1994年以后至入世前的外贸体制改革(一)深化外贸宏观管理体制(二)深化外贸经营体制(三)建立、健全外贸协调服务体系(一)深化外贸宏观管理体制1.改革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起,我国的外汇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2.转向法治管理:1994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3.规范行政管理(二)深化外贸经营体制1.企业制度改革:“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2.经营制度改革:从单纯追求创汇数额,转向重视效益;从商品经营转向资产经营;从单一经营转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从传统的收购制度转向服务型的代理制;从分散经营转向规模经营。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道路,培育以贸易为龙头和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集团公司。加快赋予生产、科技、商业、物资企业外贸经营权。(三)建立、健全外贸协调服务体系改进商会的职能,加强商会的领导机构,使其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在外贸经营活动中的协调、服务、纽带的职能。进出口商会是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的协调组织,也是同行企业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自己组织起来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完善社会监督、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研究咨询机构和学会、协会的信息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必要的法律、会计、审计事务所,为企业提供服务,并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社会监督。此外还要完善金融、保险、运输等配套体系。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一)符合国际和WTO规则的进出口管理法律框架(二)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四)完善外贸促进体系六、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效果的整体评价(一)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特点(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成就(三)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效果的整体评价(一)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特点1.渐进性2.法制性3.市场化(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成就表8-12002~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成就指标20022003200420052006货物进出口总额(人民币亿元)51378.270483.595539.1116921.8140971.4出口总额26947.936287.949103.362648.177594.6进口总额24430.334195.646435.854273.763376.9货物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207.78509.911545.514219.117604.0出口总额3256.04382.35933.27619.59689.4进口总额2951.74127.65612.36599.57914.6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个)3417141081436644400141485外商投资合同金额(亿美元)847.511169.011565.881925.932046.63外商直接投资827.681150.691534.791890.652001.74外商其他投资19.8218.3231.0935.2844.89实际使用外资额(亿美元)550.11561.40640.72638.05735.23外商直接投资527.43535.05606.30603.25694.68外商其他投资22.6826.3534.4234.8040.55外资企业基本情况年底登记户数(户)208056226373242284260000274863投资总额(亿美元)981911174131121464017076注册资本(亿美元)55216226728581209465#外方40204658558063197406对外经济合作(亿美元)合同金额178.91209.30276.98342.16716.48#对外承包工程150.55176.67238.44296.14660.05对外劳务合作27.5230.8735.0342.4552.33完成营业额143.52172.34213.69267.76356.95#对外承包工程111.94138.37174.68217.63299.93对外劳务合作30.7133.0937.5347.8653.73注:1.从2001年起,外商投资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均不包括对外借款2.本表外商投资部分从2006年起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续表:(三)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效果的整体评价1.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2.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3.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密切产销关系4.降低关税,优化关税结构5.启用和规范非关税壁垒6.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7.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发挥汇率杠杆对外贸的调控作用七、“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基本思路(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二)改革对外贸易管理体制(三)改革对外贸易促进体制(四)改革对外贸易经营体制(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1.对外贸易机制进一步市场化2.对外贸易运行进一步自由化3.对外贸易管理进一步法制化(二)改革对外贸易管理体制1.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弱化行政性管理手段2.加强出口产业政策管理,形成出口产业政策管理机制3.完善与外贸活动相关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和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三)改革对外贸易促进体制1.建立促进主体网络2.各类贸易促进主体合理分工,共同形成高效的对外贸易服务体系网络3.改革促进方式,建立促进绩效评估机制(四)改革对外贸易经营体制第一,完善法律、法规,为推行出口代理制提供制度保障。第二,逐步实行统一的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政策,创造条件使各类出口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平等竞争。第三,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加强公共服务。对外贸易管理是以国家法律、规章和方针政策为依据,从国家宏观经济利益和对内、对外政策的需要出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进口和出口贸易进行指导、控制和调节。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的管理体制一、中国对外贸易的法制管理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经济管理三、中国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一、中国对外贸易的法制管理(一)国际公法(二)国内公法(一)国际公法国际多边协定和协议——WTO的法律体系《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简称《建立WTO协定》4个附件:附件1(包括附件1A-《货物贸易多边协定》、附件1B-《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附件1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附件2-《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附件3-《贸易政策审议机制》;附件4-《诸边贸易协议》区域协定和双边协定:《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即CEPA)。国际公约——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专门领域《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二)国内公法1.与国际接轨调整国内相关立法2.我国现行的对外贸易管理专门法规1.与国际接轨调整国内相关立法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对外贸易管理法律体系:在货物和技术贸易方面——《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贸易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的决定》在服务贸易方面——《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电影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方面——《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修订了《专利法》;修订了《商标法》;修订了著作权法,《反不公平竞争法》2.我国现行的对外贸易管理专门法规在对外贸易的日常管理方面,形成了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包括《海关法》、《商品检验法》、《动植物检疫法》、《外汇管理法》等各个环节法规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经济管理(一)对外贸易税收(二)汇率与汇率制度(三)进出口信贷(一)对外贸易税收1.进出口关税2.进口商品国内税3.出口退税1.进出口关税关税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关税政策而制定的,由海关对进出境货物和物品所征收的一种间接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收回海关主权,实行关税自主。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中国近100多年来的第一部真正独立自主制定的海关税则。这部海关税则的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52.9%。中国为了加入WTO已经多次下调关税,《进出口关税条例》也作了修改,并于2004年1月1日实施,到1992年普遍降低关税前,中国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47.2%。从1992年开始,中国大幅度自主降低关税水平,降税后中国算术平均关税水平降至35.9%。从1996年开始,又由降税前的35.9%一直削减到入世前2001年1月的算术平均税率为15.3%。从2002年1月1日起,中国履行加入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