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目的和构成•1、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外贸活动进行有组织的协调和管理行为。•2、目的••3、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对外贸易国别政策二外贸政策选择的制约因素•经济力量的强弱•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利益集团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国际贸易惯例三、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形式•自由贸易政策(FreeTradePolicy)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ProtectionismPolicy)是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即奖出限入政策。•贸易保护政策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1、古老的贸易保护论:重商主义(15-17世纪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早期:威廉·斯塔福——货币差额论晚期:托马司·孟——贸易差额论————————————————————四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2、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并行: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内容:废除《谷物法》•【美、德】依据: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3、超保护贸易政策:1930--二战后;特点:保护的对象扩大了;保护的目的变了;保护的战略方式改变;保护的措施多样化。依据:凯恩斯————————————————————————5、新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美】保护的商品增多、保护措施多样、保护制度系统、保护程度提高—————————————————4、贸易自由化:二战后-70年代初【美】1947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6、贸易自由化的深化:90年代之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倡导贸易自由化,保护浪潮渐弱。(中国关税减让表)第二节自由贸易政策及理论背景: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思考:这时实行的是什么类型的国际分工?原因:产业革命的发展,要求大量从国外进口原料,因而要求取消重商主义贸易保护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二自由贸易理论的形成•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完成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法国的重农主义提出了自由贸易的主张,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国际分工,实行自由贸易的理论,大卫.李嘉图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第三节贸易保护理论一保护幼稚工业论背景了解:在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还处于萌芽状态或正在成长时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例如美国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制造业报告》提出保护美国的幼稚工业;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于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更具有代表性。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与自己的理论主张1、以国民经济学代替世界主义经济学。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它完全忽视了国家的存在.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与自己的理论主张2、以生产力经济学代替财富经济学。流行学派只考虑交换价值,即通过对外贸易增进财富,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根据生产力理论,李斯特鲜明地反对英国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学说,主张德国和一些经济落后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认为这是抵御外国竞争、促进国内生产力成长的必要手段。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与自己的理论主张3、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完全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又并行不悖。在经济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实际上是为个人投资提供保护,为本国商品提供市场,这才符合个人利益。因此,在经济落后国家,高度的保护政策是可以与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并行不悖的,是落后国家发展经济的一种十分必要的工具。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与自己的理论主张4、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国际贸易的自由和限制,对于国家的富强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是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一国采取何种贸易政策,要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定。主要内容•1将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自由,西、葡萄牙)——农工业时期(保护,美、德)——农工商业时期(自由,英国)•2确定保护对象的条件是: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的幼稚工业。3保护时间:30年为最高期限4保护幼稚工业的主要手段•一般商品禁止进口:征收高关税•复杂机器鼓励进口: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该理论在实践中有两个难克服的问题:•1保护对象的选择问题。•2保护手段的选择问题。一般来说产业政策优于关税等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但由于采用关税手段政府可以得到关税收入,而采取生产补贴政府既失去关税收入,又要增加财政开支,因而欠发达国家更多地倾向于采用征收关税限制进口的手段来保护本国工业。关于幼稚产业选择的标准•穆勒标准:①正当的保护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取消保护。②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③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巴斯塔布尔准则①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时期以后,能够成长自立;②受保护产业将来所能产生的利益,必须超过现在因为实行保护而必然受到的损失。•肯普补充的标准:只有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具有对国内其他企业也有好处的外部经济效果时,这种保护才是正当的。因为开创一种新的幼稚产业,先行企业本身的投资大,成本高,要冒很大的风险,而成功之后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后来进入该产业的企业也可享用最早的幼稚工业所开发的知识与经验,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原先的先行企业无法获得超额利润以补偿学习期间所付出的代价。对于这种幼稚产业,政府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否则企业就不愿投资于这种具有外部经济效果的产业。小岛清的选择标准•应根据要素禀赋比率和比较成本的动态变化,选择一国经济发展中应予保护的幼稚产业。只要是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幼稚产业,即使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或肯普准则,也是值得保护的。至于怎样确定这种幼稚产业,则要从一国要素禀赋状况及其变化,从幼稚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方面来考察这一问题。小岛清的选择标准•所保护的幼稚产业要有利于对潜在资源的利用•对幼稚产业的保护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保护幼稚产业,要有利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小岛清:要从要素禀赋比率和比较成本的动态变化,着眼于经济成长来选择幼稚产业和确定保护政策。各种保护措施本身不可能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效果,但它们对贸易关系的干预,可以作用于市场、资本、技术、资源等等因素,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二战略性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战略性贸易政策特点—强烈的应用性1、政府大力支持战略产业的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如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等,产业关联极强,外部经济效益明显,一旦成为主导产业,就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政府协助企业争夺出口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对本国出口企业的鼓励,能够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争得更多的出口利润。3、政府限制进口以培育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竞争能力。由于垄断和规模经济的存在,贸易保护可以促使本国的进口竞争产业成为出口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基础1、规模经济。贸易的基础不再主要是资源禀赋、技术等方面的差异,规模经济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2、外部经济。重视通过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发展本国的主导产业,从而带来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这也许比贸易本身的效益要重要得多,3、不完全竞争。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理想状态并不存在,企业垄断和政府干预使得市场竞争不完全。表4-1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不同情况下的利润/亏损001000不生产0100-5-5生产不生产生产空中客车公司波音公司表4-2欧洲政府进行补贴后的利润/亏损001250不生产010020-5生产不生产生产空中客车公司波音公司001000不生产0125-205生产不生产生产空中客车公司波音公司表4-3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另一种情况下的利润/亏损表4-4欧洲政府进行补贴后的利润/亏损001250不生产012555生产不生产生产空中客车公司波音公司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合理性•国际贸易新理论在国际贸易政策领域的反映和体现•试图设计出适宜于产业内贸易的干预政策,以改善受到扭曲的竞争环境,使市场运行处于次优境地•从方法论上看,广泛借鉴和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局限性•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条件•往往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加以曲解和滥用的口实,恶化全球贸易环境•缺乏有力的政策干预效应的统计分析、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应用——美国的高科技新重商主义•军事科技的民间承包,然后再向民用转化•政府对基础研究、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官产学研”相结合•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高科技产品达到特殊的军事、政治目的三改善国际收支论1主要观点:改善国际收支论认为,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2改善国际收支论实施起来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第一,别国的对策以及这种对策对本国出口的影响。(别国报复和进口能力的下降)第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善国际收支?该理论在实践中的问题:追求出超的目标本身是没有必要的;通过贸易保护来追求出超会引起与入超国的矛盾和纠纷。四改善贸易条件论内容:通过贸易保护限制进口减少需求,降低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改善贸易条件(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指数的比率)。该理论有两点要考虑:第一,通过保护来获利的做法能否成功?第二,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否有益?首先,能否成功地通过贸易保护来降低产品的进口价格,首先取决于该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其次,即使是贸易大国也未必能通过降低进口价格来获益。因为这样很容易引起别国相应的报复。当然,在现实中,这种报复也可能不发生。贸易往往是多边的。•但是无论别国报复与否,贸易保护都会造成国际市场价格扭曲,从而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五超保护贸易理论(新重商主义)•(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兴起•超保护贸易理论著作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2.就业理论。一国的就业水平由有效需求决定。为保护国内就业,国家应对外贸进行干预,采用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投资和政府开支,保护贸易顺差,以促进就业和产出的增加。国内投资国外投资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贸易顺差有效需求消费(短期内稳定或不足)投资•3、乘数理论(投资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增加一笔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加量,并不限于增加的投资量。只要社会存在闲置的生产资料和失业的劳动者,投资变动就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以倍数的扩大效果,这扩大的倍数就是乘数。投资乘数理论的计算公式:乘数K=1/(l-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0-----增加的收入全部储蓄,•则国民收入不变•边际消费倾向=1-----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则国民收入无限大•国民所得的增加(△Y)=乘数(K)×投资的增加量(△I)计算对外贸易顺差对国民收入影响的倍数公式为:△Y=【△I+(△X一△M)】·K其中:△Y——国民收入的增加额△I——投资的增加额△X——出口的增加额△M——进口增加额K——乘数在△I与K一定时,则贸易顺差越大,△Y越大;反之,如贸易差额是逆差时,则△Y要缩小。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进口则和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结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