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际贸易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LOGO第十三章国际贸易一、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1、发展迅速2、各国增长速度不一。3、与发达国家整体仍有差距。二、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剩余出路理论贸易条件恶化论动态比较优势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认为:只要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两国分别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互相贸易,贸易双方的国民产品和福利都会增加。要素禀赋论又称H-O模型,由赫克歇尔(E.F.Heckscker)和俄林(B.G.Ohlin)提出,认为比较优势来源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举例:孟加拉的黄麻生产、南非的钻石生产等基于要素禀赋的国际贸易也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获得比较利益,福利水平提高2.2剩余出路的贸易理论缅甸经济学家明特(H.Myint)1950s提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资源闲置扩大对外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剩余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用于出口,换回更多的产品,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总消费和总福利.图示AX1X2M1M2Px/PmBCPP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O剩余的出路2.3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和德国经济学家汉斯·辛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贸易条件(termsoftrade)主要是指商品的贸易条件,或净易货贸易条件(netbartertermsoftrade),是指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之间的比率。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呈现出下降的长期趋势。2.3.1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基本观点“中心-外围”:国际经济体系是由中心体系和外围体系所构成,中心体系由发达国家构成,外围体系由发展中国家构成。发达国家作为“中心”主要出口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作为“外围”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初级产品相对于制成品的价格长期具有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损,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益。贸易条件恶化原因1.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初级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低于制成品2.技术进步导致初级产品替代品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初级产品的需求。更有效率的生产减少原料消耗系数。3.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后仍然保留着原料出口格局,在国际贸易中缺乏供给弹性。4.技术进步没有带来相应的好处,发达国家的要素收入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贸易条件恶化的后果把一部分财富和收入从处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无偿转到处于中心的发达国家,减少了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和财富,使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通过外贸来促进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状况趋于恶化,赤字不断增加。为了维持一定的进口水平,不得不向国外借款,使得外债负担加重。2.3.2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意义否定传统贸易理论的静态性质。否定自由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的结论。2.3.3实证研究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长期呈下降趋势。收入贸易条件:Itot=(Px/Pm)Qx其中,Qx出口数量指数,要素贸易条件,可分为单要素贸易条件(singlefactortermsoftrade)和双要素贸易条件(doublefactortermsoftrade)Stot=(Px/Pm)ExDtot=(Px/Pm)(Ex/Em)其中,Ex为包含于出口商品中的要素生产率指数,Em进口商品中的要素生产率指数。进入2000年以来,初级产品价格指数相对于制成品价格指数是上升的,意味着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其贸易条件在本世纪初已经改善了。0501001502002501970198019901995200020052009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指数粮食价格指数金属和矿产品MUVG5指数2.4动态比较优势论2.4.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最初由美国雷蒙德·弗农在1960年代提出来的;到198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展了这一理论。曲线P为总产量虚线D表示国内消费创新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2.4.2比较优势阶梯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特(Porter,M.)斯蒂格里茨(Stiglitz,J.)提出了比较优势阶梯论(theladdersofcomparativeadvantages)。各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和转移基本上是沿着资源密集型→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熟练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研发(R&D)与技术密集型方向进行的,它呈现一个阶梯形状3.1.1什么是进口替代战略(内向型)进口替代(Importsubstitution)是指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进口替代战略于1950-1960s提出并首先在拉美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家实施,随后,南亚、中东欧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发展进口替代型工业。到1960s后期,进口替代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贸易发展战略。3.1.2进口替代的工具及其成本关税保护进口配额工业补贴外汇管制——币值高估关税保护名义保护率(n)P':税后商品价格P税前商品价格)有效保护率(e):对增加值(产出价值-投入价值)的保护程度。V:一商品税前一单位数量的增加值(用进口商品的国际价值减去其国际生产成本求得)V':税后一单位数量的增加值(用进口商品的国内价值减去国内生产成本求得)PPPn'VVVe'指政府对进口商品按照其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收。关税的影响无关税的价格国内需求国内供给ABCDE有关税的价格没有贸易时的均衡FQ1sQ2sQ1DQ2D没有关税时进口有关税时进口关税的动态福利效果PdPwS(存在进口)S`停止进口S``(具有国际竞争力,出口)数量价格AB进口配额政府对特定商品规定一个可以进口的最大数额。关税和进口配额有重要区别:(1)造成收入损失(2)垄断。没有贸易时的均衡没有配额时的价格配额国内供给国内供给+进口供给国内需求有配额时的价格有限额时的均衡世界价格Q1sQ2sQ1DQ2D没有配额时进口有配额时进口ABCDGE’E’’F钢铁数量钢铁价格工业补贴工业补贴与关税的区别保护成本是由不同人负担,补贴由纳税人负担,而关税是通过加价转嫁给了消费者。将会造成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补贴可以保持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相等。补贴比关税更能促进幼年工业成长和成熟。关税为政府收入,补贴为政府支出。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的一种制度。一般对本币汇率定值偏高,因为需要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等资本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让国内厂商便宜进口资本品。3.1.3进口替代的两阶段初级进口替代(最终消费品进口替代)通过高关税等措施限制甚至排斥进口品,建立和发展食品、服装、家电等最终消费品制造业和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加工等产业,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次级进口替代(资本品和中间产品进口替代)当最终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工业发展到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即可以进入第二阶段。进口替代转向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冶炼、煤炭工业等,为全面工业化奠定基础。3.1.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积极作用(1)由于提供了一个有保护的、有利可图的市场,使这些国家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得到了发展。(2)进口替代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结构的改造,单一畸形的经济结构有了一定程度改变。它表现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比重上升较快,而农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在制造业内部,那些侧重基础工业替代的国家,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轻工业。(3)进口替代加强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立程度。具体表现在:进口制成品在国内总供给中的比重大大下降,一些国家的设备自给率提高了。3.1.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消极影响进口替代工业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造成外汇短缺,没有改善国际收支提供就业机会有限高估的汇率减少出口,尤其是农产品的出口助长了腐败行为3.2外向型发展战略所谓外向发展战略,指的是以出口来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发展中国家用制成品替代初级产品作为主要的出口商品,以此加强本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称为出口替代战略。3.1.2主要政策手段实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关键是提高出口货物的竞争能力,开拓和扩大国际市场。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进口替代的政策与措施关税(减免,出口退税等)进口配额(减少对进口的限制)优惠政策(出口的企业提供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汇率政策(本币对外贬值)3.1.3出口促进战略的两阶段(外向型)第一阶段: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第二阶段:以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并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发展。出口替代的两阶段是相继的产业升级的过程。3.1.4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利利用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促进工业化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贸易条件和国际收支维持和扩大与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联系,引进资本和技术使企业家超越国内市场的约束,通过国内和国际双重压力,提高效率,促进创新3.1.4出口替代战略的弊端①容易使一国经济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出口比重越大依赖性越强。②外向发展战略会受到国际市场的限制。(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③出口替代工业也需要一定的保护措施,也会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④出口替代工业的发展如果不能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可能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把41个有数据的经济体按外向和内向程度划分为四类坚定外向、一般外向、一般内向、坚定内向。外向型经济体较之内向型经济体要低,这表明外向经济体的资本使用效率更高。资本-产出比外向型经济体最高,而内向型经济体最低。制成品出口增长率外向型经济体的经济绩效要比内向型经济体的经济绩效要好。结论坚定外向型一般外向一般内向坚定内向型GDP和人均GDP增长率3.3内向型战略与外向型战略的协调1、内向型与外向型的判别指标:进口有效汇率/出口有效汇率当一个国家的出口有效汇率对进口有效汇率之比小于1时,这个国家可以看作是奉行内向型发展战略。如果这个比例从小于1转变到等于1即从旋转到时,该国的贸易体制是中性的,或者叫做自由贸易型的。如果这个比例大于1,则该国可以看作是对出口补贴过度了,变成了一种极端的出口促进。2、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战略的相继性在经济起飞阶段,为保护幼稚产业,实行进口替代是必要的。事实上,日本等国家1940s-1950s实施的进口替代战略为以后出口促进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但进口替代战略实施到一定的阶段,积累了相当的生产能力,就必须相机实施出口促进战略,以本国比较优势为基础,发展出口,进入竞争,带动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促进已成为大势所趋。从1970s末开始,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战略调整,先是拉丁美洲,然后是非洲,1990s初最后一个大国——印度也开始转向出口替代战略3、出口促进与进口替代协调原则对幼年工业概念应该有一个严格限定,并作为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针对那些预计能够实现预定出口目标的企业提供广泛的关税保护和信贷补贴。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不应该受到保护,而应该鼓励其出口。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的成就(一)贸易规模飞速增长(二)贸易结构不断升级二、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演变LOGO第十四章外资利用主要内容两缺口模型外债及外债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外国直接投资及对其的干预1.1主要思想1966年,钱纳里和斯特劳特在《外援与经济增长》一文中提出了“两缺口(Two-gap)模型”,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利用外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思想就是发展中国家国内有效供给与资源计划需求之间存在缺口,即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而利用外资是填补这两个缺口的有效手段1.2基本方程式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Y=C+I+X-M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X和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由于储蓄S等于收入减去消费,因而可以得到:I-S=M-X这就是两缺口模型的基本方程式I-S是储蓄少于投资的部分,被称为储蓄缺口M-X是出口少于进口的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