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贸易保护理论(XXXX101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贸易保护理论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强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17世纪)产业革命后(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9世纪)超保护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自由发展(50-70年代)垄断代替自由竟争(20世纪初)滞胀出现后(70年代后)保护贸易政策的重点理论斯塔福德、孟克列钦的早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的晚期重商主义汉密尔顿的关税保护论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的新重商主义战略性贸易政策一、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5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萌发,封建庄园瓦解,商品经济发展,各国国内的统一市场形成,世界市场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西欧各国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对外贸易。•早期的资本主要是以商品资本的形态出现,重商主义应运而生。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重商主义所重的“商”是对外经商。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包括:⑴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富强的象征,是一国财富的惟一形式;⑵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积累财富,一国获取货币财富的途径除了开采金银矿藏外,就是发展对外贸易;⑶增加财富的对外贸易政策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来促进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以便达到多卖少买,从而实现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国的获利是建立在另一国的损失之上,出口国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国通过贸易则减少财富。•在具体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主张上,不同时期的重商主义又有明显区别,特别是在理论观点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可将重商主义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Thomas·Mun。主张保持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进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Stanford和法国的Montchrestien他们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进被称为“货币差额论”surplus托马斯·孟“我们倘使只看到农夫在下种时候的行为,只看到他将许多很好的谷粒抛在地上,我们就会说他是一个疯子而不是一个农夫了。但是当我们按照他的收获,也就是他的努力的最终结果,来估计他的劳动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他的行动的价值及其丰富的收获了”。“英国得之对外贸易的财富”商务印书馆1978,P19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直接管制汇率和贵金属交易的方法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禁止金银出口禁止出口商接收外国非金银货币汇率由官方直接控制,实行固定汇率晚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以贸易管制政策为主要手段,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利用关税和法令适当限制制成品和奢侈品进口限制原料出口,保证国内加工业的发展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外国商人离境时只能带走商品,不能带走本国货币。–鼓励中转贸易–保护本国弱小企业的发展。–实行奖励出口政策。一个重商主义者的论调•所有处于弱小产业时期的制造业不仅需要关心,而且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来哺育他们,以便使他们发展到强有力的生气勃勃的阶段。2、对重商主义的评价•重商主义的理论思想和政策主张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在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但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世界资源的静态观,他们只把货币当作财富而没有把通过分工和贸易获得的财富包括在财富之内,从而把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看作是一种财富交换的“零和”。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主要有:⑴休谟利用其“物价-现金流动机制”最先对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提出质疑。•在休谟看来,一国不可能永远保持贸易盈余,物价-现金流动机制会自动实现贸易均衡。•当一国实现了贸易盈余,那么该国的货币供给就会增加,这将导致物价的上升,从而削弱该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会减少,进口会增加,贸易盈余会因此而自动消失。⑵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国际贸易是“双赢”的经济行为,否定了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尽管重商主义对外贸易思想存在着许多错误与局限性,但其基本思想对后来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关于贸易顺差的概念。重商主义开始让位于自由贸易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欧美先进的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产业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国家的范围,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代表商业资本的重商主义开始让位于代表产业资本的自由贸易主义。自由贸易二、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1757年1月11日-1804年7月12日)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财经专家,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是美国政党制度的创建者,在美国金融、财政和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政党相争而决斗丧生。2006年,汉密尔顿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5名。1、保护关税论提出的历史背景•1776年,美国宣告独立,英国极力反对,派军队进行镇压。7年后,美国虽然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但其经济上仍属殖民地经济形态,国内产业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工业方面仅限于农副产品加工和手工业的制造,处于十分落后的水平。•当时摆在美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工业;另一条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继续向英国、法国、荷兰等过出售小麦、棉花、烟草、木材等农林产品,用以交换这些国家的工业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前者是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后者是南部种植园主的要求。代表人物汉密尔顿代表作品《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汉密尔顿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极力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并于1791年向国会递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报告中,汉密尔顿明确提出了征收保护性关税的重要性,提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就很难保持其独立地位。•美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根本无法与英国、法国等国的廉价商品竞争,因此,美国应该采取关税政策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征收关税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而是保护本国的工业,因为处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或企业难以与其他国家已经成熟的产业相竞争。2、保护关税论的主要论点•汉密尔顿认为,自由贸易不适合美国的现实。•美国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国家,难以与其他国家的同类企业进行竞争。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使美国继续充当欧洲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国内的制造业却难以得到发展。•汉密尔顿还详细地论述了发展制造业的直接与间接利益。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利益关系重大。它不仅能够使特定生产部门发展起来,还会产生连带效应,使相关部门也得到发展,这些发展能够给美国带来利益。1、制造业能够为其他部门提供先进的效率更高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2、制造业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以及生活日用品,能够促进相关部门的发展壮大;5、制造业能提供开创各种事业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才能.4、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投入品来自于农业,可保证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稳定,刺激农业发展;3、制造业可以吸纳大量外国移民迁入,加速中西部的发展;•为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他指出,政府应当加强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⑴向私营工业发放贷款,扶植私营工业发展;⑵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免遭外国企业的冲击;⑶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本国急需原料;⑷给各类工业企业发放奖励金,并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⑸限制改良机器及其他先进生产设备输出;⑹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工业品质量;⑺吸收外国资金,以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⑻鼓励移民迁入,以增加国内劳动力供给。•汉密尔顿还认为,一个国家要在消费廉价产品的“近期利益”和本国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之间进行选择,不能只追求近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不是全面性的,不是对全部产业的保护,而是对本国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产业予以保护,并且这个保护还有时间限制。3、对保护关税论的评价•1816年,美国首次以保护关税的名目提高了制造品的关税;•1828年,美国再度加强保护措施,将工业品平均税率提高到49%的高度。•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主要表现为实现较高的进口关税水平,鼓励原材料的进口,限制原材料的出口,以便为本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比较廉价的原材料。同时鼓励工业技术的发展,提高制成品的质量,以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是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美国建国初期急需发展本国的工业,走工业化道路,追赶欧洲工业先进国的强烈要求。•这一观点的提出,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和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流派已基本形成。对落后国家寻求经济独立和发展有借鉴意义。三、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代表人物:•乔治·弗利德里希·李斯特(GeorgFriedrichList,1789-1846),德国经济学家,西方保护贸易理论的鼻祖•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产生背景:(1)德国经济落后(2)主要出口原料和食品,进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3)美国在汉密尔顿关税保护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政策的实践19世纪初,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法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倡导自由贸易政策,而美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经济不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处于萌芽状态或正在成长阶段,以保护本国尚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防止别国商品自由占领市场,而产生了相对应的保护贸易政策。•美、德的贸易实践: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主张保护贸易政策,培育国内工业,使美国经济能独立。他1791年提出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阐述了保护幼稚工业的必要性和提出了工业保护制度的纲领。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改革关税,成为欧洲高度保护的国家之一。••在这一时期,保护贸易理论就其经济观点而言,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是最具代表性。其1841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系统地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学说。在批评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经济学、生产力理论和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等三大观点和理论。1.主张国家经济学。主张经济理论必须适合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2.主张生产力理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的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3.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建立保护制度。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李斯特保护贸易学说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二)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不是绝对的;(三)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思想,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如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自由或保护贸易政策;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贸易政策;对不同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等。(四)李斯特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不科学;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即不能真正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3、李斯特理论的历史地位4、理论内容•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论为依据,以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兴衰史为佐证,抨击了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学说,建立起了一套以保护关税为核心,以阶段保护为特点的为落后国家提供贸易保护政策依据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5、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对落后国家,如德国的生产力发展不利。•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混淆了国内自由贸易和国际自由贸易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自由贸易。•没有摆正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主次关系,忽视了国内市场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必要性。理论基础(一):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决定一国兴衰存亡的关键问题。•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生产力就是一切创造财富的能力。•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是生产力的结果。•一国开展对外贸易,应着眼于提高生产力,而不能着眼于财富存量的多少。理论依据(二):经济发展阶段论•阐明经济发展阶段与贸易政策的关系:经济贸易政策的制订不应该是主观随意的,而应该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进程。•从经济发展方面看来,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各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

1 / 1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