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征(DOC 25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1、加工贸易额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并且以进料加工为主2001—2004年外贸出口中,加工贸易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金额均大于一般贸易出口,并且差额趋于扩大;而进口金额却低于一般贸易进口。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早期是以来料加工为主,直到198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额首次超过来料加工贸易额,达53.1%。此后进料加工一直是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从表1中可以看出,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总额不断扩大,到2004年,已是来料加工贸易总额的3.5倍。、加工贸易企业主体性质为外商投资企业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进入高潮,2003年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实际使用外资535.0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近400家在华投资设厂,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节节攀升。2003年我国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已达3220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79.6%。另外,我国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内资企业的来料加工业务也主要是由外资经营管理的。从总体上看,外资经营的加工贸易约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90%左右。、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加工贸易是从东南沿海开始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沿海开放城市。2002年仅广东省就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2.5%;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达371.5亿美元,增速高达48.3%。上海、山东、福建3个省市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也都在100亿美元以上;而西部10省、市加工贸易合计仅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左右。在2004年我国地方累积进出口贸易方式进出口额中,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六省、市加工贸易总额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近86.4%;而加工贸易总额位于后10位的省市自治区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比重不到6%。加工贸易的这种地区分布特征,是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结构的反映。同时也使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大量流入东部地区,给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加工贸易产品逐渐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品向以机电产品为主的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转变我国早期加工贸易从服装、鞋帽、纺织、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起步,发挥了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目前,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机电产品1170亿美元,增长32.5%,占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65%。2003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274.6亿美元,增长44.8%,占全国总出口的51.9%,拉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21.6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45.4%,对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贡献率75.4%,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74.8%,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70.3%o。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加大,体现了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档次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态势。、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发展迅速,远远超过一般贸易,并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1996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一枝独秀,成为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绝对主力(参见图1)。这一现象与我国高技术企业性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技术企业中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最主要发展动力,并且在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参见图2)。2002年和2003年,我国部分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分别为677.07亿美元和1103.2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89.5%和89.7%。其中,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556.58亿美元和942.7%,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中分别为82.2%和85.5%。加工贸易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增长源泉。年,在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各类企业中,三资企业依然占据主导位置(参见图3)。进口、出口分别突破千亿美元,在全部高技术产品进口与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77.6%和87.3%。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进出口占全部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均在50%以上,合资企业所占比重均在20%左右。与上年相比,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和我国私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增长速度都很快,超过40%。尤其是私营企业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比上年增长67.6%,分别高于外商独资、合资企业10个和23个百分点,在各类企业中出口增长速度最快。(二)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阶段特征1、传统制造业加工贸易比重趋于稳定,逐渐达到增长的拐点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传统制造业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产业分工与转移的起点,通过加工贸易承接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了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沿海地区地理条件优越等,发展“两头在外”的轻纺和机电产业,扩大出口。经过20多年的加工贸易发展,国内本土企业竞争力日益提高,并逐渐取代了这些加工贸易企业,贸易方式逐步向一般贸易转变。因此,这一类加工贸易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并最终为我国本土企业一般贸易所取代。、在区域分布格局上,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阶段与程度明显失衡,将遏制我国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加工贸易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其在总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并且,当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到第四个阶段的时候,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似乎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定位,仍主要集中在一些高耗能的中间原料的生产领域,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有些学者把原因归结为中西部地区的区位劣势,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加工贸易在沿海和内地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传递和转移机制。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挖掘我国劳动力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平衡地区发展,形成合理产业阶梯在未来均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使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比重持续增长,是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机遇加工贸易发展与吸引外商投资有较强的相关性,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加工贸易。据贾曼丽(2003)对我国加工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一般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以及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三者之间进行的相关性检验,表明外资企业的投资方向向着加工贸易方向转变,加工贸易比重大幅度上升与一般贸易比重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资企业的投资转向加工贸易造成的。外资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并且外商投资企业的国别来源和性质进一步高级化。这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仍处于产业塑造阶段,外资高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不可低估。但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现阶段外资高技术企业在我国从事高技术产品加工组装业务为主,离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还有差距。如何利用外资高技术企业加工贸易升级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塑造,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二、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一)加工贸易增值率。增长缓慢随着我国加工贸易中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比重的增加,加工贸易的增加值理论上说应该不断的增大。但事实上,我国加工贸易整体附加值的增长非常缓慢,甚至某些部门出现了增加值率下降的趋势。如200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为25.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而且低于我国制造业1.2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其一,加工贸易结构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为主。我国加工贸易主体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多为低技术生产环节,这些环节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较低,而且世界上存在较多同类型加工经济国家,使国际市场上该类产品处于供给过量状态,价格不断下跌,产品附加值也不断下降。其二,外资支配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是我国加工贸易增值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外资控制加工贸易的“两头”,因此,其通过限制性商业惯例、转移定价等方式,控制了生产过程,人为降低增值率。根据近些年的加工贸易统计数据,我国无论是加工贸易比重,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依然表现出强化的趋势,因此,对我国加工贸易如不加引导,整个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仍可能在低水平上徘徊。(二)加工贸易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低,抑制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如果加工贸易中间投资品由东道国提供,且其最终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那么它对所需的零部件、原材料等中间投入品的技术含量要求也必然相应提高,这就会带动东道国提供中间产品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生所谓的技术“溢出效应”。这些技术改造在大范围内进行时,产业结构随之改善。然而,我国目前开展的加工贸易,不仅技术含量低,中间投入品主要依靠进口,没有实现国内替代,而且对其他企业和地区的辐射力度不大,因而很难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另外,由于加工贸易实施“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战略,大量进口相关的原料,影响了我国国产的相关原材料生产的发展。(三)加工贸易的“出口导向”性使国内产业易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加剧了国际间贸易摩擦,并且不利于国内产业向非价格竞争战略转变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起步,虽然目前产品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产品结构中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仍然过大,服装、纺织、机电零部件等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加工贸易的主导产品。这类产品的生产技术已经普及标准化,需求对收入的弹性小,出口增长乏力。同时,来自东盟、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压力,使我国这类加工贸易发展空间狭小。虽然当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比重不断上升,但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中间投入产品等均未能实现国内生产替代。因此,以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加工贸易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出口导向性,造成我国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对世界经济变化的高度敏感和对外部需求的高度依赖,加深了这些产业的不稳定性。200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接近75%①,这么高的外贸依存度与我国传统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典型的“大进大出”模式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磨擦的重要原因。按照原产地规则,加工贸易中大量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工的产品再出口,加工贸易中大量的进口部件被计人到我国出口额,扩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增加了贸易磨擦。近来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限制和反倾销案件越来越多,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四)基于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区域上分布的不均衡,沿海地区开展加工贸易的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廉价劳动力优势是支撑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迅速发展以及生活费用的不断提高,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优势开始削弱。另一方面,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缓慢,也制约传统产业发展。随着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发达国家积极将新技术广泛用于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劳动生产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产业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如果不尽快解决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分布区域上的巨大差异,发掘我国劳动力潜力,并实现科技管理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在加工贸易中的劳动力优势将很快丧失。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