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城区(urbanarea)具有相对高人口密度的区域,本定义反映美国状况,世界的定义:人口密度高+产业以非农业为主。2.大城市地区拥有大量人口的核心城区和附近在经济意义上与这个核心结为一体的邻近社区,包含乡村地区。二、单项选择题1.B2.D3.D三、多项选择题1.ABC2.BD四、填空题1.城市化地区包括中心城市和城市边缘。2.城市边缘是中心城市外围的城市化地区。3.传统城市问题包括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犯罪、人口和交通拥挤、教育和犯罪五、判断说明题1.错。包含乡村地区。2.错。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3.对。城区产业以非农业为主,可以有农业。六、简答题1.⑴大部分区位选择的问题涉及城市;⑵城市经济也与城市中区位选择有关;⑶由区位选择引起的最重要的问题发生在城市2.⑴市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⑵城市内土地出租和土地利用;⑶贫困和住房的空间因素;⑷地方政府的支出与税收。七、论述题⑴大部分城市问题是相关的:许多问题有相同的根源,一些问题能够造成其它问题的恶化;⑵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⑶大多数城市问题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化第二章为什么城市会存在一、名词解释1.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2.一国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他国,那么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3.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4.企业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二、单项选择题1、A2、B3、D4、A5、A6、C7、A三、多项选择题1.ABC2.ABCD四、简答题1.农业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可以供应城市居民;比较优势足以弥补交通成本,使贸易可以产生;运输规模经济使市场更有效率.2.A专业化技能提高:熟能生巧时间缩短:无须转换时间B要素的最小效率规模3.A.本地化经济(当地化经济)——本土化、国产化B.城市化经济五、论述题1、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特别是基础性的:商业服务(银行、保险、房地产、印刷、运输……)公共服务(公路、学校、消防……)2、劳动力市场共享:整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各个行业关联度小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稳定。3、知识溢出思想的交流行业间交流第三章城市在哪里发展?一.名词解释1.采购成本:原材料从产地运输到工厂的成本2.配送成本:企业产品从工厂运输到消费者的成本。3.本地投入品:无法高效率运输的投入品。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D三.填空题1.运输成本、小2.物理重量、运输费率四、判断说明题1.错。运输导向型企业模拟假设是建立在单一产品的假设前提下的。2.对。汽车属于体积增加的生产活动,故为市场导向型企业。3.对。炼铝业属于高能耗的能源密集型企业。4.错。劳动力成本因种种原因存在地区差异。5.对。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为企业提供直接利用的投入品和为劳动力提供消费品等来影响企业选址。五、简答题1.纽约发展的原因:①交通发展开凿伊利运河连接纽约和五大湖。②商人创新交易方式拍卖③其他城市的错误费城和波士顿通过法律阻止拍卖方式。2、运输导向企业模型的假设有哪些内容一、单一产品二、单一的可运输的投入品三、固定的要素比例四、固定的价格六、论述题1、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影响企业选址一.为企业业提供可以直接利用的投入品:从水、路等方面考虑二.为劳动力提供消费品:从教育、公园等方面考虑2、直接吸引企业:从税收减免、政府贷款和贷款担保、地段开发,土地开发,开发区等方面考虑第四章西方城市化历史一、名词解释1、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二、单项选择题1、C2B三、多项选择题1、AD2、AB四、填空题城市的类型可以分为军事城市,宗教政治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五、判断说明题错,日本出现逆城市化,中国还处于城市化阶段六、简答题(1)答:1.城市人口增长率的迅速提高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增加3.特大城市和首位城市的增长4.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不足5.农村——城市人口转移的就业问题6.城市化和地区发展的联系问题(2)答:1.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距2.带动广大农村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3.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4.影响农村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村开放程度七、论述题答: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因此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城市化进程中的利弊。从有利的方面看:一、城市化是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火车头;二、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第三,城市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方向;第四,城市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第四,城市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从城市化的弊端来看(一)资源日益短缺:1.水资源严重短缺;2.土地资源紧张;3.城市能源问题;(二)环境污染不堪重负;(三)城市生态赤字普遍增加;(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五)城市与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六)城市治理能力偏弱;所欲综上所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利弊是共同存在的,要想正确处理好问题,就必须辩证的对待,抓住主要的矛盾,这样就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了。第五章多少城市一.名词解释:1、销售区:商品价格低于其他销售者的区域范围2.规模经济: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二.单项选择题:1.A2.D3.B4.C5.A6.D7.A8.B9.C10.A三.多项选择题:1.ACD2.AC3.ABD4.BCD5.ABCD四.填空题:1._固定需求_____是销售区的决定因素。2.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得出___均衡产量_____。3.新企业进入__降低____每个公司的产出。4.人口密度增大导致销售区__缩小_____。5.销售区变化取决于___产出效应与需求效应____的对比。五.判断说明题1.√销售区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增长扩大商店销售区,商店数量减少2.×销售区和行程成本行程成本下降扩大商店销售区,商店数量减少。3.√密度效应:收入增加降低人口密度4.√销售区变化取决于产出效应与需求效应的对比。产出效应大于需求效应,销售区扩大;反之缩小。、5.×需求变化需求随城市规模扩大而减少:城市等级体系破坏需求随城市规模扩大而增长:城市等级体系存在六.简答题:1、由洛施提出,克里斯塔勒发展的中心位置理论可用来预测一个地区城市数量、规模和范围。这一理论建立在销售区分析的简单扩展基础上。不同行业销售区不同,取决于规模经济和人均需求,因而每个行业的区位模式不同。中心位置理论阐明了不同行业的区位模式是怎样合并形成城市地区体系的,这一理论回答城市在地区经济中的两个问题:1多少城市将发展?2、为什么一些城市比其他城市大?2、⑴多样性和规模经济。一个地区内城市规模和范围不同,这种多样性的出现是因为三种消费品具有不同的人均需求相对应的规模经济,因而他们的销售区不同。⑵大意味着少。大城市提供的额外商品是易受相对大的规模经济影响的商品,因为相对较少的商店销售易受相对较大的规模经济影响的商品,所以只有少数大城市。⑶购物路线。消费者流向大一点的城市而不是小一点的或相同大小的城市。3、相同的商品销售价格;不同的消费者行程成本;区域形状假定是长方形4、⑴技术革新提高了城市运输速度,降低城市内部运输成本;⑵城市化增加了人口密度,缩短了平均出行距离;⑶新销售技术七.论述题1、销售区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增长扩大商店销售区,商店数量减少。销售区和行程成本:行程成本下降扩大商店销售区,商店数量减少。销售区与人均需求:人均需求增长导致销售区缩小,商店数量增长销售区与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增大导致销售区缩小,商店数量增长第六章城市经济增长一、名词解释1、需求指向模型:是研究来自城市域外的市场需求作为城市经济增长动力的模型2、城市功能亦称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负担的任务及其作用发挥产生的效能。包括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3、城市基础设施,或称市政工程设施,是直接为维持城市生产与生活正常秩序和保证城市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为在城市进行物质、精神和人本身再生产的一般共同的社会化的物质条件。如道路、通讯设施等二、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三、判断说明题1、对。乘数以公式表示为:K=△Y/△I。其中,K表示乘数,△Y表示收入增量,△I表示投资增量。同时,由于投资增加而引起的总收入增加中还包括由此而间接引起的消费增量(△C)在内,即△Y=△I+△C,这使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公式推导如下:K=△Y/△I=△Y/(△Y-△C)=1/(1-△C/△Y)。其中,△C/△Y为边际消费倾向。由上式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反之则投资乘数越小。2、错。经济的增长不仅提高了就业的机会,也提高了就业的成本,所以经济增长不一定提高就业率3、对。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在城市经济增长的研究中,经济基础的研究就是研究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四、简答题1、城市产业集群是指专业化产业集聚在特定地区形成组织网络,其竞争优势表现为:节约搜寻成本、经济外部型和共享产品、促进创新、促进内部的专业化分工。2、⑴从性质上看: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发展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经济发展则同时意味着更多的产出和技术与制度的变革,产出的增加正是通过技术与制度的变更而获得的。⑵从范围上看:增长是仅指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发展则不仅涉及经济领域,它还是一个国家的人民的观念和社会习俗大变革。发展的内涵更加深刻,体现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⑶从原因上:增长是由于投入量的增加所导致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而发展具有这些因素,还包括了产品构成的变化和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量所作贡献的相对变化等情况。⑷从时间上看:增长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连续的和渐进的特征。3、决定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城市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基础设施规模的基本因素。城市人口增加对基础设施有三方面影响:(1)直接增加需求;(2)通过经济规模增长要求基础设施增长;(3)城市空间规模扩展而要求的第二,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水平和内部构成比例第三,城市主体设施规模和结构,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第四,科技水平,通过影响城市结构、功能而影响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第五,城市人均收入,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水平。4、出口需求;劳动生产力;营业税;产业的公共服务设施;土地利用政策。五、论述题答题要点(1)“城”在古代是防御系统,现代则指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2)“市”在古代指商品交易,现代则指非“城”的城市产业的发展(3)在城市化发展中,“城”与“市”应当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关系(4)要根据城市外部的需求来形成“市”的供给规模,并以“市”的发展规模形成对“城”的需求(5)根据“市”对“城”的需求,安排“城”的供给,并使“城”的建设合乎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城市基础产业就是城市输出产业,它是牵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城市经济增长的就业乘数是α,是输出产业就业人数和非输出产业就业人数之比。它的数值越大,牵动城市化程度越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力度越大。其关系如下式所示。第二部分土地出租与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第七章地租与土地利用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地的市场价值是从土地上所获得年租金支付费用的现值。2、剩余原则农民们为土地的使用权进行竞争,所以土地所有者获得剩余部分。二、判断题1、由玉米法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城市的住宅市场可知,地价高,导致了住宅价格的上涨。错误,应该是住宅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地价高2、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