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教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人教版高三必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人教版高三必修)综合性学习教案I、导入:考纲阐释: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文言实词数量多,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所以对课本内文言文的回顾很必要。II、课本内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顺流而东。(东进)5、卧而梦。(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7、外与天际。(交会)(二)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2、穷回溪。(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六)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5、始指异之。(以……为异。)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5、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6、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7、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8、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四、一词多义(一)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4、吾师道也。(学习)(二)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三)穷1、穷回溪。(走到尽头)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四)绝1、而绝江河。(横渡)2、不绝如缕。(断)(五)则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六)惑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七)异1、始指异之。(以……为异)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五、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⑸惑而不从师。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⑾而不知其所穷。⑿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修饰。⑴吾尝终日而思矣。⑵吾尝跂而望矣。⑶登高而招。⑷顺风而呼。⑸则群聚而笑之。⑹倚歌而和之。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连词,表递进。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连词,表并列。⑴蟹六跪而二螯。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⑶侣鱼虾而友麋鹿。(二)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1、代词。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⑹郯子之徒。(代词,这)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