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比较摘要: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关键词:不同的饮食观念、不同的饮食礼仪与方式、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正文:一、不同的饮食观念1.饮食结构在中国,人们的传统饮食习俗是靠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杂粮,然后辅以蔬菜,外加少量肉食而形成的餐饮形式。中国人也习惯于以热食、熟食为主,这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点就和中国古老的文明和发达的烹调技术有关。而在西方,其人民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的饮食习俗靠以动物性食料为主,并辅以采集、种植,肉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这是由于高热量、高脂肪类的饮食结构比较适合高纬度的地理和气候。这样就形成了生熟结合,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的多样化的饮食结构。2.饮食观念除此以外,中国人的饮食偏重于“味”,这样可以说中国的饮食是“感性”的,而西方则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主要是由于西方人认为不管食物的色香味如何如何,但是营养绝对要放在首位。中国饮食之所以独特,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多样化的烹调,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这样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精致和独特的烹饪艺术,即重内在(菜点的味)而不可以修饰其外表(菜点的形和色)。在西方则可说是截然相反的,西餐重外而非内也是众所周知的。西餐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然其烹饪方法可谓是千篇一律,如牛排,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也无论是纽约还是洛杉矶,其口味都是一种味道。3.不同的烹饪方法中国人对饮食的需要不只是维持生命的需要,它更是一种审美、欣赏、精神享受。在中国,烹饪是一种艺术、是一门学问,它跟其他艺术一样,有其自身的技巧性和学习性,所以烹饪在中国一直都是一门艺术,有极强的趣味性,也颇具有游戏性。中国的烹饪的方式非常多样化,有炒炸焖爆、煎烩煮蒸、烤腌冻拌、和糖醋等包罗万象做法。因此即使是同一道菜,不同的厨师都会做出不同的口味,而且不同的地方都会有它的特色菜。然而西餐菜肴的烹饪方法相对中国菜就更为简单易学,主要方法也就无非烧、煎、烤、炸、焖五种。在烹调过程中,对调味和菜品的重量与时间要求很精确。不过西方人对食物的要求并不在食物的色香味,而是营养的摄入,其他则没有什么要求。所以西方食物品种极少,做法也很单一。二、不同的饮食礼仪与方式中西方的饮食礼仪与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常见于方桌和圆桌。方桌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的尊卑礼仪,而圆桌则能更好的造就一种礼貌、团结的气氛。同时中国人在宴会里还讲究劝菜、劝酒这一礼仪,则表达的是其一种热情好客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礼让。相互尊重的美德。在西方宴会上,食品和酒只是作为一种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是通过与邻里的交流达到一定的共识,并结为友谊。目前,西方更流行的是自助餐,这样更有利于相互了解,交谊的目的也很明确。而在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所谓“礼节民心,让则不争”;“衣食既足,礼让以兴”,礼就是个人利欲心的节制和人群利益的调度。讲礼,就是要谦恭退让,“礼”与“让”往往相连,这就是“礼让”一词的由来和义释。(1)中西用餐礼仪中国:第一,入座的礼仪:客人入座上席。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第三,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第四: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西方:1、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餐巾布:西餐餐巾一般用布,餐巾布方正平整,色彩素雅。经常放在膝上,在注重礼节场合也可以放在胸前,平时的轻松场合还可以放在桌上,其中一个餐巾角正对胸前,并用碗碟压住。餐巾布可以用来擦嘴或擦手,要以对角线叠成三角形状,或平行叠成长方形状,污渍应全部擦在里面,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洁的。离开席位时,即使是暂时离开,也应该取下餐巾布随意叠成方块或三角形放在盘侧或桌角,最好放在自己的座位上。2、刀、叉、勺的使用刀:是用来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切记: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时,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将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叉:要左手拿叉,叉起食物往嘴里送时动作要轻。捡起适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牞叉子捡起食物入嘴时,牙齿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让刀叉在齿上或盘中发出声响。勺子:在正式场合下,勺有多种,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用来喝汤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于分食汤的,常见于自助餐。餐具的摆放餐具的摆放是根据上菜先后顺序从外到内摆放。有的菜用过后,会撤掉一部分刀叉。放的方向和位置都有讲究。刀叉放在垫盘上呈八字形,刀口朝内,叉尖向下就表示你还要继续用餐;刀叉平行摆放在垫盘上刀口向外,叉尖向上则表示你不要用餐。汤勺横放在汤盘内,匙心向上,也表示用汤餐具可以拿走。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三、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根据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身体特征可看出其饮食的差异。中国人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这是由于中国的饮食结构的作用。在中国人的日常菜肴里,素菜是非常平常的食品,荤菜也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主张以植物为主菜,这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根据西方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而西方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其特征也很明显: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这也是与西方的饮食特点密切相关的。西方人普遍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且也自认为其饮食结构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其发达的食品加工业为其节省了时间,有提高了营养。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另外,西方人喜欢一日多餐,这比中国人的一日仅二三餐科学。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西方人则无此爱好。结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换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人们将会享受到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