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新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走下神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课长清一中郝继敏2014年9月4日走下神坛在神学权威的笼罩下,欧洲中世纪艺术大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教义。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走下神坛,汲取古典精髓,注入人文精神,表现人的世俗生活,开创并完善了一种反神学权威、反封建特权的新的视觉语言。这个时期的艺术达到了古典艺术之后的一个新高峰,他的基本风格和变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深远。中世纪美术的特点:中世纪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美术,这一时期的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教育变革。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革命,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莱昂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博学家做出的贡献。文艺复兴简介英语:theRenaissance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本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文艺复兴分为四个阶段14世纪初是一个“原始文艺复兴”阶段,又称开端期14-15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15-16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盛期,又称成熟期、高峰期。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16世纪下半期-17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1、意大利位于欧洲和东方之间,印度及东方物品(香料)通过意大利流向欧洲,刺激商业的发展。2、1291年至1906年8次十字军东征促使威尼斯经济的发展。3、贵族力量削弱,形成商人阶层。4、13世纪发掘出古希腊的雕刻。学习和理会它的精神和手法,是文艺复兴的发端。5、占庭帝国遭侵略,艺术家和学者带着书籍、希腊艺术品逃往佛罗伦萨城。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①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②意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③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④意大利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一、赋予宗教人物以人间情感二、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三、艺术直接表现生活一、赋予宗教人物以人间情感中世纪时,绘制宗教人物必须严格遵照宗教的表达方式,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表现。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家们逐渐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宗教题材的创作中,使得宗教人物形象越来越世俗化。14世纪初是一个“原始文艺复兴”阶段,又称开端期乔托(1266-1337)“欧洲绘画之父”,其代表作品有《犹大之吻》、《逃往埃及》、《哀悼耶穌》《宝座圣母像》等。其代表作品有《犹大之吻》、《逃往埃及》、《哀悼耶穌》《宝座圣母像》等。其乔托乔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被认定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其代表作有:《逃亡埃及》、《犹大之吻》等。犹大之吻(湿壁画)1305乔托(意大利)乔托注重空间的深远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其艺术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画面上表现的是犹大带领了一队兵马,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直奔耶稣,要与他亲吻。画面上耶稣双目盯紧犹大,满眼怒火;犹大则十分紧张。四周则充满着骚动,气氛极其悲壮。这幅画虽然是圣经故事,但从生活的光明和黑暗两个方面表现了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整个画的光线、色彩、构图都集中在中心人物形象上,犹大的黄色大氅明亮而醒目。全画用重色调,上部深蓝,下部褐色,造成一种沉重的黑暗感,以渲染这种斗争的紧张气氛。画家用画笔赞颂了光明、正义的化身——耶稣,鞭挞、揭露了黑暗、邪恶和丑的化身——犹大。15C—16C上半期是文艺复兴的成熟期和高峰期盛期文艺复兴三杰冷锐观察的眼睛—莱昂纳多·达·芬奇以人体表现生与死—米开朗基罗荣华而全面的天才—拉斐尔拉斐尔拉斐尔,(1483——1520)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表现出对完美与和谐的色彩及造型的追求。表现出“理想美”的趋向。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追奉的“美的标准”。拉斐尔绘制了大量的圣母子题材的作品,它将现实生活中许多美丽的女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圣母的身上,具有和谐、柔美、明净的人物性格特征。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中,被誉为美和完善的化身。椅中圣母(油画)拉斐尔意大利画家特别着意于圣母的目光,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一双眼睛可以窥视到画中人的灵魂。拉斐尔画中的圣母情深意长,关于这双动人的目光,有个传说:有一次画家从梵蒂冈出来,在门口廊柱下见到一位抱着婴儿的少女,酷似他的心上人芙纳蕾娜,看到她的目光令他神魂颠倒,他满怀激情地拾起一块木炭,想把这动人的瞬间永驻在画布上,他环顾四周,见到旁边有一只朝天的空桶,画家没加考虑,就跑过去把桶翻过来,在桶底上急速地画下这位多情而美丽的少妇,有人认为《椅中圣母》的创作灵感源于此。拉斐尔极善运用曲线塑造形象,这幅画从画幅圆形外框到人物的组合、体态、衣着、褶纹都以长短不等的各种曲线构成,整个画面形象给观赏者以丰满、柔润与高度和谐的完美之感。画家造型的色彩配置,基本仍遵循基督教的观念,以红、蓝两色为基调。因为在基督教中,红色是象征天主的圣爱,蓝色是象征天主的真理。所以在宗教画中,圣母的衣着一般以红蓝两色相配搭。在这幅画中,圣母上衣为红色,斗篷为蓝色,小耶稣的黄色上衣,与圣母衣着的红、蓝色构成了调和的三原色,从而强化了艳丽的色彩和画面的华贵。在拉斐尔所处的年代,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既主张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也在艺术中追求理想美的创造。而在人文主义大师们的艺术创造中,更为重视的是对生活美的发现,他们在艺术描绘的一切美中都具有现实美感。《金翅雀圣母》又名《带金莺的圣母》,画中一共有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但是画中人物并没有宗教标签。圣婴耶稣与约翰都画成幼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就像是带着两个孩子的民间母亲。构图取金字塔式,据说这是他效法莱奥纳多·达·芬奇的结果,因为这种构图在当时正是达·芬奇的成功首创,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感。这个时期拉斐尔画的圣母与圣子,都以风景为背景,人物的数目也雷同,而且具有共同性的母爱主题。带金翅雀的圣母(油画)1507拉斐尔。《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一画,圣母的容貌格外的严肃,圣婴也显得老成,有助于加强信徒们内心的敬畏之情;而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温柔可爱,充满青春的活力。,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就像人世间的贤惠淑女。文艺复兴最突出的特征是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努力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思考和练习比较《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椅中圣母扎》同样是描绘圣母和圣婴,我们来看看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比较结果,从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动态等方面进行比较。作品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动态《弯曲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椅中圣母》作品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动态《弯曲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整体画面很暗,人物形象平面化方形严谨金色、暗红色、黑色、对比不强烈、压抑圣母容貌肃穆圣婴老成肃穆正襟危坐高高在上《椅中圣母》光影感非常强,有立体感,明暗对比强烈圆形构图打破死板不呆板红黄蓝三原色,艳丽华贵、对比强烈温柔可爱、神态柔和,充满青春活力动态自然,有亲切感查找资料,了解调子的含义。下面最左边图为画面调子比照卡,请仔细观察作品,将你认为调子相当的号码填入右边线描图中。众神的传信使者墨丘利美惠三女神爱神丘比特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花神代表大地的仙女代表春天的西风神(在意大利,西风代表春风)春(油画)桑德罗∙波提切利(意大利)《春》是一幅有关自然与人类保持和谐关系的寓意画。全画背景是一片幽静的橘林,一派春回大地、花草争妍的景象。显然,诸神是为春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是这一作品的主题。学习活动一:尝试从画面空间、人物动作、表情等方面比较下面三幅《圣母子》作品的差别,并谈一谈造成这种差别的社会背景。圣母子(木板蛋彩)约1310乔托(意大利)圣母子(木板蛋彩)1280—1290契马布埃(意大利)二、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随着文艺复兴的推进,一些艺术家以理性为准绳,科学观察万事万物,打破了神学的权威,运用透视法则和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创作出的人物形象更加准确生动。达芬奇达芬奇研究比例的素描稿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圣母子与圣安娜》等。在绘画中创新性地开创技法,将自己对解剖、植物学、光学及物理学的精微知识运用于绘画上。达·芬奇做了大量的写生练习,并注重对人体比例、结构以及透视等的研究。其作品流露着艺术家的理性思维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思考∙练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蒙娜丽莎》的构图和透视有什么特点。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最后的晚餐》1495-98年,综合材料,460x880cm,米兰感恩教堂最后的晚餐赏析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节(犹太民族的主要节日)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