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后勤服务管理4.4.1后勤安全保障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是构成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社区卫生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C-1]有水、电、气、电梯等后勤保障的操作规范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有明确的故障报修、排查、处理流程。配备后勤保障的相关从业人员持有规定有效的专业上岗证。制定相应的后勤保障规章制度、措施预案、操作规范等。制定水、电、煤气、氧气、电梯等故障报修、排查、处理的流程,并有相应的记录。逐级确定消防安全责任,做好内保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施工安全、生产安全、车辆安全、地下空间安全、外部空间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空置房和出租(借)房安全及其他涉及的相关安全工作并有记录。制定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完好,灭火器有效期内,应急照明完好,消防(疏散)通道通畅,落实下班前5分钟安.全检查制度,记录并签名。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专业上岗证,后勤服务日常管理制度,提供服务企业的资质证书,相关器械的资质证书,相关设备的效期,耗材、物资和设备采购计划审批记录、采购流程和实际完成情况汇总记录,定期检查、保养、强检的记录。[C-2]水、电、气供应的关键部位和机房有规范的警示标识,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按照规定在供水、供电、供氧、供气、电梯、污水排放等关键部位规范使用统一标识。在配电间、氧气房、煤气供气阀、污水处理房、生活垃圾房、医用废弃物垃圾房等显著部位有明显、规范的警示标识。对供水、供电、供气、供氧系统等相关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的记录并签名。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管理按照规定标准和要求实施,达到水污染物排放规定标准。规范锅炉使用管理,严格执行《锅炉使用管理规则》。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统一标识标牌、警示标识标牌的照片,水污染物排放监测记录,电梯年检合格证,锅炉年检合格证等。[C-3]制定耗材、物资和设备采购计划,加强后勤物资管理。制定耗材、物资月度采购计划,按照采购流程实施、完成采购计划。根据不同设备预算审批要求,制定相应设备采购计划,按照设备采购流程实施、完成设备采购计划。加强后勤物资监督与管理,规范后勤物资采购、验货、入库、领用等程序,做到账物相符,每月盘点一次。设施、设备均设置和张贴固定资产编号,每年至少盘点1次,做到账物相符。固定资产报废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实施。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后勤物资采购、验货、入库、领用记录,后勤物资编号记录,固定资产盘点记录,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实施记录。[B-1]有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的措施和目标,并落实到相关科室。制定机构总体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的年度计划、具体内容、措施方法和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将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的具体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科室并完成目标。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的年度计划书,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的目标分解表和完成记录。[B-2]有后勤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建立后勤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制定后勤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每年组织实操演练、培训讲座各一次。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供电设施巡查记录,后勤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培训计划书以及实操演练、培训讲座的记录。[A]根据演练效果和定期检查情况,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根据实操演练的实际效果和定期检查存在的问题,制定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方案,有具体整改落实的结果。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改进的措施方案,整玫落实的结果记录。4.5信息管理4.5.1信息系统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明确要求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有效落实医改措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药费用,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医联体建设,签约服务工作的落实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确保转诊信息畅通。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执行。[C-1]制定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制度。年度工作计划(或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总结中有信息化建设内容。确保信息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化操作流程。建立机构内部医疗卫生业务数据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相关制度。[C-2]设置信息化管理专(兼)职机构或人员。信息化管理专(兼)职部门或者人员,有专(兼)职信息管理部门或者人员。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专(兼)职信息管理部门、人员及岗位职责。[C-3]建立财务、药房、门诊、住院、检验、放射等信息系统,满足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需求。基本医疗业务系统(模块)应包括:药房管理、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输液管理、住院(如有)电子病历、住院(如有)医嘱系统、护理工作站、LIS、RIS、PAcS.公共卫生业务系统(模块)应包括: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孕产妇保健、高血压患者管理、糖尿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管理、传染病管理、慢性病及其健康危险因素、精神卫生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体质辨识等应用不少于8个。日常运行管理系统应包括:挂号、收费、门诊分诊、排队叫号、财务管理系统、自助服务(费用查询、诊疗项目查询、药品查询、挂号、检验报告打印)不少于4项。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信息系统及维护记录。[C-4]定期召开信息化建设专题会议,建立信息使用与信息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会议记录和相关协调机制。[B-1]机构内医疗、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检查检验等信息互联互通。电子医技检查申请单基本信息自动生成,申请单种类不少于3种。医生诊疗服务过程中通过医生工作站查看病人的检验、检查结果。诊疗过程中自动提醒糖尿病、高血压新发病人建卡、慢性病病人随访。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建卡、随访能够共享医疗服务信息,包括病人基本信息、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诊疗服务过程中能够调阅健康档案。通过健康档案浏览器查看诊疗服务记录、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其中,医疗服务记录包括就诊机构、诊断信息、用药记录、检验结果、检查报告。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包括慢性病患者管理信息、慢性病患者随访记录、预防接种记录、儿童保健记录、孕产妇保健记录、残疾人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中医体质辨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信息。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统计分析,按年龄段、人群、病种等多维度查询。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以上各类应用的互联互通情况。[B-2]信息系统支持运行、管理、监管及签约服务等业务。信息系统(模块)支持服务数量、医疗费用、疾病排名、药品使用等统计分析。信息系统(模块)支持KPI管理。支持通过PC或者移动终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续约、解约。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统计分析系统(模块)、KPI管理的目录清单,对应的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续约、解约系统。[A-1]信息系统支持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的开展。(1)信息系统(模块)支持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上级医院的转诊(会诊),转诊单信息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简要病史(重要阳性和阴性体征)、诊断、转诊(会诊)目的。(2)信息系统(模块)支持接受上级医院病人的“下转”,下转单信息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简要病史、下转目的。(3)信息系统(模块)能够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上级医院的预约门诊服务。(4)转诊单自动生成(共享)诊疗服务信息,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病史、诊断。(5)转诊(会诊)支持检验、检查结果上传。(6)双向转诊(会诊)需要实现闭环管理,包括状态查询,能够实现对回转病人的进一步处理。支持双向转诊的统计分析。(7)借助“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第三方服务”等途径开展远程会诊、病理诊断、影像诊断、心电图诊断等不少于2种远程医疗服务。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以上(1)-(7)6个月以上数据的系统各种应用、包括表单,统计分析图表。[A-2]系统具备临床央策支持功能。(1)信息系统有抗菌素分级管理功能,违规使用抗菌素能够自动提醒。(2)信息系统对重复用药、诊断用药不符、用药以及检查检验项目与性别、年龄不符时能够自动提醒。(3)信息系统有危急值警示功能。(4)信息系统对血糖、血压、身高、体重异常数据校验并自动提醒。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以上(1)-(4)各类(种)应用的系统。[A-3]建立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部署在区县级及以上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区域信息平台,机构内部信息自动上传。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包括跨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之间)的服务记录。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信息系统、区域平台应用系统,随时上传(或者平台抽取)数据“作业”界面。4.5.2信息安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安全工作中必须管理与技术并重,进行综合防范,才能有效保障安全。[C-1]有加强信息安全的相关制度。具有明确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并建立了较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的文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文件。[C-2]有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具有防灾备份系统,实现网络运行监控,有防病毒、防入侵措施。具有重要网段和其它网段之间的隔离措施,有详细可行的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包含网络、服务器等不同故障的处置预案,具有网络监控功能,有最新病毒库的防病毒软件,防入侵功能配置合理。安全措施:核心信息系统的网络隔离措施,具有网络监控功能的措施,防病毒的措施等。应急预案:具有不同类型故障的应急处置预案。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网络安全设备配置情况,网络监控情况,防病毒软件,信息系统故障的应急预案材料等。[C-3]有信息网络运行、设备管理和维护,系统更新、增补记录。具有定期登记的网络及设备巡检记录,核心信息系统的日志记录完整。巡检记录:核心信息系统的网络及设备的巡检或维护记录。日志记录:核心信息系统的日志记录。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巡检或维护记录的证明材料,核心信息系统功能更新、功能增补的日志记录等。[B]信息安全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病人隐私。具有身份认证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具有规范的用户授权控制功能,提供数据访问警示服务或防统方功能。(1)身份认证:核心信息系统进行身份认证的措施。(2)权限控制:核心信息系统中不同角色医生的权限控制。(3)数据保护:隐私数据访问的警示功能或敏感数据防统方功能。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身份认证措施的界面,权限控制的界面,数据保护功能的界面。[A-1]有信息安全运行应急演练。定期执行应急演练并有详细记录。应急演练:根据信息系统的应急演练方案开展应急演练。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应急演练记录。[A-2]具有防灾备份系统。对核心服务器、核心网络设备采用冗余备份如双机热备、集群等。有安全、完善的数据库备份措施。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防灾备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