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马克思?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函(1)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世界观。(2)列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观点和学说的体系。(3)斯大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2、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进一步理解(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4)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最深刻,是详细的证明和应用,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科学,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规律科学。(3)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结和归宿。二、马克思主义和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巨大发展,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2、理论来源:(1)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2)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3)英法两国的古典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1)细胞学说(2)能量守恒转化定律(3)进化论4、个人的主观条件严谨的科学态度,渊博的知识5、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根据新的实践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新的发展。2、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其表现在:(1)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发展了唯物论提出了人物到感觉到思维的思想路线,发展了认识论,发展了辩证论;(2)创立了帝国主义的理论;(3)推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表现在列宁在马克思提出的“多国胜利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胜利说”;(4)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5)充实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理论成果含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发展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表现在:(1)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2)丰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和理论;(3)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军事理论;(4)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5)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优良传统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4、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革命和当代中国实践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理论和五个统筹思想的总称。它弘扬了一种和谐发展的论理精神,蕴涵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关注的是一种全面均衡的发展目标,倡导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体系是科学的体系,体现在三个方面:1、逻辑结构的严密性;2、体系内容的客观性;3、革命理论的实践性;(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理论和实践的统一;3、批判性与创造性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生活常识2、学习生存技能3、学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意义:(1)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提高贯彻实行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自学性,推进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转化为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是建立在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即正确认识客观和主观,理想与现实,生与死,苦与乐,荣与辱等方面;(3)学习马克思主义开拓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科学思维能力;(4)有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与研究;(5)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它是防止和反对资产阶级和平演变的有得武器。主要问题:(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由来与含义古希腊称哲学为爱和智慧1874年日本学者西周第一次把哲学译为汉语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和学说世界观(宇宙观)是人民对整个世界根本看法,根本观点和总的观点。根本看法是看世界最高最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整个世界表层现象。2、哲学方法论方法论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坚持的方法和态度。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主要是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事物和问题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世界观是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二者不相等但又是统一的。在马克思主义中,世界是发展中的物质世界(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支配行动)3、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精神,主观)1、哲学基本问题存在(物质,客观)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这是由哲学研究对象决定的;(2)这是由人自身存在和特点决定的;(3)人的认识和实践的本质决定的;(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态度和斗争的焦点,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规定和制约着其它问题的解决。(三)、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间包含的关系)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于它们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3、思维怎样反应存在的问题。(四)、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含义:凡是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类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唯心主义:含义:凡是认为世界本质是精神的,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类型: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思想即感觉,经验看成世界的本质),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质)。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关于联系性与科学发展的科学,认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自身内部的矛盾。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法看问题,它否认事物自身矛盾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否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一)、物质的概念:物质是各种具体事物的共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二)列宁物质概念的意义1、列宁的物质定义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列宁的物质定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三)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世界由三部分组成①自然界②人类社会③人的思维(1)意识的起源①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②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③从动物的感觉性到人类的意识(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3)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上看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所以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理解:(1)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高度发展而完善的物质——人脑的意识,没有人脑便无意识;(3)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没有被反映者就无反映。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又叫意识的能动性)它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发行世界的能力。表现在:(1)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表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2)人类能自觉地发行客观世界。对其理解:(1)认识具有认识作用(2)意识具有确定的目的、目标和任务的作用(3)意识具有制定行动计划、办法、方案的作用(4)具有指导、控制人们行动的作用。3、怎样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前提;(2)必须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3)把思想付诸实践;(4)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4、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1)什么叫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具体地说就是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出发占,从客观事实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方案办法来。(2)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1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客观要求○2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和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作风,同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目的。○3从实际出发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要求。(3)怎样从实际出发?①要正视和尊重客观实际②要全面看待客观实际③要发展地看待客观实际;○4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什么是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哲学范畴。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运动;(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1)静止:是指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暂时牌稳定和平衡的不显著状态,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2)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3)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运动的基本形式及相关关系形式:机械运动(主体:宏观物体)、物理运动(微观粒子)、化学运动(原子)、生物运动(生命有机体)、社会运动(人)关系:(1)它们之间是相互区别的(运动的主体、包含的矛盾不一样);(2)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低级运动是高级运动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的形式;(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形式(1)时间是标志运动物质的次序性和顺序性的哲学范畴。特点:一维性和不可逆性;(2)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三维性。(3)物质运动与时空的联系: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空间和时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4)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含义:规律主要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2、规律特点:(1)相对稳定性;(2)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