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夏衍包身工夏衍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2、学习文章中多种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的运用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代表作品:报告文学:《包身工》话剧本:《赛金花》《考验》《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电影剧本:《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写作背景《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文学”,是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等。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报告文学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莴苣揩地板搽粉蹒跚皮辊谄媚骷髅噩梦怔住wōjùkāichápánshāngǔnchǎnkūlóuèzhèng蠕动拎着弄堂游说水门汀嘈杂执拗簿子籼米rúlīnlòngshuìtīngcáoniùbùxiān——说明工人没有人身自由。这是旧中国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都是青少年,有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归包工头所有。“包”《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的?(1—7)起床的情景(8—11)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12—14)早餐的情景(15—22)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22—33)上工的情景(34)在中国的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35—47放工概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48----50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的?采用了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主线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副线文中穿插着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膨大的状况,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思考:包身工的一天之起床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6段。起床时间:居住坏境:工人状态:四点一刻挤、差、脏、乱精神麻木恶劣的居住条件包身工的一天之早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2-13段。时间:事件:情况:四点半早餐饮食质量差、数量少,环境差恶劣的饮食条件包身工的一天之工作大家快速阅读25-27段和32段。问题:包身工在工厂内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会受到哪些惩罚?时间:环境:处罚:五点钟之后三大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恶劣的工作环境包身工的故事阅读文章16---20段问题1:文章中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动词有哪几个?抓、摔、踢、泼。问题2:有一个动词是描写“芦柴棒”的,是哪一个?问题3:同学们想想这些吃人的家伙为什么要这样给她“医”病?把资本家及其走狗的惨无人道揭露得淋漓尽致。作者带着强烈愤慨的心情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以点带面包身工的故事阅读文章27---32段问题1: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问题2: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问题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问题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包身工这样的穿插,使得文章既展现生活现象,又揭示社会本质。说明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背景的作用一、揣摩这些句子中作者的感情,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精读文章1、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的修辞手法,含蓄的表达情感。“慈祥”本为褒义,在此却为贬义,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似为改善包身工生活,实际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她们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市场收集来的菜叶当然不是什么“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以及质量之差,暗含讽刺的意味。2、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整散结合,通过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概述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精读文章3、“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4、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运用排比的修辞,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表达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后一句中,“20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的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5、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这一罪恶制度的强烈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迫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1.双线交织的行文技巧。从《包身工》看报告文学的叙事手法2.点面结合的叙事方式。3.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拓展探究:这是21世纪初十年里,在中国发生的一起惊天大案,震惊党中央和国务院,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此事作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破案。这就是“山西黑砖窑案”,一些孩子因为年龄小、涉世未深,在郑州火车站、汽车站、立交桥下、马路边等地方被人贩子或诱骗或强行拉上车,以500元的价格被卖到山西黑窑场做苦工。最小的只有八岁,就要做大人都不愿意做的重体力活。还有许多苦工是被骗或强拉来的智障或残疾人,所有这些人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本来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保护,然而这些丧尽天良的人贩子和黑窑主却把他们逼到了地狱,沦为了现代“包身工”。最近这些黑心窑主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种不公平的制度已不复存在,工人的生活、工作有了很大的保障。尽管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非人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存在着。历史的车轮缓慢向前行,人性的觉醒、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刚才学习了历史上的包身工,下面我们通过两者的对比,来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明确:相同点:从获利者来说:都是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带工老板,东洋资本家、人贩子和黑窑主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丧失良知,迷失本性,金钱毁灭了他们的人性。从被压迫的人来说:沦为失去自由,劳无所得的赚钱机器,遭遇了痛苦的经历,命运悲惨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成为“包身工”的原因不同政府的处理方式不同获利者的下场不同被压迫的人最终命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