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的景点介绍和发展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虎丘古迹很多,传说丰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堪称“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的著名景观有:断梁殿、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天下第三泉、孙武亭、望苏台等。(一)主要景点介绍虎丘入口:虎丘的山与寺,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山藏古寺中,山藏古寺中,虎丘的美景全在寺里,全在寺里,从正山门向里望去,里望去,可直视虎丘山顶的云岩寺塔。虎丘塔: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建于五代末,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距今已一千余年。云岩寺塔高七层,呈平面八角形,是一座砖身木檐仿楼阁形宝塔,虎丘塔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虎丘剑池: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之处的古迹和泉岩奇景,是“虎丘剑池”,这四个大字镌刻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据说这四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另有传说,现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颜氏原书,而是后人补书刻上去的,所以在当地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所谓剑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剑池宽六十步,水深近二十丈,池形狭长,南宽北窄,好像平放的宝剑,两旁陡峭的石壁拔地而起,半空飞梁渡涧,气势雄伟奇险。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三泉。断梁殿:著名的元代建筑遗存“断梁殿”,俗称二山门,始建于唐,重建于唐,重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38年)。殿内屋顶主梁是由两段园木接成,殿内屋顶主梁是由两段园木接成,重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年)。殿内屋顶主梁是由两段园木接成这是古代建筑匠师的智慧结晶。这是古代建筑匠师的智慧结晶。憨憨泉:憨憨泉相传为梁代天监神僧憨憨尊者所凿,为纪念这位拙井者而名“憨憨泉”三字为宋代大书法家吕开卿所书试剑石:这块形似剑截的大石便是传说中的吴王“试剑石”真娘亭:古亭为真娘墓旁的纪念亭,真娘胡瑞珍,能诗善歌,安史之乱时被恶人骗卖堕入妓院,老鸨强令真娘接客,遂投环自尽。点头石:白莲池以传说生公说法时池生千叶莲花而名,池中“点头石”是一块留存下来的点头顽石。二仙亭:二仙亭始建于宋,重建于清嘉庆年间,亭内石碑上刻有陈博,吕洞宾二仙像。(二)虎丘的发展与保护解放后,由于政府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虎丘的保护、建设、发展。建国后,1953年6月苏州市设立园林管理处,并组成园林古迹整修委员会,接管虎丘及其他园林名胜,进行管理和维修,逐步对虎丘全面修葺。1955年陆续新建了放鹤亭、涌泉亭、孙武亭,开通了环山河。1956年建造海涌桥,疏通第三泉,修整百步趋,重建花雨亭。1959年重建通幽轩、玉兰山房,整修了小武当、十八折和环山路。1966年到1967年“文革”中,虎丘整修和建设陷于停顿,受到了人为的破坏,石刻、佛像、匾额、楹联、书画损失严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起,虎丘进入恢复发展时期。1980年重修小吴轩,整修冷香阁。1981年重修照墙及头山门。1980年至1982年在东山庙遗址、隆祖塔院遗址一带,新建了万景山庄。园内陈列着数百盆树桩和水石盆景。1982年在后山新建分翠亭、揽月榭。1989年,开始大规模对失修、破损的建筑、石刻、匾联逐步进行维修、保护和复原,重建了千顷云阁、五贤堂,以及周围种植享有“茶中王种”之誉白云茶树的“云在茶香”等景点。2003年起相继恢复了西溪环翠、书台松影,对宋代石观音殿遗址进行了保护。同时注重自然景观建设,植树两万两千多株,春花、夏荫、秋果,冬翠,四时佳景清丽可人,千古名山生机盎然,形成了宜人的绿岛小气候,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场所,更是现代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绝妙去处。为了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内涵,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在近几年中根据虎丘历史上“三市三节”的传统,成功推出了“虎丘艺术花会”和“金秋虎丘庙会”两项特色旅游活动,一春一秋、一静一动、一雅一俗,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使古老的虎丘又添新意,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