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阅读教材P161-195,结合功能理论理解“汉语的语篇功能”。2、如何理解语篇功能中的“信息中心”?3、论文:分析汉语或维语中关联词语的连接功能(逻辑、语义关系)。第七章语域与语类•人类所有的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context)中发生的。•英籍波兰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脱离了语言活动的具体环境,要理解或翻译当地人所使用的语言根本是不可能的。他于1923年提出了情景语境的概念,认为语言与人的活动直接相关。1935年他又提出了文化语境的概念,认为语言活动与整个文化背景有关。一、语域语域是“语言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varietyoflanguage)。功能变体,即因情景语境(contextofsituation)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情景语境,是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这种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般而言,语境因素包含三个部分:话语范围(fieldof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ofdiscourse)、话语方式(modeofdiscourse),简称为语场、语旨和语式。语场,即话语范围,是交谈的话题以及场地等情景因素。话题可能是技术性的,也可能是非技术性的。技术性话题包括科研报告、指南等,非技术性话题包括小品文和日常会话等。语场对词汇的选择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语场对语态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制约(主动与被动)。语旨,即话语基调,是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即个人基调和语言活动的目的(即功能基调)。(有时并不划分)个人基调可能是亲密的(亲属之间),也可能是疏远的(陌生人之间)。功能基调可能是教导性的(菜谱),可能是说明性的(说明书);可能是描写性的(长相),可能是说服性的(广告)。语式,即话语方式,是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或渠道。它可能是口头的,可能是书面的,也可能介于二者之间。口语和书面语各有特点。口语:自由、活泼,与上下文结合松散,与情境联系紧密。如当面交谈、电话交谈等。书面语:严谨、死板,与上下文结合紧密,与情景结合松散。如书信、小说、散文、诗歌等。有些内容介于二者。如课堂听说、新闻播报等。口头交际:自由表现为打断、接续、停顿、延长、错误、语病等现象。用词浅显、随意、句式较短、结构灵活。书面交际:严谨表现为规范、绵密、准确、无误。用词深奥、反复推敲、句式复杂、结构严谨。语场、语旨和语式共同发挥作用,在具体的交际场景中提供语境构型。这种共同作用制约讲话者对词语和语义结构的选择。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制约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域的特点:(1)语域可以根据不同的精密度阶进行分类。如科技英语可分为数学英语、心理学英语等语域,数学英语可再分为代数英语、几何英语等语域。语域是一个相对概念。语域的特点:(2)不同语域之间有不同距离。有些语域十分接近,有许多相似的意义特征,如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有些语域则比较疏远,共同特征较少,如数学语言和诗歌语言。语域的特点:(3)语域有开放式与封闭式之分。开放式语域不受或很少受到限定,供选择的意义范围很广,如讲故事、日常对话。封闭式语域往往受到很强的限定,没有发挥个性的余地,缺乏创造性,如天气预报、机场通知。语域的功能:语域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语篇结构,即根据语境来预测语篇的意义与组织方式。预测是双向的,既可以根据语境来预测在特定语境中供交流的意义和语篇的结构,以及所用词汇和语法的类型,又可以根据语篇来预测可产生这个语篇的语境。如一个学生可以预测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大体讲什么内容,还可以根据校长讲话稿知道开学典礼上学生的反应状况。语域的预测性与语域的封闭程度直接相关。一般来说,语域的封闭性越强,预测性也越强,语域的封闭性越弱,预测性也越弱。如听熟人的话很容易了解情况,而听陌生人讲话却很难明白对方讲的意思。语域与方言(dialect)的关系:方言是语言的变体,与语域不同。韩礼德认为,语域变化的基础是语言使用,而方言变化的基础是语言使用者。方言不是由语言本身所发挥的功能引起的,而是由地理、历史、社会和个人等因素产生。如地理方言、历史方言、社会方言、个人方言等。语域的转换、混合和借用:语域转换:指讲话者从一个语域转入另一个语域。如把领导的口头指示转换为制度规定,把个人发言转换为文稿发表。语域混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域在同一个语篇中交错使用的现象。如小说、戏剧中一个角色与多个角色对话,同一语篇中现代语言和古代语言混用。语域借用:指讲话者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使用了与已选语域不同的语域。如在讲话过程或行文过程中借用其他语域的某个说法。语域误用:讲话者在交际过程中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功能变体。如转文、胡言乱语。误用的原因:忽视了话题的制约,忽视了受话者的身份和受话者对讲话内容的接受程度,忽视了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差别。语域研究的目的:(1)为了探索语言符号系统本身与语境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2)为了加强对索绪尔所说的“言语”特征和使用规律进行研究。(3)为了研究语篇连贯。(4)为了告诉人们如果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做到语言得体。二、语类(一)语类:语类来源于拉丁语单词genre,原指事物的种类,后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样式研究,相当于“体裁”,但它比文学的体裁更宽泛,不仅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语料,还包括广告、新闻、科技论文等非文学语料。小到日常生活口语,大到长篇巨著,都是语类的具体体现形式。(二)分类:俄罗斯学者巴赫金是研究语类第一人。他认为语类大致分为简单语类和复杂语类两种。简单语类指那些直接反映情景语境、与现实世界直接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话语类型。复杂语类指那些制度化的、反映文化语境的话语类型,如学术著作、诗歌、戏剧等。韩礼德、哈桑等人重视语类研究,对语类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讨论,把语类定义为语篇的类型。(三)我们的看法:语类就是语言的类型,是各种语料的基本分类。(四)语类结构潜势:就是某个语类在其意义结构上所具有的可能性。其主要内容包括:(1)哪些成分是必备的?(2)哪些成分是非必要的?(3)所有成分以什么样的顺序出现?(4)是否有反复出现的成分存在?(五)语类结构:言语交际的基本形式。如:师生课堂对话的语类结构可概括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反馈”。(六)必备成分:一个语类结构中必须具备的成分。如,师生课堂对证语类结构中的各个成分可称为“必备成分”。(七)语类结构的体现形式。语类结构不能仅仅满足于客观而全面的描写某个语类结构是由哪些步骤构成的,而且需要发现每个步骤的典型的体现形式。(八)语类与文化语境的关系: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同有异。语类之间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开锁”,主人和小偷进屋,目的不同,但基本行为方式有同有异。三、语域与语类的关系语域与语类是两个既不同又相关的概念。语域是语言的功能变体,也就是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语类是语言的不同类型,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现方式。语域是情景语境的产物,而语类是文化语境的产物。语域是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语言变体,语类是人类社会活动模式和目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言图式结构。任何一个语篇都有自己的语域,而这个语域必然属于某个语类。作业1、阅读教材P273-296,理解语域与语类的定义与相互关系。2、如何理解语类结构。3、预习第十章:评价理论与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