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健康的守护者主讲:鹿璐Contents·目录01认识膳食纤维02认识肠道菌群03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的关系01认识膳食纤维认识膳食纤维01定义:10个和10个以上聚合度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且不能被人体小肠内的酶水解,并对人体具有健康效益。种类:①非淀粉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植物多糖②抗性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③抗性淀粉:回生直链淀粉、改性淀粉④其他:木质素、美拉德反应的产物等参考资料:《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国营养学会认识膳食纤维01分类及来源不溶性纤维:不溶、非黏、非酵解可溶性纤维:可溶、粘稠、可酵解纤维素、部分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树胶、粘胶认识膳食纤维01①通便防癌③酵解产生短链脂肪酸,保护肠黏膜健康④降低血浆胆固醇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①容水性②粘稠度③细菌发酵④结合有机化合物胆酸⑤结合阳离子钙铜锌铁不溶性对肠道的刺激25-30g对肠道的刺激⑤控制体重和减肥:体积大、热量低、刮油便便躺着,就是较纯的肥料便便糖着,就是酵醇的肥参考资料:《现代临床营养学》顾景范②降低餐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02认识肠道菌群认识肠道菌群02定义:人体肠道内正常寄生的微生物。有益菌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分类中性菌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有害菌过路菌-致病菌沙门菌、产气荚膜菌认识肠道菌群02特点:量大--1014个,比我们自身的细胞数量都要多类多--正常人结肠内有400个以上的菌种稳定性--自身种类的稳定;与人体的生态学稳定认识肠道菌群02益生菌的作用微生态排泄免疫营养肠道菌群的结构失调是许多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结肠癌等的直接诱因。认识肠道菌群02微生态损伤、肠外营养、灌肠、抗生素治疗、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以及放射治疗等肠道微生态系统的改变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减弱、炎症肠腔内抗原进入上皮通道或使细菌或细菌产物从肠内到达内脏器官(细菌移位)肠道益生菌可被用于临床治疗。每天服用100亿活性益生菌产品对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显著地效果,有益菌数量的显著增加及致病菌数量的显著减少,可明显改善肠道内微生态环境,有效抵御外源性细菌移位、抗感染。参考资料:郝军,蔡东联,乳酸菌对肠微生态环境改善作用的初步研究,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1,3(2):49-52自身-抵御外源性细菌移位外源-改善肠道内微生态环境认识肠道菌群02微生态参考资料:Probioticsrevisited,JAMA,2009,312:1796外源-改善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益生菌的每日推荐摄入量目前还没有权威标准。安全剂量:每剂量109个菌落形成单位(CFU)。抗生素与益生菌不能同时服用。补充益生菌的时机:停药后2-3h。益生菌制剂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不能长期滥用。认识肠道菌群02益生菌的作用微生态排泄免疫营养认识肠道菌群02营养在酵解过程中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CFA被肠道益生菌利用,促进益生菌增殖;降低肠道PH,抑制有害菌。SCFA为肠粘膜提供营养,促进肠粘膜细胞增生以及修复,增加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合成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K。认识肠道菌群02益生菌的作用微生态排泄免疫营养认识肠道菌群02免疫SCFA被吸收,影响肝产生炎性介质。其他。参考资料:蔡炯.肠道菌群与膳食纤维[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9(1):50-52排泄双向调节,改善功能性便秘和腹泻。分解乳糖,改善乳糖不耐症。03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的关系03What?1、可溶性膳食纤维需要益生菌来酵解,益生菌需要膳食纤维来提供能量。2、可溶性膳食纤维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3、协同发挥维持肠道健康的作用。4、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的关系03益生菌需要膳食纤维来提供能量参考资料:彭喜春,直肠菌群对两种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体外发酵[J],卫生研究,2010,39(5):611-614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的关系032、可溶性DF促进益生菌的生长不同个体肠道内菌群呈现的差异,很大程度取决于营养物的浓度。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参考资料:安阳,高膳食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粗杂粮食物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3):163-166干预组:采用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低GI粗杂粮营养配方食品干预2个月;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的关系033、协同发挥维持肠道健康的作用膳食纤维--通便防癌益生菌--维持肠内微生态稳定,保护肠粘膜;改善功能性便秘和腹泻协同--可溶性DF促进益生菌生长;1+1>2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的关系034、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谷物籽粒中含膳食纤维-酚类抗氧化剂复合物(DF-PC),以结合态形式存在。———“阿魏酸”需要肠道微生物分泌的酯酶分解酯键参考资料:孙元琳.谷物膳食纤维——戊聚糖与肠道菌群调节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2,33(09):326-330酚类化合物从多糖分子上游离,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最终通过肠道缓慢持续的释放发挥其抗氧化功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