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一、课标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说教材四、说教法五、说教学过程一、课标分析课程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课标分析:重在通过地表形态的成因分析,帮助学生从运动的、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变化,并进一步认识到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有一定认知水平对地理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二、学情分析三、说教材本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是自然地理中关于地形要素的重要内容。对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选修的“旅游地理”的地质景观以及“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有着广泛的联系,起着很强的基础知识的作用。(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②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③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②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②树立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说教材重点:①.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把板块的两种运动形式对宏观地形的形成作为本节重点之一;②.重点之二即为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难点:地质构造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由于这种地貌不同于背斜、向斜的基本形态,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作为一个难点。三、说教材(三)教学重难点三、说教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达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科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兴奋状态,强化学习效果。(一)理论依据(二)教学方法教法:列表比较法、演示法、举列说明讨论法、合作探究学法:逻辑思维法、讨论分析法(三)教学手段多煤体教学四、说教法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五、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东非大裂谷珠穆朗玛峰海洋的“前世今生”五、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阅读课文,讨论完成下表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用2000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但是事实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基本未变,这是为什么呢?外力作用——黄河泥沙堆积(上升)内力作用——渤海地区地壳下沉影响渤海地形的作用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通过影音文件介绍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P36的后两段课文,观察教材“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10)共同思考完成下列问题(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全球共分为几大板块?名称分别是什么?2.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分别是属于什么板块?3.南极洲板块有何特殊的地方?4.板块之间有有几种基本关系?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7的活动,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结果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合作与探究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1.读图2-11,想一想:(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2)上述两个板块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会使地形发生什么变化?消亡边界陆洋碰撞往往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陆陆碰撞形成山脉提问:板块的生长和消亡边界还会形成那些地形?(用视频展示板块运动形成海洋,或教师讲解)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形成海岭(洋中脊)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美洲板块非洲板块马里亚纳海沟岛弧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红海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合作探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小组讨论)冰岛东非大裂谷【巧思妙记】人的一生海洋?孕育婴儿青年壮年老年死亡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提出问题:是否有更直观的证据证明,可能作为海洋最终归宿的山脉是由板块挤压而形成的呢?我适时给出几座山的景观图片,帮助学生寻找地壳变动的证据。【学生活动】(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教师边演示边解释背斜、向斜、褶皱的概念:用一本书双手相向挤压,使其弯曲变形。)(视频动画演示背斜、向斜的形成过程)问题1:一般情况下,背斜、向斜形成什么样的地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认识褶皱褶皱向斜成谷背斜成山背斜山?向斜山向斜背斜三、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褶皱→地形教师边讲解承转语,一边用两个粉笔盒做演示。(播放断层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视频材料,并引导学生依据视频,思考问题。)问题:断层两侧岩石的运动方向如何?两侧岩石若移动幅度很大,上升与下降部分分别形成什么地形?断层线上的岩石的抗侵蚀强度如何?断层线被侵蚀以后会形成什么地形?(举列说明)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认识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2、断层假如你是地质工作者,在野外找石油、天然气、地下水,那么应该在何处找?请分析原因?(提示:从三者的密度等方面加以考虑)ABC甲乙背斜储;向斜储。油气水某工程队要修建一条东西方向的地下隧道,途中要穿过右侧图示地区,修建过程中遇到了严重透水事故。事故发生在甲还是乙?为什么?若不考虑透水事故你选择从甲处穿过还是乙处穿过?为什么?(提示:从工程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北甲乙地面隧道选址在(背斜、向斜)处。背斜教师拓展(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学生阅读总结】火山地震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小结】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板块移动对地貌影响举例边界类型板块碰撞陆陆相碰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消亡边界陆海相碰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形成海沟南美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屿消亡边界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生长边界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看图说事1.将图中岩层按老到新排列2.如果在甲、乙、丙三地选一地挖隧道,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应该选择哪一个?3.如果在甲、乙、丙三地找石油和天然气,可能在哪一个地方找到?如果要找水呢?⑥⑤④③②①甲地找石油和天然气在甲地找水在乙地板书设计: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板块运动地质构造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