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一、病史1产前因素遗传因素(如家族中有脑瘫、智力低下等患者和其他遗传学因素)、先兆流产、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双胎或多胎、脐带绕颈、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等。2产时因素宫内外窒息、难产和各种产伤等。3产后因素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HIE、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二、临床表现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发育落后:(1)粗大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坐、爬、站立等发育明显落后。(2)精细运动发育落后:见物主动伸手、伸手主动抓物、手指捏物等精细动作明显落后。(3)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肌张力过高或过低,不能完成自主运动模式,出现异常运动模式。(4)主动运动减少:①新生儿期吸吮能力差,很少啼哭;②2~3个月双腿蹬踢少或单腿蹬,手活动少和无爬行等基本动作。2异常姿势如持续头易背屈、斜颈、四肢痉挛、手喜握拳、拇指内收、上臂常后伸、尖足、剪刀步和角弓反张等。3肌力低和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增高、降低或混乱。4异常反射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不出现或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三、辅助检查1脑瘫诊断的直接相关检查(1)头颅影像学检查:MRI和CT为最有力的证据支持。鉴于MRI有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在病因学诊断上优于CT。(2)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为较好的证据支持。遗传代谢不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由于不易解释的脑梗死常在脑瘫的偏瘫患儿中发现,因此在进行诊断需要时检查凝血机制。2脑瘫并发症的相关检查(1)EEG:有癫发作史的患者进行EEG检查。不作为脑瘫病因学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2)是否有精神发育迟滞、视力及语言障碍:并发有以上症状,即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智商/发育商和视听觉的相关检查。四、诊断程序五、临床分型1.痉挛型:四肢瘫痪、双瘫、偏瘫2.运动障碍型:舞蹈手足徐动症、张力障碍;3.共济失调型;4.混合型: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六、临床分级一级:活动不灵便,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如行走、登梯和用手操作不受限制;二级:手活动受限,日常活动受到影响,但仍能独立行走和握物;三级:5岁以前不能行走但能够爬或滚,不能握物但能扶物。四级:丧失有作用的运动功能。其中一、二级属轻型运动障碍,三、四级重型运动障碍。七、治疗1痉挛型:一级:指导家庭康复,定期随访。二级:PT/OT(Bobath法/VÊjta法),门诊或社区康复治疗。三级:1岁以下,Bobath法/VÊjta法加按摩;1岁上,Bobath法/PetÊ法加按摩/中药熏蒸/减重步态训练等。四级:1岁以下:Bobath法/VÊjta法加按摩/水疗;1岁以上:Bobath法/PetÊ法加按摩/中药熏蒸/水疗/巴氯芬/肉毒杆菌毒素A(BTX2A)局部靶肌肉注射。如上述方案治疗无效可选择做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手术/局部矫形手术、巴氯芬泵或鞘内注射治疗。2.运动障碍型:同痉挛型,重点加强姿势控制、应用塑料刺球和毛刷等对皮肤进行感觉脱敏和尽早应用矫形器。注意分离运动,打破整体模式,切忌针灸治疗。3.共济失调型参照痉挛型,重点加强平衡功能训练,如走平衡木、摇摆和旋转等训练。4.混合型根据是以上哪一型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选择以上方案八、康复评估运动能力评估是脑瘫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QUEST量表以及Melbourne量表。还包括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步行能力(10m步行速度测试和6min步行距离测试)、足底压力测定等。肌力/肌张力目前常用改良Ashworth徒手肌力测量脑瘫患儿肌张力,为提高测定的精确性和敏感性,近年国外多采用手握肌力测定仪评价脑瘫儿童肌力状况。关节活动度评价在脑瘫中最常见的是对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测定。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P)是评价脑瘫痉挛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主要指标,MP值的动态改变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和视觉步态分析是目前主要对行走功能测试的2种手段。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主要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和儿童功能独立检查量表(WeeFIM)常用的生活质量量表有PedsQL、CHQ、PODCI及CP-QOL量表等。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