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了解我国温度带、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了解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法让学生明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以及我国重要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弄明白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2.理解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教学难点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原因。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景观图片,引导出气候。过渡: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首先我们来探讨气温这部分知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等温线的判读合作探究一气温和温度带1冬季气温的分布1.特征2.原因出示1月平均气温图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引导学生回顾影响气温分布特征的原因。出示大屏幕引导学生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白昼时间和地形地势对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影响原因。教师小结阅读教材看图思考小组讨论看图思考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合作2夏季气温的分布1.特征出示7月平均气温图出示问题组,指导学生自学完成读图析图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探究2.原因出示大屏幕正午太阳高度角、白昼时间和纬度的关系表格,组织学生分析夏季气温分布特征的原因。教师小结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自主完成课堂演练过渡根据积温多少的不同,可以划分不同的温度带。现在我们知道,不同地区的温度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积温也各不相同。合作探究3温度带1.积温2.温度带名称及其位置3..作物熟制及主要作物出示大屏幕引导学生读图出示大屏幕引导学生读图理解识记读图析图指图记图阅读表格理解识记指图说明某地形区所属的温度带自主完成看谁最棒题二降水和干湿地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过渡比较不同地区建筑物差异降水差异板书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降水的主要特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快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合作探究(一)降水的分布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2.原因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引导学生回顾影响降水分阅读教材看图思考小组讨论看图思考布特征的原因。出示大屏幕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原因。教师小结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完成课堂演练合作探究(二)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1)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出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出示问题组,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出示锋面雨带的移动对降水季节变化特征的影响。教师小结订正答案读图析图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合作探究(2)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出示北京1951年-1981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出示问题组,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出示季风环流对降水年际变化特征的影响。教师小结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过渡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可以划分不同的干湿区。现在我们知道,不同地区的降水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湿度也各不相同。合作探究(二)我国的干湿地区1.划分依据2.干湿地区名称及其位置出示大屏幕引导学生读图读图析图指图记图阅读表格3.不同作物的分布出示大屏幕引导学生读图理解识记理解识记指图说明某地形区所属的干湿状况课堂巩固教师引导自主完成练习课外延伸完成相关的各种测试训练题附:板书设计中国的气候(一)一气温和温度带1、冬季气温的分布2、夏季气温的分布3、温度带二降水和干湿地区(一)降水的分布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2、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1)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2)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二)我国的干湿地区教学反思: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对知识进行联系、拓展。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课件音像动画的作用,让学生在视、听、记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与巩固,还要学会整体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教材知识整体认知。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并且也要教给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方法。更要把学生已学习过枯糙乏味的内容,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愿意学。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应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学生活动和自主学习为主题,教师以引导为主,把老师从过多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