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结课作业课题名称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分析专业: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2-目录场地分析················································4气候分析················································4环境分析················································5一、校园所处环境---深圳·····························51、城市概述:2、城市定位:二、校园环境---南方科技大学··························6三、基地环境·········································71、基地概述:2、设计思路:3、设计特色:功能分析···············································7一、功能分区规范····································7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①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②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③交通枢纽空间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3、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4、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3-二、功能分区分析····································101、动静分区2、上下空间联系3、内外空间联系4、流线分析:空间组合与结构造型···································14成果总结··············································15-4-场地分析:该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方科技大学校园文化街与校园主干道交叉口东北方向的地块。地段北侧为居住建筑,东侧为办公建筑,用地内有两颗古树需保留,该地段地势平坦深圳市南山区地理位置基地地形图气候分析: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2.4C,最高温度36.6C,最低温度1.4C。年平均降雨量为1948.6毫米。-5-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夏秋季的台风因受山峦阻挡,直接袭击深圳市平均每年不到一次。环境分析:一、校园所处环境---深圳1、城市概述:深圳(Shenzhen),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是中国南部美丽的滨海城市,毗邻香港,是华南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隔深圳湾、深圳河与香港相望;北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有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因为毗邻香港,深圳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居中国大陆第四位。2、城市定位:世界无线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知识城市、窗口城市、设计之都、手机之都、时尚之都;国际化大都市、全球先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城市;深港地区建成全球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粤港合作示范区、先行先试示范区、图书馆之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6-义示范市”。深圳夜景深圳南山区二、校园环境---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创新型大学,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成中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1年3月,南科大教改实验班开学,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将充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实行理事会治理结构,学术主导,学术自治。学科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特色文、管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上办学,一步到位按照亚洲一流标准组建系、专业和研究中心(所),建成类似加州理工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那样小规模、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区占地面积194.38万平方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内九山一水,风景如画,建筑彰显“厚重、节能、实用、环保”理念。-7-校园俯瞰三、基地环境1、基地概述:该基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方科技大学校园文化街与校园主干道交叉口东北方向的地块。地段北侧为居住建筑,东侧为办公建筑,用地内有两颗古树需保留,该地段地势平坦。2、设计思路:在设计时应考虑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做到“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把它单独的孤立起来,而是把它放在大学校园这个特定的环境里,考虑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巧妙利用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如古树、道路等,创造出一个和谐的人造环境。3、设计特色:充分利用两棵古树。围绕古树分别做了庭院和广场绿化带。不仅使古树得以保留,而且增加了环境绿化和人文气息。使大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一丝绿意。并且,围绕大学生活动中心做了绿化带,使活动中心置于绿色环绕之中。绿化带与庭院绿化相呼应,使环境,建筑有机融合在一起。功能分析:一、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规范-8-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流线活动问题。(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9-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例如走道。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3)交通枢纽空间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处理方面的要求。(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10-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3)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人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4)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单一空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是适合性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重要方面,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二、功能分区分析1、动静分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外观为回字形,在平面上以主入口为轴线将活动中心分为动静两个分区。动区位于北侧,静区位于南侧。其中专业教室、排练厅、观演厅、以及部分教室位于动区;展厅、音乐茶室、办公室以及接待室位于静区。动静区之间以庭院相隔。-11-动静分区图示2、上下空间联系以楼梯联系上下空间,其中楼梯多为室外楼梯且主要设置在庭院四周。这样不仅给人以开阔的视野,使人们上下楼梯时也可观赏庭院内景色以及古树;而且使进入活动中心的同学一眼便可看到联系上下楼空间的纽带,有利于各空间的联系。另外,考虑到观演厅的对外性和人流疏散,设置了单独的出入口。因为观演厅人流比较集中,所以在观演厅前设置了宽阔的走廊并在走廊内设置了座椅。这样不仅满足了交通需求也可供观众临时休息。-12-上下空间联系图示3、内外空间联系-13-基地入口设在基地西侧距校园文化街与校园主干道交叉口45米出。进入基地入口后便是停车场。停车场设在圆弧形观演厅正对面。这样有利于观演厅与外部空间的联系。体现观演厅的对外开放性。建筑主入口设在观演厅南侧。入口宽7米,主入口大厅高7.2米,宽20米,进深长15米。建筑南侧为室外广场,用于举办室外舞会或室外大型集会使用。广场处于沿道路绿化包围之中,广场与建筑内庭院有直接联系,便于大学生交流活动。总平面图4、流线分析:基地拥有一个主入口三个次入口,四个入口位于四个方向。这样不仅方便大学生从各个方向进入基地,也有助于紧急时刻时的人流疏散。庭院四周分布三个室外直跑楼梯起联系上下空间的作用。二层以-14-回廊连接各功能空间。流线分析图空间组合与结构造型:该建筑层数为两层,层高3.6米,局部层高5.2米。一层、二层以方形和圆弧形进行区分。使整个建筑造型不单一、有层次感。南立面北立面-15-成果总结:方案充分考虑了基地的环境基础和人文基础,设计合理、造型美观。基本达到了环境与建筑的有机结合。透视图充分考虑了大学生的身份和作息习惯。设计将古树、室外广场和音乐茶室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人性化设计。茶室、广场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