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山香·内部资料公共基础知识讲义2目录第一部分法律常识专题第二部分政治基础理论专题第一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讲唯物论第二讲辩证法第三讲认识论第四讲历史观第二模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讲邓小平理论第二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讲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第三模块时政专题第一讲中共十八大第二讲中国梦第三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第四讲“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3第一部分法律常识专题高频考点1民法的概念★★★(一)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调整对象1.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1)财产所有关系: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而发生的社会关系(2)财产流转关系:因转移财产而发生的社会关系2.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人格关系、身份关系1.我国民法是调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A.特殊主体B.一般主体C.平等主体D.财产主体2.下列法律关系中受我国民法调整的是()。A.公民甲向税务机关纳税B.政府向某灾区拨款C.公民乙向某山区小学捐款D.违章司机丙被交警罚款3.从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是()A.某学校免除该教务处处长的职务B.李某因非法印刷商标被罚款C.甲、乙两公司因某块土地的使用权发生纠纷D.甲因扰乱社会治安被行政拘留5日高频考点2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1.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2.民事主体平等地依法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4.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平等(二)自愿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以自己的意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意思和利益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1.当事人自主决定民事事项2.当事人对自己的真实意思负责(三)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1.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机会平等2.在当事人的关系上利益均衡3.当事人合理地承担民事责任(四)诚实信用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诚实,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五)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4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得滥用权利。1.甲公司购买乙公司电脑10台,应付款5万元。因甲不能付清全部货款,乙表示只要甲支付4.8万元即可了结。乙的行为有效,这体现的民法原则是A.平等原则B.意思自治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2.某甲是地方一霸,凭借其实力在当地开了一家家电超市,生意不好,某甲就开始利用自己的势力拉客户来其店内按市场价强行交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甲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公序良俗的原则B.某甲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平等的原则C.某甲的行为违反了民法诚实信用原则D.某甲的行为违反了民法自愿原则拔高题:1.某商店打出告示:“货物出门,概不退货”,违反了民事活动的()。A.公平、诚信原则B.公平、平等原则C.公正、合理的原则D.合理、合法的原则高频考点3宣告失踪宣告死亡★★★(一)宣告失踪: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一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1.条件和程序(1)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2)须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满2年(3)须由人民法院经过法定程序宣告2.法律后果民事主体资格仍然存在,不发生继承,不改变与其人身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但构成离婚的法定事由。主要法律后果是为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财产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职责或者侵犯失踪人财产权益的,失踪人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变更财产代管人。3.撤销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切知道他的下落,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应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撤销后,财产代管关系终止。(二)宣告死亡: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1.条件和程序:(1)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申请顺序:A.配偶B.父母、子女c、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D.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前顺序不申请,后顺序不得申请。(2)须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满4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2年,如果经相关部门确定不能生还的,可以及时宣告死亡。(3)须由人民法院宣告2.法律后果:5与自然死亡产生相同的法律后果。婚姻终止,继承开始。若与事实不符,宣告仍然有效,只有申请人申请撤销,才无效。宣告与事实冲突,以事实为准。人身、财产仍受保护,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即订立合同有效,订立遗嘱有效,且效力优于法定继承。3.撤销: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应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撤销后,产生以下法律后果:(1)财产关系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其财产的自然人或者组织,应当归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应给予适当补偿。(2)婚姻关系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的配偶在其宣告死亡后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死亡的,则不能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3)子女收养关系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的子女在被宣告死亡期间被他人依法收养的,该收养关系有效,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1.依《民法通则》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具备被宣告死亡的条件是在失踪期间必须届满()A.四年B.三年C.二年D.一年2.公民赵理在乘车出差途中,因翻车而下落不明,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的期限最早为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A.1年B.2年C.3年D.4年3.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丙,但丙不久遇车祸死亡。丙去世一年后,乙得知甲仍然在世,遂与其取得联系,并向法院申请撤销了甲的死亡宣告,此时,甲与乙的婚姻关系()A.自行恢复B.经甲同意自行恢复C.视为自行恢复D.并未自行恢复高频考点4婚姻法★★★1.夫妻财产关系:①约定财产制。②法定夫妻财产制2.下列财产归个人所有(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考题·单选】赵某与黄某2003年1月结婚,2005年10月协议离婚,但在财产分配上发生争,下列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A.2004年8月黄某出版一部小说所获得的稿费1万元B.2005年3月赵某因车祸受伤所得到的医疗费用赔偿2万元C.2003年6月赵某父母赠与赵某、黄某一幢房屋,价值25万元D.2004年12月,赵某与黄某共同购置的一套高档家具,价值4万元高频考点5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行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随意擅断。6(2)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3)明确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了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平等适用刑法,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化。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3.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罚当其罪,罪刑相称。1.我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一规定体现了()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罪刑相适应C.罪刑法定D.实事求是2.下列属于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A.罪行法定原则B.类推原则C.从重兼从新原则D.公开原则3.下列哪一项表述符合我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A.依据民俗乡规定罪处刑B.法官自由决定如何定罪量刑C.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D.对于刑法上没有规定的危害行为适用类推原则考点6、犯罪构成★★★1.犯罪主体: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2.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和共同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3.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人在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复杂的,概括起来有故意和过失这两种基本形式,以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这两种心理要素。4.犯罪客观方面: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刑法因果关系、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1.张某在与同事刘某争吵推搡之中,掏出随身携带的自制匕首,朝刘某胸部猛刺几刀,致刘某当场死亡,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本案中,犯罪主观方面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2.张某在与同事刘某争吵推搡之中,掏出随身携带的自制匕首,朝刘某胸部猛刺几刀,致刘某当场死亡,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本案中,张某的杀人行为属于犯罪构成中的()。A.犯罪客观方面B.犯罪客体C.危害结果D.犯罪主体3.甲自认汽车驾驶技术高超,经验丰富,无视他人劝阻强行超车,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在此次事故中,甲的主观心态为:()A.过失B.故意7C.疏忽大意D.不可抗力4.甲与邻居乙向来不和,在一次争吵之后,甲持刀将乙杀死。下列属于犯罪主观方面的是:()A.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的甲B.被害人乙C.甲致乙死亡的故意D.甲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小试牛刀1.()是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A.犯罪客体B.犯罪对象C.犯罪主体D.犯罪目的2.王某利用撬棍和万能钥匙潜入刘某家中,盗走刘某家中的五万元钱。王某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故意,属于犯罪构成中的()。A.犯罪主体B.犯罪主观方面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高频考点7故意犯罪的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称为犯罪中止。中止犯的刑事责任: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能到目的而不欲与欲达目的而不能1.甲在实施盗窃时,因被他人查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甲的行为()。A.是犯罪预备B.是犯罪未遂C.是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2.甲使用手枪射杀乙,第一枪未能射中,手枪卡壳故障,甲无法继续射杀,遂收枪离开。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3.王某在实施入室盗窃时,因见到被害人家中供奉的神灵雕像,心中感到惭愧而放弃盗窃。王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4.甲与乙有仇,一日甲在巫婆处“画符”、“做法”,将写有乙的名字的纸符烧毁,企图借助“神力”让乙倒霉。第二天乙即遭遇车祸,伤重住院。依据我国刑法规定,甲的行为属于:()A.故意犯罪B.犯罪未遂C.不构成犯罪D.犯罪预备小试牛刀1.甲在夜晚射杀乙,结果将乙饲养的一匹马杀死。甲的行为属于()。8A.意外事件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2.某甲欲杀害乙,在乙的饭中投放农药,但因为该农药是假冒伪劣产品,不具有毒性,乙将饭吃掉后未有异样。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既遂D.犯罪中止高频考点8法律的作用★★★(一)法律的规范作用★凡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作用,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当然也具有规范作用。具体来说法律规范的作用有以下五种: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1.指引作用指法对个人行为起到导向、引路的作用。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每个人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