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1、智慧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2、智慧社会管理:完善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市民呼叫服务中心建设,拓展服务形式和覆盖面,实现自动语音、传真、电子邮件和人工服务等多种咨询服务方式,逐步开展生产、生活、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咨询服务。开展司法行政法律帮扶平台、职工维权帮扶平台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面、及时有效、群众满意的服务载体。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卡(市民卡)工程建设,整合通用就诊卡、医保卡、农保卡、公交卡、健康档案等功能,逐步实现多领域跨行业的“一卡通”智慧便民服务。3、加快推进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群、网上审批、信息公开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网上一站式”行政审批及其他公共行政服务,增强信息公开水平,提高网上服务能力;深化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实施劳动保障业务网上申报办理,逐步推进税务、工商、海关、环保、银行、法院等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受益”的原则,完善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手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的工作效率。4、智慧安居服务。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方面的探索推进工作,为今后全市新建楼宇和社区实行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础。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继续推进再教育工程,提供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深化“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电子娱乐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文化品牌。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①智慧物流:配合综合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广射频识别(RFID)、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加快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推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发展。②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结合实体市场的建立,积极推进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聚合点的行业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或行业电子商务网站。③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加快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外包、高端商务、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7、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数字卫生”系统建设。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全市区域化卫生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实现医院服务网络化为重点,推进远程挂号、电子收费、数字远程医疗服务、图文体检诊断系统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8、智慧交通。建设“数字交通”工程,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系统为重点的、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9、着力构建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立涉及农业咨询、政策咨询、农保服务等面向新农村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协助农业、农民、农村共同发展。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为载体,积极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资源,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农村信息收集、传递、分析、发布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劳动就业、技术咨询、远程教育、气象发布、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村务公开等综合信息服务。10、积极推进智慧安全防控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和深化“平安城市”工程,深化对社会治安监控动态视频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数据的挖掘利用,整合公安监控和社会监控资源,建立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市级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自然灾害和防汛指挥系统、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体系等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多个部门协同应对的综合指挥调度,提高对各类事故、灾害、疫情、案件和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果: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信息通信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显著提升。可概括为“四个第一”:光纤到户覆盖能力和用户规模全国第一,截至目前,上海光纤到户已基本覆盖城镇化地区,基本达到“百兆进户、千兆进楼”的网络覆盖能力,提前一年多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实际使用光纤上网家庭用户占全市家庭宽带用户数接近40%。第三方专业维护工作初见成效,已开展杨浦区尚景苑等约50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通信配套设施的第三方专业维护,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企业提供光纤宽带网络服务。WLAN覆盖密度国内城市第一,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WLAN接入场点13500个(约10万个AP),在全市30个主要公共场所开通i-shanghai免费上网服务,年底将增加到300处,2013年底将覆盖全市450处主要公共场所。城域网出口带宽全国第一,加强国际、国内通信系统建设,大幅提高城市网络出口能力,率先实现T级出口,继续保持城域网出口带宽国内最大。高清片源和高清电视、高清IPTV用户数全国第一,本市高清电视和高清IPTV用户已达约45万户,能提供高清直播、点播、回看等交互节目,高清IPTV直播频道已达11路,点播片源超过3万小时,高清电视开通了18个频道。全市IDC机架数达到17000个,比2010年年底增加44%。经过一年多努力,各项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完成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进度。二、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渗透率明显提高,对各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重点推进“五大行动”:一是“智能城管”行动。适应上海特大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聚焦交通、规划土地、环保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如深化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在中心城区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郊区延伸,到2012年底,将完成400平方公里的郊区城市化区域网格化管理拓展,闵行、长宁、嘉定、奉贤等区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和功能,与区域社会管理相联动。进一步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覆盖面,完成所有收费匝口ETC车道部署,实现主线收费匝口ETC车道三进三出的规模。8月2日起,泛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实现了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数字惠民”行动。围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通过数字教育、数字健康、数字社区、文化信息化和涉农信息化等工程的建设,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如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实现自动建档更新。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市级平台与医联平台,以及长宁、闵行、闸北等6个试点区县平台的互联互通,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此外,从2002年起,市政府每年都安排一项信息化项目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让市民切实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今年的实事项目是推广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接入17家公用事业单位,全年计划推广使用100万份电子账单,目前已有49万用户申请使用89万份电子账单,实现了账单查询、缴费提醒、网上支付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应用。“电子三、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为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1713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17%,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从信息产业整体上看,规模稳中求进,能级逐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聚焦重点专项。重点实施大规模集成电路、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网络、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卫星导航等7个重点专项,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聚焦重要园区和产业基地。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已形成以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为引领的产业格局,是国家软件名城,国家微电子、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软件等产业基地。当前,正在大力推进洋山云海数据中心建设,集聚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咨询服务等高端数据中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数据资源集聚区;建设崇明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发展高端数据服务业,成为本市“十二五”信息服务业规划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之一。聚焦关键技术。在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任务同时,聚焦突破高带宽网络、智能分析决策等共性技术,加强传感器、海量数据处理、信息安全等的关键技术研发。聚焦政策突破。制定出台落实国务院《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地方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加快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营改增政策试点为契机,制定落实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剥离的相关政策,促进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四、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为城市信息安全总体可控提供坚实防护。城市信息安全态势总体可控。一方面,身份识别、容灾备份、网络监控、安全软件等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信息安全测评数字认证、应急防范等功能性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城市综合信息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互联网安全监察支持系统等技术设施,提升本市监测互联网有害信息和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强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测评、综合检查等监管制度。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介绍,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已为市民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效应已经显现。在医疗卫生领域。将给市民的看病